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英雄,以集体的方式出现看刘邦的狐朋狗友是怎样成为良臣名将的

东方头条 2019-11-24 15:07:38 文化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说过这么一句话(事实证明,英雄往往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这么看,刘邦的这些狐朋狗友之所以能够成为良臣名将,那是因为这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具有着培养英才的土壤,而他们都有幸身在其中。.

英雄不怕出身低。刘邦的这些朋友发达之前又是干什么的?

刘邦在沛县时期的朋友中,萧何曹参都是公门中人,算是衙门里办差跑腿的小吏,樊哙以屠狗贩狗为生,灌婴则是叫卖市井的布贩。平心而论,就他们这几个人,若是说他们在起事之前就有文韬武略,那纯粹就是恭维之词,说难听点就是扯淡,你怎么看他们也无非就是苟且于生活的凡夫俗子。

就连他们的带头大哥刘邦也好不到哪去,成天招猫惹狗,游手好闲,活脱脱地就是一个市井无赖。他真正的改变还在于结识了吕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吕公,也就没有后来的大汉天子刘邦。

我们都知道刘邦能夺天下,全因他用对了三个人。既然你要用人,你首先得识人,这识人之术从何而来呢?只能是来自于吕公。

吕公的识人之术己经无需向世人证明,刘邦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如果只凭运气而不是确有真才实学,他也不敢仅凭一眼就把女儿嫁给这么一个无赖。

刘邦师从吕公之后,自然是以相人识人结交朋友,所以在他的这帮朋友中,虽然出身各有不同,又混迹于九流之中,但刘邦刻意结识,自然是认定他们日后必定会对自己有所帮助。

在认识吕公之前,萧何和刘邦还不是朋友,就在吕公第一次在沛县请客吃饭的时候,萧何身为宴会主持还刻意刁难过刘邦。

但是在刘邦认识吕公之后,他们的关系却迅即升温,最终成了莫逆之交。从社会地位来说,当时的萧何高于刘邦,那么这种关系的改变只能是源于刘邦的主动。他认识到萧何有利用价值所以才刻意结纳之。

而樊哙仅仅是一个狗屠之辈,却能与刘邦结为连襟,成为吕公的女婿。我相信这还是因为识人之术的功劳。吕公是何许人也,那可是与沛县县令都有交往的一介名流,如果不是特别看好樊哙,这门第之间的悬殊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山梁。

当有了吕公钱财上的资助和萧何曹参这些公门朋友的帮忙,刘邦很快结束了自已曾经非常执着并以为要奋斗一生的无赖生涯,成为了泗水亭长,这不仅意味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更代表着刘邦对自己的未来己经有了全新的规划。

时势造就了他们,他们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他们之所以成为那个时代的英雄,并非是因为他们有着别人所没有的天赋。事实上他们的起点并不高,都是在后来的战争中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在学习中进步,最终得于释放出所有的潜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他们的进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身为同乡又是朋友之间的攀比。都是来自一个地方的人,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凭什么你就一定要比我混得好。有了这样的心理,就促使他们肯去学习,敢于进步,惟恐落入人后。

当这种正能量的攀比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之中,那么身在其中的他们就对提升自已的能力有着无穷无尽的动力,久而久之,便在万千人中出类拔萃起来,完成了自已由青铜变王者的逆袭之路。

萧何能从一个县衙的小书吏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就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当初在沛县之时,他所接触到的无非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略通律法,整合人事。可数年之后,当汉军攻入咸阳,别人都在抢夺金银珠宝,他却在第一时间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保护大秦帝国在中央存放的所有文书典籍。从而为未来的大汉王朝在各个方面都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如此高远的眼光,显然不是当年沛县那个萧何能够具备的。他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改变,就是因为他在战争中得到了磨炼,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当然,他们几人能够活到最后,为我们世人所熟知,还在于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结果。追随刘邦起事的沛县子弟何止上千,我们只看到的是巅峰上几人的风光,却无法知道他们的脚下踩着多少哭泣的白骨。

历史从来都是为胜利者写就,成王败寇,自古如此。他们之所以留名青史,还在于跟随刘邦夺得了天下。有人为他出书立传,自然名声得于显扬。而那些失败者中,能力远大于他们的不乏人在,然而,只因你是失败者,就注定你唯有寂寞的下场。

看看年逾七十尚在征战沙场的范增,其谋略见识又岂会在张良之下。假如得天下者是项羽,你敢说他不是第二个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