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90岁老艺人守望匠心 柳博会上簸箕、箢子“老物件”夺目

东方头条 2019-09-29 22:53:39 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临沂9月29日讯(记者 王艳彩 见习记者 刘晟烁)雪白丝滑的柳条,在粗糙但不失灵活的双手中来回翻飞,一件件实用又精美的“老物件”渐显形象……29日,在柳博会现场,6位柳编老艺人坐在小马扎上埋头忙碌,在他们身旁,一个个簸箕、箢子等“老物件”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6位老艺人是临沭传统柳编的传承人,年龄最大的已经90岁,最小的66岁。今年柳博会开幕前,山东省柳编非遗传承人杨进邦特意来到临沭柳编发源地——青云镇柳庄,寻访隐匿在这里的传统“老工匠”,邀请他们参与柳博会。

“我们柳编也应不忘初心,不忘这些传统老匠人,他们有的高龄90多岁,仍然默默无闻传承着古老的柳编技艺。”杨进邦介绍,临沭柳编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像是传统的簸箕、箢子这种工具,历代柳编艺人一编就编了一辈子,邀请他们参加柳博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柳博会开幕式现场,省市县相关部门领导为这6位荣获“临沭柳编卓越匠人”称号的技师颁奖。90岁的王洪尊老人拿着鲜红的荣誉证书笑得合不拢嘴。“我14岁就开始编柳编,这一编就是七、八十年。现在年纪虽然大了,但是一天编一个簸箕不成问题!”王洪尊说。

尽管年事已高,但王洪尊始终不愿放弃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事业。他说,现在村里干柳编的年龄大多都在60岁以上,等他们再也干不了了,这些老手艺可能就失传了,希望通过自己编的这些“老物件”,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些手艺。

一旁的王文印老人带来的手工箢子也格外受欢迎,不一会功夫就被人以100元的价格买走一个。“我现在凭借自己的柳编手艺,不仅自己挣钱自己花,还有了‘小金库’,逢年过节就给孙子孙女零花钱,柳编编织了我的幸福生活!”王文印说。

这些老艺人,他们择一业,忠一生。临沭柳编就是靠这些优秀的匠人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据悉,临沭柳编已经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临沭县柳编老匠人有20多位,省级柳编非遗传承人2位,分别是杨进邦和王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