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申进明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从狭窄的街道到宽阔的马路,从低矮潮湿的平房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几十年来,玉溪日报摄影记者申进明坚守他的职业理想,穿梭于玉溪的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足迹”,讲述着玉溪故事。 今年58岁的申进明毕业于玉溪师专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后曾在原玉溪市文化局工作。从小喜欢摄影的申进明,早在1977年就攒了三四个月的工资,购买了一台属于自己的海鸥牌双镜头相机,走上了摄影之路。1989年《玉溪报》(今《玉溪日报》)创刊,他成了报社的一名摄影记者和美术编辑。 申进明闲暇之余总是喜欢背着相机,在玉溪的大街小巷穿梭,记录城市的点点滴滴。在长达4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先后拍摄了数万张记录城市变迁的照片。走进申进明的书房,这些照片被分门别类整理保存,每张照片都标注了年代、地点,有些用胶片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背面还附有底片。“我这间小书房里珍藏着玉溪的‘记忆’,每张照片背后我都能讲出一个故事。”他笑着说,“这张照片是1989年的高仓乡,四周全是低矮的瓦房,当时的213国道就从这里穿梭而过,虽然通过的车辆不多,但从照片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热闹。以前玉溪有两座天桥,这是未拆除前位于原客运中心站门口的天桥,上面行人不断。这两张是高原明珠、双飞燕,以前都是玉溪的地标建筑,每个玉溪人都熟知,但它所赋予的含义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来的。这张是未改造前的文化路,路面没有现在宽阔,高地公园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极中心,四周的楼房都不算太高……”在申进明的讲述中,一张张老照片让时光“倒流”,一幅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玉溪影像清晰可见。 申进明几乎跑遍了玉溪的大街小巷,他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从高空拍摄玉溪。那个年代还没有无人机,想要坐飞机进行拍摄无疑是异想天开。1999年,我市邀请了设计“大咖”为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申进明如愿坐上了直升机为玉溪拍照。在一张当时拍摄的照片上,新修通的昆玉高速笔直延伸,整个城区高楼不是太多,周边乡(镇)大多还是农田。申进明先后3次乘坐直升机航拍玉溪,在高空从多个角度将玉溪定格在镜头下,这些弥足珍贵的照片为玉溪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露天的窑头市场、未改造前的小庙街、白雪皑皑的聂耳公园、流光溢彩的荷花池公园、1999年“110”指挥中心成立……一张张老照片不仅记载着过往的瞬间,还默默讲述着悠悠岁月里的故事。申进明现在一有空就待在书房里翻看这些旧照片,从中能感受到玉溪人民生活的变化、城市发展的变迁,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透过这些照片去了解玉溪的过去。 小城在变,申进明摄影的初心不变,如今的他依然手拿相机穿行在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记录家乡的变迁。(玉溪日报记者 黄思敏 实习生 陈钶涵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