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的风扬起公共服务的帆

东方头条 2020-11-09 11:26:10 新闻

2007年底,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签署在中国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城市的框架协议,之后于次年9月开工,励志将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建设成“主客共享,旅居融合”的宜居宜游宜业智慧新城。

在全域旅游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特别是优质旅游的公共服务短板。为此,生态城不仅全面建成了生态城周边的交通体系,更配套建设了20余个停车场;为服务好游客,生态城在全域范围内设置了清晰的标识标牌,并在国家海洋博物馆、方特欢乐世界、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等游客集中场所均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或游客服务点,真正做到了在细节上服务于游客。

全域旅游下的公共服务建设需求

2018年3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公共服务,包括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构建畅达便捷交通网络、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等。

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一环,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总分1000分的评定中,公共服务建设的相关评分达到230分。

“景点旅游主要依靠的是旅行社来接待团队客人,全域旅游主要是依赖于公共服务来服务散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曾表示。

正因如此,现阶段对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提出明确要求,目的则在于构建面向散客的旅游接待与供给体系,应对大众化和自助化的旅游发展趋势,有助于解决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游客能自助游,更方便了居民休闲生活。

一般来讲,现代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公共服务建设与智慧化密不可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副教授表示,智慧化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适合全域旅游需求。提供适应游客需要的及时、准确、可读性好的信息内容,注重平台建设与运营的紧密结合;

2、注意本地公共服务与游客诉求的结合。本地化的公共服务(图书馆、剧场演出等)与旅游市场结合,开发其旅游属性,将本地市民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结合创新游客综合文化体验;

3、明确公共服务与外部平台的互补性和差异性。理清目的地公共服务平台与OTA等外部互联网平台的关系,差异化发展,借势合作,优势互补,建立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新模式。

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城在提质扩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同时,重点围绕搭建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开通旅游专线等方面,持续强化服务,全面推进生态城内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生态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08年之前,生态城的现址还是一片满目疮痍的盐碱荒地,生态脆弱且水质型缺水,周边环境较差,由于土质问题,植被也不易存活,暴露出的土地坑洼难走,更不会吸引周边人来此休闲,因此这片由1/3盐碱荒地、1/3废弃盐田、1/3污染水坑组成的“生态禁区”,成了城市里的灰色地带。

直到生态城落地,情况才逐渐改善。目前,生态城正摇身一变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生态城市,并在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上下足了功夫。

生态城打造了15分钟便利化城市休闲生活圈,并通过布局公共服务配套,提供了教育、医疗、运动、餐饮、亲子活动、主题游乐等多维度生活游乐设施,星级酒店、主题酒店、分时度假别墅、养老度假住宅等。

同时,依托距离北京最近的36公里生活海岸线,及海洋、生态、渔盐、军事、漕运多元文化,12家主题景区、6个文化场馆、近40处城市公园,生态城建成了丰富的旅游供给体系。

从自然条件上看,生态城区内拥有湿地、河湖、鱼鸟、海洋、海岛等多元化特色自然旅游资源,同时还有渔盐文化、漕运文化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生态城正在围绕“一海一城”两大主题,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线路。

海洋旅游资源方面,生态城借助海洋资源,生态城开发了鼓浪水镇月沙滩、东堤公园、印象海堤等旅游景点和公园,和现有的欢乐水魔方、滨海鲤鱼门等旅游景点串成一条风景线。

陆地旅游资源方面,生态城的六条生态廊道连通河流、湖泊、湿地,形成复合生态系统和滨海城市风格。遗鸥公园、亿利生态岛、静湖等一大批公园景区向游人免费开放,为城市提供了开阔的绿色空间,也为生态城内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为将这些旅游资源串联起来,生态城还精心打造旅游交通体系,并加入了智慧旅游产品。区内“智能公交、旅游公交、旅游专线”免费运营,串联各景区景点和商业设施。

据悉,生态城目前已开通3条旅游专线,能够实现“自驾游一处停车,即可乘坐公共交通畅游全域”;推出全国首条智慧研学旅游线,串联智能公交、智慧海博馆等智慧应用场景。一方面,生态城利用智慧旅游交通推进旅游发展,另一方面又把智慧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产品。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让科技可视化

截至2019年底,生态城区全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更是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样板。

要迎接超过600万人,同时服务好生态城内超10万的常住居民,生态城内的公共服务体系正面临挑战。

“外来游客的增多会对本地公共服务和产品构成一定资源争夺,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城应将当地居民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认同作为指标。如果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认同具有共识,在获得城市发展旅游收入的同时,生态城就要面临资源和生活受到影响的可能。”邓宁说。

为协调居民和游客的公共服务资源侧重,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范业正建议,在生态城中,接近旅游区域的特色公共文化设施,游客使用率较高的可以以游客使用为主,主要考虑旅游容量和标准,兼顾当地居民的低频使用。对于游客使用频率较低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考虑当地居民的使用容量,兼考虑少量游客使用。

智慧旅游产品也可以帮助生态城进行游客数量控制、区域分隔、时空分隔,降低潜在影响。

自2012年编制实施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后,2019年中新天津生态城编制实施了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成了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打造了文旅资源整合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从此智能科技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生态城还自主研发了全国首创的智游E站、智游魔方、智游盒子等智慧旅游系列产品,实现全域景区与智慧旅游系统应用联动,为游客提供行程定制、智能导游、地图探索、AI智能交互、智能售货、5G热点、5G-AR体验等30余项智能服务。

借力智慧信息服务平台,生态城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简称为“四个一”,即“一个原则”“一条主线”“一套标准”“一个理念”。

其中“一条主线”的也可概括为“1+3+N”,意思就是要依托“1个城市大脑”,实现设施物联、数据汇聚和用户认证3个平台互联互通,并服务于N个群众。

目前生态城已初步建成的智慧模块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民生、智慧城管、智慧应急和智慧政务等6个,随着智慧模块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城智慧城市的目标也将同步实现。

生态城通过整合两国及国际上的最佳构思,将这片昔日的盐碱荒滩转变成繁荣的生态城市,实现了打造一座生态友好、社会和谐和经济可持续的城市的共同愿景。在成为很多个“第一”和“示范区”后,生态城完善的公共服务产品体系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生态城市新样板。

“生态城对其他城市在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借鉴意义:一是考虑公共服务设施容量是综合考虑游客与居民的规模、使用率;二是公共服务设施以接待游客的高标准来建设;三是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标识标牌使用多语言,并与国际接轨。”范业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