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抽屉,宣纸上淡淡的墨香,飘逸而出。展开林志的书法:“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行书楷法正静,如孤鹜在汀边栖息,而落英满地,淡泊如斯。轻风,细雨,落花,鸟鸣……一幅随意、闲适的春日早晨画面。不禁让我想起初识林志的情景。 那是1988年春季的一个上午,缘于一篇稿件。当时,我在淮阴市中级法院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办有两种内部刋物:《法院动态》,《淮阴法院》,前者主要刋登法院动态一类稿件,后者主要刋登调查研究,法学理论研究,经验总结等类稿件。一天,一位青年法官到访,送来一篇稿件,是关于农村民间纠纷引发刑事案件的调查研究。当时,淮阴市民间纠纷引发刑事案件较为突出,看到这个题目我很感兴趣,快速浏览了一下材料,觉得作者不仅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文字功底,而且字写得很漂亮——端庄,清秀。交谈中,得知他叫林志,清浦区法院武墩法庭一名法官。 1997年,我到清浦区法院任院长。此时,林志已从武墩法庭调到清浦区法院民事审判庭。他的书法艺术,颇有名气,在全国法院、全省法院、全市法院及在全国书法展事中频频得奖。大家对林志的书法评价很高。专家评价他的书法:字形,雄伟飘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字体,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笔画,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 书法在我们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遗产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并赋予追求她的人虚静、笃恭、至思、养性。对于一位富有创作经验的书家来说,创作一幅书法作品,看似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其实,这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如不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断不能写出撼人的书法作品来。正如古人所云: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林志的书法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林志,江苏省灌云县人,淮安市清江浦区法院法官,历任审判员,庭长,监察室主任,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全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清江浦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长期在审判一线工作。以前没有电脑,法律文书全靠法官手工书写,每天都要书写大量的法律文书。因此,他的墨迹多以行书、楷书、魏碑为主。通过这些墨迹,可以看出他把书法的艺术性和日常书写的实用性,完美地结合起来,笔笔细腻精到,婉转流畅,结体讲究,笔法高妙、自然、生动,灵巧秀美,显示出了过人的书法造诣。他的这种书法,只要你扫上一眼,就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美感,可以说把汉字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林志喜爱阅读,达到痴迷的程度。基层法院审判任务很重,工作压力很大,但这都不能影响他的阅读,他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法学,哲学,经济,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无所不读,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啊!”读书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说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乐趣,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时,眼泪总是夺眶而出,完全沉浸在“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陶陶”的境界里。一次和我聊阅读,竟忘情地背起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读书》:“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文字功底,正源于他孜孜不倦地阅读。因为他博览群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无所不知。一次竟然和我津津有味地谈论土木建筑学,谈土力学,水力学……他不仅是法官,还是一位诗词高手,并热衷于法学理论研究,是典型的文人雅士。一个人的文化内涵不是一朝一夕能修炼出来的。正是他长期静下心来读书,他的书法作品才充满浓浓的“书香气”, 具有文雅、隽秀的气韵,清劲、端正的神韵,被誉为“书家之书,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东汉蔡邕在《笔论》中曾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道出了什么才是绝佳的书法创作状态。林志心态平和,不急不躁,待人诚恳,不卑不亢。他说自己每每拿起笔,写着写着,仿佛进入人间仙境,山河如墨,白雾蒙蒙,钓矶独坐,飘飘云发,飒飒天风,铮铮琴韵,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好享受书法的这一过程,它比阅读更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比世间百花更能让自己领略到美感。正因为这种心态,他书写自由轻松,绝没有创作的苦涩感。在他笔下,那些字仿佛是跃动的音符,一个个顺畅、轻巧地流淌而出,不刻意、不生硬、不聱牙。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书法所透露的是君子小人之分,所以书法学的美也就是人的品格的美;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说的是写字应先做人这个道理;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之美,明代万历年间书法家项穆在《书法雅言》里关于《中和》指出:“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就是说高尚的人写出的字应该是中和的,而且是最美的,也是最善的。 林志身为一名法官,“严肃执法,秉公办案”是他毕生的追求。职业要求他办事严谨认真,不能有丝毫馬虎。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没有错案,没有被上级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案件,这对一名法官来说是极不容易做到的。人常说司法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他可不是这样,他对当事人,感同冷暖,主动为当事人解困分忧,从没有被当事人投诉过。字如其人,林志的书法,碑帖融合,气格旷达,沉雄洒脱中寓凝着老辣生涩,无论结体与线条,均不主故常,不假修饰,一任自然;同时注重线条、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结字的腾挪变化,注重点画的纵横结合,注重情感和性情的流露,使之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和时代精神,既不失中原之雄强,又不乏江南之灵动,字里行间庄重雄浑,大气脱俗,透着一股正气,让人陡生肃敬之心。其行草用笔厚实又使转自如,冲正平和又富含机趣,透着儒雅的气质。近年来他把审美取向定位于“二王”一系的清新雅健、淳和自然。从晋人尺牍入手,尤其对唐《王羲之圣教序》浸淫最久,迹象之外,别有会心。于是又溯流而下,于唐颜真卿、孙过庭、旭素、宋四家、明清诸派无所不窥,大有“如行山道上行,应接不暇”之感。只有开阔的胸襟、壮怀的豪情,才会写出这样的书法。他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正是如此的阅历与积淀,成就了如此的书法。 书法家阅历的厚薄、涵养的高低、功底的深浅以及对书写技法掌握和理解的深浅等诸多要素都将决定创作者的水平和灵感,决定着作品的意蕴和趣味。欣赏林志的书法, 观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一笔而下,观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九霄云天,在赏心悦目中心荡神驰,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不愧是书法大家。以一首古诗,致敬林志的书法艺术: 铁画银钩藏雅韵,粗微浓淡漫馨香。群龙墨海翻飞浪,羡煞雏鸭翼欲张。(周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