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亮带领村民清理蔬菜大棚。 10月21日,深秋的河北透着阵阵寒意,在河北省阳原县辛堡乡四十亩滩村,一个皮肤黝黑、鞋上裤腿上都是泥土的人站在记者面前时,很难想象这个人就是孙国亮——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驻四十亩滩村第一书记。 “来,快进屋休息一下。”孙国亮把记者让进屋里休息。一进屋,记者感觉屋里阴冷得很,看到孙国亮忙着给我们倒开水时,一只飞虫落在他身上,便赶紧帮他弹走。 “没事,屋里潮,这虫子就多起来了。”孙国亮笑着说。 孙国亮蹲在地上记录白菜的出棚量。 痛痛快快哭一场 过去,四十亩滩村132户人家中有63户是贫困户,人均不到2亩地,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年人均收入2000元出头,村里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 2016年年初,孙国亮来到四十亩滩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他的驻村扶贫工作。 “刚进村时,我是被村里的土路‘颠进去’的。”孙国亮说,“一下车,来到住的地方,虽然炉子烧得通红,可穿着棉衣都不觉得屋里暖和。看到这种情况我就默默发誓,既然来了就得让这里变个样。” 孙国亮和村干部、村里党员、村民代表共同商议,成立以贫困户为主的合作社,统一种植大棚蔬菜。 该项目批复后,建设大棚的资金让孙国亮犯了愁——一期建设20个大棚共需70万元,村里账上没有钱。孙国亮软磨硬泡找来一家企业垫资一部分才开了工。 眼看着工程就要完工了,工程队来要20万元工程款。 孙国亮又和大家东拼西凑,可是钱还是不够,最后他把为儿子出国留学准备的6万元都拿了出来。 看到孙国亮这样做,村支书杨兆秀感动得把家里仅有的4万元存款也拿出来垫上了。 孙国亮给村民打印招工信息。 “原以为孙书记来也就是走个过场,没想到他为了村里人把自己孩子上学的钱都拿出来了,我不做点贡献怎么对得起大家。”杨兆秀说。 一期工程终于按期完工,可二期工程15个大棚共30万元的建设款一点着落都没有。 “没有办法,只能厚着脸皮再找人借钱。”孙国亮说。 为此,他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说了多少好话。最后,孙国亮从岳父手里借来10万元,从同学和以前的学生那里借到15万元,七拼八凑,终于将建设款筹齐。 2017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成立不到一年的合作社第一次分红,63户贫困户每户分得200元红利;还有23户贫困户共拿到土地流转金30979元,38人在合作社挣得薪金69831元。 看着乡亲们高兴地数着钞票,孙国亮再也绷不住了,回到住处,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孙国亮在大棚外用菜刀当书桌,给村民开工条。 两封信都有18个鲜红手印 有一次,学院的领导将一封四十亩滩村18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寄来的联名感谢信交给孙国亮看。孙国亮看着眼前18个鲜红手印,心里热乎乎的。再回到村里,孙国亮的干劲就更足了,随后不仅晒得更黑了,人还瘦了不少。 2018年年初,扶贫工作满2年的孙国亮接到了学院领导的电话,希望他能回学院工作。村里人听说孙书记要走,将一封联名挽留信寄给了学院的领导,信上按了18个鲜红手印。 “是去是留你自己拿主意吧。”学院领导对孙国亮说。 孙国亮说:“那年的春节我过得特别不好,心里很纠结,毕竟扶贫工作刚有了起色。”孙国亮把自己的想法和妻子说了说。 “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妻子董晓娅说。听了妻子的话,孙国亮下定决心不走了。 春节过后,孙国亮回到了四十亩滩村,村里因此放起了一挂又一挂鞭炮,动静比大年三十还大。 孙国亮在养鸡场喂鸡。 同甘共苦,亲力亲为 早上5点出门干活,孙国亮多年养成了很早就起床的习惯。 那天,记者跟着他一起工作时是7点,风吹过冻得人瑟瑟发抖的时候。孙国亮早早来到蔬菜大棚和村民一起进行清理,准备明年的种植。 “把水管吊起来,别踩坏了”,“这滴灌管还能用,别扔啊”……在孙国亮眼里,大棚里的一切都金贵得很。 “把豆角秧子堆在一起,一会儿隔壁村的人会拉走喂羊。”孙国亮招呼着村民干活。 正忙着,电话响了。“要1000多公斤白菜和500多公斤芥菜。”撂下电话,孙国亮马上组织村民在大棚里收白菜。 太阳慢慢升起来,大棚的温度逐渐升高,不到中午,大棚里的温度已上升到20摄氏度。孙国亮从早上忙到中午,连口水都没喝,中午简单吃点东西就赶紧帮忙称重装车。 一直忙活到17时许,孙国亮赶紧给村民开工条。“杨明照,一天半,135元。”孙国亮坐在马路牙子上一边叨咕,一边开工条。 晚上回到住处,孙国亮和杨兆秀一起把一天的收成都登记在册。 从2015年村人均收入2600余元,到2018年的8000余元,全村贫困户全部摘帽。他们坚信,只要孙国亮在,日子会过得越来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