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戏是敦煌独有的地方戏种,亦称"小曲戏""小调戏"。它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俗曲,是随着外来移民的到来,扎根发展并逐渐兴盛起来的一种地方民间艺术。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敦煌曲子戏剧目题材广泛,有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各个社会时代的风貌,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生活的乐趣。 敦煌曲子戏的乐器主要有三弦、板胡、二胡、笛子、扬琴以及四片瓦、锣、小锣等。敦煌曲子戏的音乐唱腔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牌体,戏剧情节大多反映当时民间的现实生活,情节曲折幽默、唱腔浑厚,曲调优美动听、风趣别致。曲调易学、易记、易懂,观众百看不烦,百听不厌。敦煌曲子戏在民间具有惊人的吸引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尽管其在内容上有所演变,增加了民间新创作和新的艺术形式,但在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敦煌曲子戏中,仍保留有敦煌遗书中的曲子词和曲调,这使敦煌文化的余脉在民间得到了延续,至今,仍不失为一枝绚丽的敦煌民间艺术花朵。 百年非遗,匠心造物,看非遗故事,感受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