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会现场,专家认真审阅每一件参赛作品。 “这次投稿作品中,有好几件质量不错!”11月18日,来自全国的10位权威音乐人、专家齐聚宁波东钱湖,为首届中国歌词大会参赛终审作品进行评审把关。经过认真筛选,30件入围作品最终出炉。 □记者施代伟文/摄 收到1400件作品,61件作品进入专家终审环节 作品质量高、风格多样,名家和草根都来应征 中国歌词大会作品征集作为中国新乡村音乐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活动,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便受到了全国音乐爱好者、音乐人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截至目前,我们共收到投稿歌词作品1400件,在经过初步审核后,有61件作品进入专家终审环节。”宁波市委宣传部文艺和电影处处长谢安良表示,中国新乡村音乐发展计划还处在实践与探索阶段,“哪些作品符合这个定义,哪些作品能进一步挖掘,之前都是未知数。”此次广发英雄帖征集作品,并邀请国内知名音乐大咖进行评审,就是希望在作词人与专家之间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双方沟通与磨合,从而进一步明晰中国新乡村音乐的内涵与形式。 谢安良说,希望通过接下来的一系列活动,扩大中国新乡村音乐发展计划的影响力,可以让国内更多音乐人知道宁波在推进这个项目,并吸引更多音乐人参与其中,加入到新乡村音乐创作中来。他进一步介绍说,此次征集到的作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征集数量多、作品分布广,大会共征集到1400多件作品,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新乡村音乐的知名度正在扩大;二是作品质量高、作品风格多样,这次征集既吸引到《山路十八弯》词作者佟文西等名家,也发掘出了一批优秀的民间词作者,为中国新乡村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 “进入终审的61件作品中,有一些出自宁波音乐爱好者之手。”谢安良说,本届歌词大会评委会邀请到了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宋小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组织联合会广播文艺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王鸣铎、著名作词人小柯以及网易云音乐APP音乐总监谢奇笛等多位业界专家大咖,以及浙江省、宁波市音乐家协会专家担任评委,为作品质量把关。 30件优秀作品入围总决赛,12月下旬决出各个奖项 作品接地气,有不少“闪光的东西”,让专家眼前一亮 从61件作品中选出30件,其实也是件挺难的事,毕竟音乐作品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昨天,10位音乐大咖拿到终审作品时,都花了几个小时间进行研究。他们一边审阅,一边品味,有时会对着词小声哼起曲调,有时则拿出笔进行记录。专家们都希望把自己最认可的作品保留下来。经过3个多小时的反复筛选和讨论,30件入围作品终于被圈定。 宋小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他第三次来到宁波,多年前,他第一次来宁波时曾到访过天童禅寺,并写下了《新乡》这首歌。 “从评审情况来看,还是有一些作品让人感到眼前一亮的。”宋小明说,进入评审环节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写乡愁的,但新时代背景下写乡愁应该写出老百姓歌唱新农村、歌唱幸福家园的精神趣味与追求,打动人、接地气的文字才能成为他们眼中的好作品。因此他觉得,写乡愁,重点应该面向今天与未来,而不是回忆过往。 宋小明说,新乡村音乐是个新的概念,歌词的语境、语体不要过于民歌化,“之前一说到赵雷的歌,大家都知道这是民谣,所以新乡村音乐创作也有要自己的风格。”在他看来,新乡村音乐应该用适合年轻人的语言来表达。此外,宋小明还建议,作词人的视角也很重要,不要以旅游者身份来创作,而是应该更多以主人翁的视角来呈现。 “今天看到一个作品,里面写到了一句‘这个老家伙,是个坏东西’这就是很抓人的文字。”宋小明觉得,这句歌词并不是反映父子之间的矛盾,恰恰相反,展示的是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对话,有真情实感,亲昵的称呼很接地气,能打动人。 著名音乐人小柯一下午将61件作品看了三轮。“我没有给新乡村音乐进行定位,单纯就是从艺术角度去看歌词,发现里面有不少闪光的东西。”小柯坦言,第一轮他就选了十多首,觉得可圈可点的文字不少。谈及宁波新乡村音乐发展计划,小柯认为还是非常好的,“其实宁波是有很多音乐人的。”此前一晚,他和一个在宁波做音乐的朋友聊了蛮久,对方目前在宁波酒吧工作,来这里已经六七年了,“他们都是爱音乐的,宁波这里的机会挺多的。”小柯觉得,有平台,有各方的支持,做音乐这件事就很容易办了。 据悉,经过评审会的最终评议,《赛秋》等30首优秀作品最终入围。12月27日,在中国新乡村音乐年度盛典中,入围作品各个奖项将正式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