摘要:2024年8月24日,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红韵杜鹃实践团通过团课拍摄、课题调研等形式,挖掘红色故事,学习井冈山精神。团队成员分组前往杜鹃花广场、毛泽东旧居及革命博物馆,重温革命先辈的斗争历程,学习井冈山革命精神。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024年8月24日,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红韵杜鹃团成员分成两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拍摄组前往井冈山杜鹃花广场、大井毛泽东旧居拍摄,最后与调研组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进行课题调研。 杜鹃红映革命史,井冈翠染青春志 上午,拍摄组成员前往井冈山杜鹃花广场进行团课录制,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丰富的杜鹃花资源,每年井冈山都会在此举办杜鹃花节,铭记革命先烈,传承井冈山精神。本次团课主题以井冈山杜鹃为纽带,讲述井冈山红色文化,让青年学子在花香与历史的交融中接受心灵的洗礼。 (图为主讲人吴小如讲解团课内容) 再次来到大井毛泽东旧居,这次成员们的脚步放慢,用心感受旧居物件,听它们诉说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坐上读书石,感受毛主席日复一日奋进求知、钻研革命前进道路的坚持。毛主席雕像伫立在身侧,对青年人的谆谆教诲也如在耳畔。 井冈山上烽火起,革命馆内历史藏 下午,拍摄组成员完成拍摄任务后,与调研组成员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会合。成员们来到馆内,聆听历史的声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沙盘模型、一张张陈旧而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历经岁月洗礼的文物,都体现了井冈山的革命岁月的艰辛困难,革命先辈成功的路崎岖坎坷。 一盏油灯,指引着红色道路的前进方向。在当年的艰苦岁月里,毛主席凭借着微弱的油灯光,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著作。这两篇理论著作不仅在当时为革命指明了方向,其理论意义仍然激励着后人。 (图为博物馆影片及蜡像展示) 一根带子,铭记着革命征途的牺牲奉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有一根不起眼的红布带子叫做“识别带”,而这样一根布带,却是井冈山的一级文物。它也被称为“牺牲带”,寓意战士们系上这根红色带子时,就做好了为革命理想随时而牺牲的准备。 一份誓词,凝结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展柜里摆放着一幅已泛黄的粗布,上面写着“C.C.P”和“牺牲个人”24字入党誓词,字迹不算工整,但吸引了无数观众和团队成员们的驻足。 一种精神,闪耀着跨越时空的信仰光芒。红韵杜鹃团成员们重温了井冈山的斗争历程,纷纷表示时代虽然在不断进步,井冈山这种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图为成员在团徽下宣誓) 井冈山的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每一滴水珠都融入了革命的热血之中。红韵杜鹃团的成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于担当,奋勇前进!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红韵杜鹃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