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静在比赛现场 核心·提示 10月25日,2019全国漆艺邀请赛在湖北省举行,扬州漆器厂三车间一线员工花静也应邀参加,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漆艺好手同台竞技。 花静,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漆艺行业里远近闻名的技能好手。十多岁时迈进扬州漆器厂学艺,从一名普通工人干起,先后参与或主导多项漆器精品的制作,并在国内屡获大奖。凭着精湛技艺,花静获得了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花静常说:“择一事终一生”,用自己35年的岁月阐释了匠人初心,始终不忘入党初心,展示了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用奉献诠释劳动光荣”。 匠人初心 “这门技术不能在我的手上消失” 彩绘勾刀,是在漆面上用彩色漆绘制各种图案纹样,并用特制刀具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线及其纹理,然后在其沟槽中戗以金粉的一种装饰工艺,也被称为彩勾刀。据资料记载,清初,扬州已经有了勾刀产品,并成为贡品。 上百年来的彩绘勾刀技艺几起几落,这一技艺曾经一度停产。最初接触彩绘勾刀,花静说,是源于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喜欢绘画。 1985年,初中一毕业花静就进了漆器厂。刚进厂,就遇到了第一个小波折——对大漆过敏。“脸上起了红的水疱,挠了就会破掉。晚上因为太痒而无法入睡。”但花静咬牙坚持下来了。见她能吃苦,肯钻研,师傅让她学习红彩勾刀工艺,看似简单的漆刀,里面门道可不少,比如刀口的锋利度、用力的软硬度、构图的粗细度等等,都需要用心揣摩。经过三年磨炼,花静打下了非常坚实的美术基础,熟练掌握了红彩勾刀工艺,并将勾刀的细如蚕丝与彩绘的柔和典雅完美融合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彩绘漆器受到外贸出口的喜爱,扬州漆器厂的工人和师傅一起大干彩绘漆器,传统的勾刀彩绘工艺因为工艺流程长、技艺复杂不再投产。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领衔打算恢复红彩勾刀工艺,当时厂里做彩绘勾刀的老师傅基本都退休,这门工艺面临失传的风险。曾熟练掌握彩绘勾刀技艺的花静,被挑选了出来作为攻关小组的重要成员。其实那时候,很多熟悉的朋友叫花静出来干,比如装饰装潢公司和设计公司。“当时我们收入很低,有的甚至开出了两三倍的薪水。”但她无法割舍对于彩绘勾刀的喜爱和那份责任。扬州漆器艺术的每一个门类技艺的传承保留、发展,都是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付出青春和毕生的心血,“这门技术不能在我的手上消失。”花静的心里非常着急,她努力排除一切杂念,每道工序做到严谨无误差。在张宇大师的指导下,跟踪漆胚的生产进程,漆层的厚度。经过试制,她终于拿起已经放下多年的勾刀。 2012年,她和张宇大师合作的成品《元春省亲》作品人物众多,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的银奖。 传承创新 薪火相传让扬州漆器走入百姓生活 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举行。由扬州漆器厂创作的《富春山居图》等4幅巨型漆艺壁画,被用于装饰G20峰会领导人下榻的杭州花家山庄宾馆会见大厅等重要场合。而花静也是这些作品的主创人员,因为体积大时间紧要求高,花静带着团队连续加了两个月的班,制作完成后三次去安装现场进行完善,最终让作品呈现出最佳状态。据4幅巨型漆艺壁画的设计师吕永林说,多位嘉宾点赞了这些精美的壁画。 从常州天宁寺天宁宝塔内的综合工艺《三十三观音》、《地藏行愿图》壁画;到浙江横店影视基地圆明园中的仿古彩绘勾刀漆器家具,在花静的努力下,彩绘勾刀的产品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花静说,创新很难,但“创新”是贯穿在头脑中的一根不能放松的弦。如今在扬州漆器厂里,花静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车间,潜心创新研究,或是一趟趟地在作业线上巡视,一个工位一个工位地看,手把手地教徒弟们勾勒线条。 她还从现代装饰出发,创新了一系列新作品。不久前的2019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展上,花静创新采用蓝色底胚、加入点螺技艺制作的《朱之粉黛》地屏获金奖,在展会上就收获了客户的订单。 这些年来,花静获得了很多荣誉:扬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扬州市企业首席技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在她看来这并不值得炫耀,漆艺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工作”,也是她爱了一辈子,更要干一辈子的事业。 在花静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里,已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手艺人,他们有的已经成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有的已经是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而让她最为骄傲的是徒弟们也成长起来了,徒弟们制作的产品多次在省内外的大赛上获奖。“薪火相承,才能生生不息。”花静说,老一辈师傅们执著敬业、一丝不苟、追求创新的精神,让她受益匪浅。她也经常这样教育徒弟,就像当时她的师傅教她一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扬州工发扬光大。 通讯员扬工美记者邱凌 责任编辑:煜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