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在展示自己的收藏品 王亮收藏的各种瓷器 温州网讯 明清时期,大批的中国瓷器被运往海外。如今,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去往海外各国,寻回流失文物。 来自瑞安的古玩藏家王亮就是其中一位。他今年49岁,现任浙江省收藏协会理事、温州市古玩商会副会长。九年时间,王亮共将一两千件流落海外的瓷器“带回家”,除了个人收藏和拍卖,部分还捐赠给了瑞安市博物馆。 卖掉工厂 专注“海外回流瓷” 王亮是土生土长的瑞安人。9年前,他还是一名橡胶鞋底工厂的老板,手下有100多名工人。在做生意的同时,王亮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收藏瓷器,不过,按他的话说,只是“小打小闹”。一次,在与海外朋友的交谈中,王亮见识到了“海外回流瓷”,即当年流转到海外,现在又回到中国的瓷器。 “明清时期,我国大量珍贵瓷器流亡海外,有外销出口也有被掠夺流出,那些中国瓷保存良好、做工精细,无论是色彩、工艺还是器形,都与国内市场同时期的瓷器相差甚大。”王亮说。 随着了解的深入,王亮对“海外回流瓷”兴趣愈发浓厚,他卖掉经营多年的工厂,一心扑进“海外回流瓷”事业。 “淘宝”不易 有时也会“看走眼” 从此,王亮开始了海外“淘宝”。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为了淘到好货,王亮几乎跑遍了整个欧洲,穿梭于各大拍卖行,有时候一天就要去三个国家。更多时候,他就跑一些当地的“跳蚤市场”,比如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跳蚤市场,在那些地方,必须要眼尖手快才能“捡漏”。 不过,王亮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随着国内外古玩市场逐渐升温,买到假货、仿货的概率也在上升。为此,他要经常跑到景德镇,去观摩当地技艺高超的匠人们制作仿古瓷器。“鉴别一个瓷器真假,有时候要分解成100个部位去观察,只要有一处‘不真’,就说明它是假的。”王亮说,那些“看走眼”的瓷器都被自己专门存放起来,以供反思学习。 “淘宝”不易,把“宝贝”运回国的路更难。“回家”路上,要支付高额的佣金、保险、包装、运输费…… “海淘”过程 特别关注温州名人 在“海淘”的过程中,除了将流浪的国粹带回家,王亮还有一个执着。 只要看到温州籍名人的书画,不管价格高低,他一定会出手买下。为了不遗漏,他还专门罗列了一份温州籍名家名单,里面包括郑曼青、马公愚、孙诒泽、邹梦禅等人。“要把温州人的好东西尽量留在温州,这是家乡情结。”王亮笑着说。 如今,王亮自己开办了一家古玩会所,里面陈列着不少名贵海归瓷器。平时,除拍卖生意外,他也十分关注回馈社会。每年,只要博物馆有需要,他就会拿出相应的瓷器提供展览。在瑞安市新博物馆落成时,他还捐出十几件藏品,包括瓷器、刺绣等。 值得一提的是,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可能超过1000万件。然而,近20年来,以拍卖形式回流中国的文物不过10多万件。如今,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和对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像王亮一样的民间收藏家投入寻回海外流失文物的浪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