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浙江民间收藏爱好者:带海外的中国瓷器“回家”

东方头条 2019-11-03 18:00:51 新闻

中新网温州11月3日电(记者 潘沁文)“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出口的黄金时期,西方人喜欢工笔画,画面追求繁复、满工,在颜色上更偏好浓烈鲜艳的色彩,器型上则追求大件……”说起瓷器,来自浙江瑞安的收藏爱好者王亮如数家珍。从古玩瓷器收藏的“菜鸟”到现在专注于海外回流瓷,在十年时间里,王亮从海外“淘”回了数千件中国瓷器,带着文物“回家”。

今年46岁的王亮是浙江省收藏协会理事、温州市古玩商会副会长。他初次接触古玩收藏,是在2005年左右,其中尤对瓷器颇为喜爱。2010年,在亲戚的影响下,原本经营着一家工厂的他决定转行开办一家古玩店,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瓷器收藏上面。

一次,在与朋友的交谈中,王亮了解到“海外回流瓷”,即当年流转到海外,现在又回到中国的瓷器。

“历史上,中国大量珍贵瓷器流亡海外,有外销出口也有被掠夺流出,那些瓷器保存良好、做工精细,很多都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王亮说。

温州是侨乡,王亮也有不少亲戚朋友在海外打拼,出国十分便利。于是,对瓷器已经有些知识储备的王亮,决定去欧洲看一看。

几番考察下来,王亮发现了流于海外的中国瓷在色彩、工艺、器形上有诸多不同,而且国内外市场也存在差异。自此,他坚定了做海外回流瓷收藏和生意的信心。回国后,他放弃了其他类别的古玩,一门心思扑在了海外回流瓷上。

王亮告诉记者,明清时期,大批中国瓷器远销海外,作为奢侈品进入西方贵族家庭,直至今日,仍有很大一部分瓷器保存十分完好。

早些年,王亮一年要出国四五趟,每次都会在海外停留一个月左右。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他不厌其烦地穿梭于各国的拍卖行间。

“法国德鲁奥拍卖行拍卖的藏品又多又杂,其中也有一些中国古董。当地一些贵族过世后,他的后代可能会把古董交给拍卖行拍卖。”王亮说,有时他也跑当地的“跳蚤市场”,在那些地方,必须要眼尖手快。

“虽然当时很多宝贝已逐渐从‘跳蚤市场’上流失,但眼尖的话还是能捡到宝的。”王亮曾幸运地在法国的蒙彼利埃“跳蚤市场”上“淘”到一对清咸丰粉彩人物故事对瓶,“拿起东西我就不敢放下了,很多双眼睛盯着呢,我价格都没砍,直接买下了。”

古玩市场难免遇到假货、仿货,为了减少损失,王亮多学多看,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经常到景德镇观摩瓷器制作工艺。他说:“古玩靠眼力,别人看不懂,你能看懂,你才能‘捡漏’。”

在众多的瓷器中,王亮偏爱做工精巧的小件,如鸟、狮子、瑞兽等动物造型的摆件。如今,王亮开办了一家拍卖行,“淘”来的瓷器除了留下几件自己特别喜欢的,都放到拍卖行中通过专业估价进行拍卖。

每年,只要博物馆有需要,王亮就会拿出相应的藏品提供展览,还将十多件藏品捐给了瑞安市博物馆。最近,王亮正在筹备一场“明代瓷器展览”,预计将在2020年5月与民众见面。

带海外的中国瓷器“回家”已成为王亮心头夙愿。他常说,赚不了钱也没关系,能多让几件“国粹”回国那也是好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