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因为有你,我便繁花似锦 ——绽放在三秦大地上的文艺之花

东方头条 2019-12-17 12:34:20 新闻

话剧《柳青》宣传海报。

记者 康传义 刘曌琼 赵杨博

有这样一批作品,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镌刻下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时代印记;有这样一群人,扎根人民服务人民,让贫困地区群众共享文艺芬芳;有这样一种精神,照亮初心前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音乐、话剧、戏曲、影视、文学、书画……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西安市组织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涌现出一批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扶贫题材文艺作品,让凝心聚力共谋发展蔚然成风。

文艺不散场,初心不褪色。文化扶贫,西安一直在路上!

《寻找北极星》剧照。

文艺硕果飘香满枝头

“沾满泥土的脚步,你不忘初心充满向往,汗水浸透你的衣背,你牢记使命追梦起航,虽然你饱经风霜,你却播撒阳光和希望,纵然有千难万险,你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我们奋斗,我们摆脱贫穷,我们相约圆梦小康……”

10月18日,在“因为有你·图说西安脱贫故事”巡回展启动仪式上,西安脱贫攻坚主题公益歌曲《因为有你》及歌曲原创MV正式发布。动人的歌词、激昂的旋律、优美的歌声、动人的画面,让现场的市民无不为之动容。

在当天巡回展上,参加展出的摄影作品也从多角度、多维度,讲述了发生在西安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展现乡村面貌的巨大变化,讲述贫困群众从“忧居”到“优居”、从“希望”到“兴旺”的历史变迁。

在看到自己帮扶的贫困户出现在参展作品中时,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扶贫干部王江涛感慨地说:“我是看着照片上这家人一步步从对脱贫不抱希望,到了解政策主动配合,到搭大棚、学技术、种蔬菜,再到后来生活步入正轨的。看到这张照片,能感同身受体会到他们家人的喜悦,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2018年年底,由西安籍青年女作家袁国燕创作的陕西首部精准扶贫题材的长篇非虚构著作《古村告白——精准扶贫工程乡村探访》出版发行。袁国燕选取9个县区的村庄和示范区作为样本进行实地探访,历时两年,累计行程3000多公里,创作了这部20万字的现实题材作品,既聚焦了村庄的脱贫史和致富梦,又描绘了一幅三秦大地精准扶贫的全景图。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这本书的序中这样写道:当下,我们党正在打这场精准扶贫的攻坚战,袁国燕无疑也是一个战士,她以一个作家的方式参与、见证,思考、记录,自觉充当了时代的眼睛,把在精准扶贫现场所见所闻所思,孵化成了精神的产物,时代的礼物。

花开竞芳菲,硕果连枝头。西安文化扶贫结出沉甸甸的 “果实”。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兰桐花开》已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档播出。由西安曲艺团推出的讲述感人帮扶故事的小品《拯救爱情》受邀参加了今年10月在张家港举办的首届全国原创曲艺小品优秀节目展演。全市各级文艺单位创作了《日头日头照着我》《公鸡打鸣》《寻找北极星》《乡村美容师》《杨毛沟》《因为有你》等一批教育意义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文艺小品、励志歌曲等脱贫攻坚文艺作品,在基层巡演获得良好口碑,制作的纪录片《使命》《勋章》等在多个媒体平台发布。

《兰桐花开》宣传海报。

西安市文联党组书记王晓峰表示,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它使脱贫攻坚概念更加丰富饱满,凸显了脱贫工作的文化内涵。我们要践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丰富贫困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文化扶贫浇灌幸福花

进入12月,天气越来越寒冷,但艺术家们参与文化扶贫的热情丝毫不减。

王晓峰告诉记者,在西安市曲艺家协会的组织下,大量优秀词曲作者即将深入西安市临潼区、蓝田县、周至县等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线村组进行基层走访,体验生活,了解、感受当前西安脱贫工作的新成果、新风貌。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主题,结合文艺采风收集到的素材,创作出最符合西安市脱贫攻坚主题的优秀歌曲。

对于西安曲艺团的演员们来说,今年年底前他们还要在西安和安康两地进行多场扶贫惠民演出。

“今年我们的扶贫专场惠民演出已经进行了18场,尽管冬天演出条件比较艰苦,但能给群众送去欢声笑语,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西安曲艺团业务副总经理侯小鱼说。

西安曲艺团创排的扶贫专场惠民演出集合了歌曲、原创主题相声、快板、小品以及魔术、曲艺等多个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侯小鱼告诉记者:“西安曲艺团从2018年开始着手扶贫主题的演出创作,并不断打磨提升。我们的节目特别接地气,演员为创作节目,都要去村里采风,走访贫困户和扶贫干部,琢磨人物性格。比如小品《懒汉扶贫》,就是基于真实的扶贫故事创作的,团里的演员王立华和独伟鑫专门到农村体验生活,模仿他们的言行,演得特别到位,每次演出都引起台下观众的共鸣。”

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日,西安市在长安区、周至县、蓝田县、鄠邑区等多个区县举办各类扶贫演出活动,通过演出,使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见贤思齐,为脱贫攻坚鼓志气、添勇气、增信心。

话剧《柳青》剧照。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西安充分利用‘千场戏剧惠民演出活动’和各区县的惠民演出活动,开展文艺演出下乡、文艺扶贫工作,今年各类惠民演出将达到600场以上。一方面鼓励、引导文艺院团创作一批反映扶贫脱困的优秀剧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惠民演出活动的功能,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为脱贫攻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西安曲艺集团总经理苗阜表示,每一场惠民演出都是一场精神盛宴;每一次惠民演出都是一次艺术升华。演出带给观众的是精神享受,是欢声笑语,是无声的感动;带给演员的是艺术素养的提升,是获得观众喝彩的喜悦和成就感,也是弘扬艺术文化的那一份自豪。

西安文化扶贫硕果累累的背后,离不开一大批文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潜心创作。

正如袁国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为时代立传,是一个作家的担当和本能。我无法对这个举全国之力、旗风猎猎的精准扶贫壮举无动于衷,也无法对2020年这个历史节点不敏感、不向往。我不愿意做一个隔岸观火者,而要做一个参与者、见证者、记录者,用自己的笔,把今天告诉未来。

柳青精神引领扶贫路

2018年9月,由西安话剧院创作排演的话剧《柳青》在西安上演。话剧《柳青》讲述的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带着妻子和儿女到长安皇甫村蹲点14年,扎根农民群众之中,从农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史诗性巨著《创业史》的生动故事。

优秀的作品总有不可估量的力量,话剧展现了柳青“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的文人风骨,讴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柳青精神,话剧《柳青》的创作就是要让这种精神传下去。

11月25日,记者再次来到皇甫村,探访柳青生活和工作过的这片土地。在柳青墓园门前,立着一尊他的半身雕像,底座上镌刻着“人民作家柳青”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柳青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对他的最高评价。

柳青的一生,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他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人民身上。《创业史》中财娃的原型、73岁的皇甫村村民刘田民,说起柳青时眼圈泛红:“柳伯那会儿就住在村里这个由破庙改造成的院子里,写成了《创业史》。《创业史》第一部出版后,他把16065元稿费捐给公社作为工业基建费用。开始写第二部时,他又向出版社预借了5500元稿费,为皇甫村支付高压线和电杆费用。”

柳青曾说,作家的肩上压着一根扁担,一头挑的是生活,另一头挑的是艺术,而这根扁担,就是写作的技巧。若没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难以创作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

携手脱贫路,文艺惠民生。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正是西安市文化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

今年6月10日,由闫卫国、祁喜升、王子超等艺术家带队的西安曲艺团“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扶贫采风创作活动在西安市周至县开展。在采风活动中,创作人员走访了多个村镇,与扶贫干部、扶贫对象深入交谈,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西安市长安区长青艺术团团长王建全说,真诚的作品才能直抵人心。“我们的节目都是来源于生活,长青艺术团创排的扶贫文艺巡演节目以扶贫扶志为中心思想,通过有趣、生动的节目教育扶贫对象,让他们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观念,深刻认识扶贫的重要意义,真正达到扶贫的实效。”

柳青精神是一座“精神富矿”,时代需要柳青精神,脱贫攻坚的路上更需要柳青精神。让艺术之光照亮脱贫攻坚之路,文艺工作者应“不用扬鞭自奋蹄”,躬体力行,走到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去,汲取创作养分和灵感,抒写深刻变革的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