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1月8日,作为中国第一家华资百货商店,先施百货在香港开张,创始人是广东香山(今中山)归国华侨马应彪。第一个月颇有亏损。为了吸引客户,马应彪决定打破中国只用男店员销售货品的传统,大胆启用女营业员。招聘广告在香港投放了快一个月,却无人问津。 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3月的一天,坐落在香港皇后大道172号的先施百货化妆品柜台里,破天荒出现了三位女店员。她们如数家珍地向顾客们推销欧洲的香水和化妆品,举止大方、应对得体。不多时,百货商店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三位女店员中,有一位叫霍庆堂,正是先施百货的老板娘;另两位是她的小姑子。一时间,“姑嫂卖货”的惊天大新闻传遍全港。“太太营销”这招险棋,使百货公司在一个月后扭亏为盈。 马应彪是我国百货业的先驱人物,为我国百货业的现代化作出了开拓性和建设性的贡献,这是无可置疑的。他创办先施公司开创了中国商业历史上的许多第一。可以说先施百货引发了中国商业及消费方式的革命,而走在这场革命最前列的是马应彪等人,因此至今仍是中山人骄傲的话题。 马应彪1864生于广州府香山县沙涌乡(今中山市南区沙涌村人),还在幼年时,他的父亲马在明就被人贩子“卖猪仔”去了澳洲,沙涌的家中只有马应彪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地度日。不到8岁的马应彪就要到村边的河涌田沟里捉鱼虾,换回大米。12岁,马应彪便开始学习耕种,担负起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重担。 1881年,为了摆脱家乡的贫困生活,也为了寻找父亲,马应彪与几位同乡一起前往澳洲谋生。起初,他们在澳洲新南威尔士州的磨哩矿山挖金矿,半年后马应彪和几位同乡离开金矿到悉尼寻找新的生活。当时他的很多中山同乡在澳洲以种菜为生,因为不懂英语,无法与当地人很好沟通,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往往被白人贱价收购。马应彪为了学习英语,宁愿为英国人打工不领工钱,不久就掌握了英语,并得到同乡的信赖,纷纷把蔬菜果品委托他出售。从为同乡菜农作代理商开始,马应彪进而在悉尼开设了一家小店,并随着业务扩展,先后开设了永生、永泰、生泰三间铺位,开始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专门在斐济种植香蕉运往澳洲,很快成为悉尼著名的华侨商人。 1892年,马应彪回国,在香港开设信庄及永昌金山庄,开办侨汇兼经销进出口生意。颇有经济头脑的马应彪想,如果能把悉尼办百货公司的经营方法和管理制度带回中国,办百货业一定能获利。1899年,冯应彪带着筹集的资金2.5万元,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72号买得一个铺位,开设了先施百货公司,并于1901年1月正式开业。“先施”公司的名字,是英文Sincere(诚实可靠)一词的音泽,取其诚实之意。马应彪曾阐释“先施”名字的由来,乃取自四书《中庸》“君子之道四”末节:“盖营业之道,首贵乎诚实。”倘未能先以诚实施诸于人,就很难得人信任。因此,先施公司能够明码实价,在中国首创了“不二价”的先河。 商家与顾客之间“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千百年来的中国传统交易方式,使得“不二价”一上来就水土不服。马应彪毫不妥协,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一段时间下来,顾客逐步感受到了“不二价”的优越性。这时马应彪因势利导,先施百货举办各种名目的让价促销活动,让顾客们进一步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20世纪初的大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更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百货业已被四家英资公司雄霸,分别是福利百货、惠罗百货、太兴公司和汇司公司。四家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在沪外国人和中国名流,普通的中国百姓都不敢入内。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到一个月,马应彪就空降上海,实地考察。“实业救国”的号召以及历史性机遇,让他觉得时机已到。铺设了铁藜木的南京路两侧,皆为中国人开设的商铺。虽然数量不少,但规模和购物体验根本不能与不远处的英资百货公司相比。马应彪早已看到在上海开设中资百货的巨大市场,也对上海滩被英资百货占据非常不满。 1917年10月20日,一心想把英国人挤出上海滩的马应彪,为他位于南京路、浙江路口的先施百货剪了彩,这是国内第一家自建百货大楼。先施百货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商场面积1万余平方米。大楼外观融合了欧洲古典巴洛克和广式骑楼风格,内部装修华美,甚至还引领风潮安装了暖气设备。先施的目标客户是各阶层华人,他真心希望,无论社交名媛还是普通百姓,在这里,都能有“被当做上帝”的感觉。在洋人盘踞的“十里洋场”,中资百货的逆袭之路,由此开始。 开张之日,门口拥挤不堪,南京路为之堵塞,商场里人山人海,购物者、参观者群络绎不绝。当时由于到商场的人太多,整个南京路都堵塞了。先施公司不单是一个购物的场所,其附设的屋顶游乐场、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也纷纷开张,还有杂耍、魔术、宁波滩簧、绍兴戏、京戏等等,人群蜂拥而来。公司开业第二年,营业额已相当于投资资本的两倍,先施开创了中国百货业的新时代。东亚酒楼,包括中西大餐、满汉全席与经济小酌、咖啡菜点等。另设一豪华舞厅,聘上海女歌手表演。买、吃、玩、住,都在大楼之内。常有一住数日而不归者,使得上海先施公司生意极为兴盛。 先施打出了“统办环球货”的口号,每月派员工到欧洲采购最新的时尚服饰和百货,吸引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也会派人搜罗优质的国货,甚至开设“一元店”,既照顾更平民化的顾客,也支持国货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