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好友”要祝福、“亲戚”借钱……中老年上网防这些“坑”

东方头条 2019-10-10 13:49:53 新闻

10月9日,腾讯110平台发布的《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显示:今年上半年,45岁以上网民在该平台举报网络诈骗2万余次。其中,江苏网民占6.0%,在各省份中列第四位;广东网民最多,占10.7%。有97%的举报者遭受资金损失,涉案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基于用户举报数据、公安机关破获案件,腾讯110平台发现,交易诈骗、返利诈骗、交友诈骗容易使中老年人“中招”,这3种诈骗手法合计占比超60%。兼职诈骗、仿冒诈骗、金融信用诈骗,也是中老年人常遇到的。

交易诈骗,依然主要利用中老年人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离不开保健品、免费健康讲座等“关键词”。

返利诈骗,以可获得多倍返还、可返还高价值商品等为噱头,引诱受害人支付金钱参加活动。有的骗局还利用中老年人的同情心。例如,一个怀孕后被抛弃的故事,一些伪造的零钱包余额、给别人返利的截图,让李女士损失近2000元。

交友诈骗,是双方在网络社交平台结识、通过日常聊天建立好友关系后,骗子借助“好友”关系,以过生日要祝福、突发情况借钱、推荐虚假理财产品等方式实施的诈骗。其中,最常见的是索借钱财类,占比高达84%,而被骗金额最高的是诱导投资类,人均损失在万元以上,最高达到10万以上。58岁的朱先生在网上看到一个“外汇投资项目”,有专业老师引领操作,保证35%的收益。朱先生心生疑虑时,对方发来公司营业执照、工作证照片、一些收益截图,表示自己每天都会跟着老师赚一点,还把朱先生拉进一个交流群。朱先生在对方要求的平台上,小额投资几次后,确实小赚了一点。此后,“老师”表示可以赚大钱,让他投一次大的。最终,朱先生的大额投资全部亏空,平台也打不开了。

中老年群体遭遇的仿冒诈骗中,仿冒熟人朋友的多达46%。中老年人安全意识不足,面对“亲友”网上借钱时,常常忽略身份核实。其实,虽然看到朋友的姓名、照片,但账号背后是否朋友本人,难以直接判断,最好电话联系朋友进行确认。

腾讯110提示广大中老年群体,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泄露姓名、身份证件号码、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信息;链接不乱点、软件不随意安装,定期杀毒、检测设备状况;付款码数字不要告诉他人,更不要截图付款码发给他人;到实体店购物,付款前不要打开二维码,谨防他人用手机当“扫码枪”盗刷银行资金;网购或充值要到官方渠道,防止第三方恶意扣费;转账可设置延时到账,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拨打报警或客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