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一片盐碱地,华丽转身成一幅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在绘制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它不仅是一座“生态之城”,还有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样板等诸多出众标签。 发展快车道上,智慧交通体系迭代2.0 自2016年被列入“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以来,如何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让生态城的交通管理领域装上“智慧大脑”,实现交通管理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构建共享智慧旅游交通体系,成为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经历了三大重要阶段:2012年,生态城编制实施了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奠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扎实基础,进入起步阶段;2015年,生态城和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共同制定了脉动城市总体规划,落地智慧灯杆、电子市民中心等具有新加坡元素的智慧应用,开启成长阶段;2019年,中新天津生态城编制实施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成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进一步丰富智慧应用场景,智能科技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生态城已经初步建成了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民生、智慧建设、智慧治理、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城管等8个模块。 经过一年的迭代发展,作为重要模块之一的生态城智慧交通模块已经从信号灯自动优化配时、特种车绿色通道、主干道绿波通行三个功能的1.0版,升级为包括高效出行、便捷出行、安全出行和绿色出行四大插件的2.0版。 高效出行插件:从生态城的片区、街区、路口三个层面,对交通态势进行全方位感知,提升出行效率。 便捷出行插件:生态城将位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与中新友好图书馆之间的路段建设成5G车路协同示范路段,这里有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和5G的网。 安全出行插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调取和实时数据的监测,分析预判交通情况并提前预警。 绿色出行插件: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的共享充电桩,确保了电动汽车在生态城的畅行无忧。 生态城配合最先进的旅游交通网络,游客可以获得最流畅的旅游体验,可以使用智游驿站、智能导游、地图探索、AI语音交互、5G热点等30余项智能服务,部分景区内还有3D导航游览、AR体验、线上展览等。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加速建设旅游配套设施。计划利用现有公交系统,推进各旅游景区景点连接道路的升级优化。目前已经规划了3条旅游线路,能够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甘露溪公园、中新友好图书馆、亿利精灵乐园、方特欢乐世界、商业街、欢乐水魔方、滨海宝龙广场等景区和吃住行购娱等文旅资源串联成线,实现“自驾游一处停车,即可乘坐公共交通畅游全域”。 一方面,生态城利用智慧旅游交通推进旅游发展,另一方面又把智慧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产品,不断强化品牌建设。依托全域旅游推进共享智慧旅游交通体系,生态城推出了全国首条智慧研学旅游线路,串联智能公交、智慧海博馆等智慧应用场景。当游客乘坐旅游专线途经中新友好图书馆,不仅可入馆参观学习,也可在此站点体验生态城智能公交。 用好“智慧”,生态城智慧交通的三大亮点 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中新两国政府合作项目,在建设之初就已将智慧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中新天津生态城按照“生态+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智能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生态城在共享智慧旅游交通体系构建上,已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中新天津生态城在推动交通管理与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上,构建出交通管理新格局。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范业正表示,中新生态城智慧旅游交通体系主要有三大亮点:第一,实行交通智能化。“灯看车”减少了车的等待时间,车流更加顺畅,游客乘车体验好。其次,交通智能化减少车的耗能和尾气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提高了空气清洁度。第三,生态城区内的“智能公交、旅游公交、旅游专线”使得通达各景区景点和商业设施的交通无缝衔接,实现乘坐公共交通畅游全域,大大地方便了游客,节约了游客花在交通上的时间,旅游体验大大提升。 他认为,目前已有的三条旅游线路以智能交通为依托,既实现了交通、景点、旅游线路的三点融合,更提升了游客整个游览过程的体验。 “交通便利性是全域旅游概念的重要支撑,也是全域旅游与可持续旅游概念有机结合的实践创新。”北二外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表示,全域旅游一方面鼓励和提倡在一定尺度范围自由游览,另一方面也需考虑自驾、路线不熟所带来的交通拥堵、车辆管理、导航等成本。智慧交通相当于集散客流的旅游专线,有效串联了目的地各游览点,兼顾了智慧调度和智慧导览等功能。在合适的尺度和场景下,是全域旅游很好的落地服务。 “交通强市”驱动下,智慧交通更多想象空间 近日,《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2.0升级版行动方案》(简称“2.0行动方案”)正式批复,意味着生态城迈向“绿色城市2.0时代”。 2008年,生态城启动建设之初,编制了首个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在首版指标体系的精确指引下,生态城完成了首个10年的开发建设,实现了从“生态禁区”到绿色新城的蝶变。此次的《2.0行动方案》中明确,将宏观目标落实到可操作环节,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从“分解实施”到“监测统计”再到“评估反馈”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推进各项指标分阶段、按时序实现目标。 “生态城要利用好智慧化手段,合理分析交通路况、线路规划、人流特点等,降低交通路线中的不佳体验,并进一步优化乘车体验,增加车辆和路程本身的乐趣与体验感。同时,可以结合5G和无人驾驶技术,率先体验真正智能交通工具的便利服务,打造无人化服务并加强智能化乘车体验,无人支付、手机端实时查询车辆状态、推荐目的地等,加强生态城线上公共服务与车辆交通等内容的深度融合。”邓宁说。 未来的生态城,在城市管理、交通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领域,不仅能做到对运营管理信息的实时监测,还可以把路况信息、气象信息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数据进行实时发布,指标细化为“城市运营信息实时监测率”和“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实时发布率”两个二级指标,到2035年均应达到100%,在提高城市治理的同时,也能方便居民及时获取公共服务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市,基本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战略的组成部分,而京津冀区域则是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下一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地带。经由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线路,生态城可快捷通达华北各主要城市。同时,随着轨道交通Z4线的建设,生态城还将进入“地铁时代”,为生态城居民的交通出行增加便利。 不可否认,生态城在智慧交通上仍然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国外旅游交通可值得借鉴的经验是利用轻型轨道交通串联景点和重要场所和设施。”范业正建议,生态城应该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充分利用轻型高架轨道交通,进一步提升交通的快捷性,可以更好地缓解和优化地面交通,以及实现交通全电化,交通管制自动化和智能无人驾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