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女强人,只不过按照内心的想法坚持下来罢了。生活很苦,但还是要挣扎着努力。”阿热,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村妇女,在城市里经历了艰难的奋斗打拼,终于换来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图为阿热 “我要走出大山” 1969年,阿热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一个小山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我的父母都是善良朴实的农民,我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大山里的日子不好过,父母只能靠种地来养活我们。哥哥因一次意外导致左手受伤,从此干不了重活。弟弟年龄尚小,所以我从小就帮着父母干活。”因为阿热的家住在村子里较偏远的地方,几乎接触不到其他人,所以阿热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见到生人就躲避,十分害羞。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因为家里条件差,阿热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去学校。“我真的很想读书,每次看到别人去学校,我就偷偷抹眼泪。”后来,父母实在不忍心看到女儿这样难过,在阿热10岁的时候把她送去读一年级。“上学的那段时光对我来讲是无比快乐的,这么多年我仍然记得。因为放学就得赶回家帮父母干活,所以我会尽量在回家的路上就完成作业,一是回家没有时间,二是即使晚上有时间,父母也点不起蜡烛让我写作业。有时我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趁着天色刚亮赶作业。有时和妈妈到地里干活,我会偷偷带上连环画,趁着休息的空档,赶紧看几眼。”对阿热来说,即使这样她也觉得幸福。 图为阿热(第二排左二)和部分员工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半,父母实在负担不起,阿热最终还是辍学回家了。“我不抱怨父母,因为在当时我们那里很少有女孩被送去上学,大家都认为女孩子以后是要嫁人的,学会做家务和农活才是最重要的。”但是,阿热从小就梦想着“要走出大山,要到城市去”。 为女儿来到城市 上世纪80年代初,阿热的哥哥在初中毕业后跟着朋友走出了大山,到成都做生意。留在家里的阿热羡慕不已,她不断写信给哥哥,告诉哥哥自己有多么的想走出大山。哥哥的回信中,也不断鼓励阿热,并答应她,有机会一定会把阿热带出来。但是不久,父母和长辈们给阿热订下了婚约,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和难过,阿热最终答应了。婚后,阿热生了一个女儿,此时的她走出大山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图为阿热藏餐的员工在为客人倒酥油茶 “女儿是我走出大山最大的动力,我希望她的生活能和我不一样。”1995年,26岁的阿热不顾家人反对只身来到了成都,“当时从家乡坐车到成都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我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终于实现了愿望可以到大城市里去了,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文化,又不会讲汉语,怎么找工作?会有人聘用我吗?”满怀着憧憬和顾虑,阿热来到了成都。 后来,经哥哥请人帮忙,阿热得到了去上海一家酒店当迎宾员的工作机会。“哥哥想着这份工作应该不需要讲太多话,可以给我一个学习语言的过程,但是第一次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我退缩了。”一方面是因为不适应,另一方面是阿热放心不下刚满一岁的女儿,“孩子是我最难割舍的,当时我脑子里想着的都是女儿。为了离孩子近一点,我决定回成都。”虽然哥哥觉得很可惜,但是他还是尊重了阿热的想法。 回到成都后,阿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路边的小面馆打工,负责洗碗、端盘、扫地。那时候每天都很累,睡觉的时候就打开一张折叠钢丝床睡在厨房里,就这样持续了两个多月。”当时刚好是成都最热的时候,因为长时间的疲惫再加上中暑,有一天阿热突然晕倒了。 哥哥心疼阿热,把她接走了,让她在自己开的音响店上班,就这样阿热在哥哥店里工作了5年。“后来,我想着自己年龄一年比一年大,还有孩子要抚养,我希望女儿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后面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能一直靠哥哥的帮助。”逐渐的,阿热有了创业的念头。 当时阿热生活在成都市武侯祠附近,这里是成都市多民族共处、多元文化共存的地方。“当我正为如何创业而苦恼时,路边卖酥油茶的小摊给了我灵感。在青藏高原,酥油茶是很普通的东西,但当时武侯祠附近几乎没有藏餐馆,要想喝酥油茶需要在路边排队。于是我决定自己开一家藏餐馆,这样既可以挣钱,还能让很多人在外地也吃上家乡的美食,在异地他乡感受到一份亲切。” 2000年,阿热经营的第一家藏餐馆经过艰难的筹备后,开始营业了。“因为当时积蓄不多,店面并不大,装修也是简单的藏式风格。刚开始店里也只卖一些面块儿、手抓肉、酥油茶等基本的藏餐。”从此,阿热走上了她的创业路。(中国西藏网 记者/孙健 图片均由阿热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