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诗词名家中,与黄鹤楼最有机缘和诗缘的恐怕就是诗仙李白了。众所周知,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人,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根据《李白年谱》记录,他登黄鹤楼有时间可考的就有三次。在李白留下的大量的诗作中,与黄鹤楼有关的名句给后世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围绕黄鹤楼所写的诗歌,李白更是经历了他人生中的大喜大悲。在他与相门之女喜结连理之后,因缘际会地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丽句。在他莫名其妙地卷入一场叛乱风波之后,又吟咏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诗句。那么,李白与黄鹤楼的情缘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他又用他的如椽巨笔为黄鹤楼注入了怎样穿越古今的人文内涵? 李白李白第一次登上黄鹤楼 “崔浩题诗,李白搁笔”这个传说被大家熟知。事实上李白在他晚年的有一首诗当中,曾经明确地讲,他这一生曾经三登黄鹤楼,而且这三次登黄鹤楼都是基本上有时间可考的,而且都是有人陪同的,而且每一次登楼都是留下了作品的,其中还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有景,而且有情,情景交融,是文学史上的经典。李白第一次登黄鹤楼是在开元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28年,陪他一块儿登楼的就是著名诗人孟浩然。李白是如何认识孟浩然的,他们又是如何一块儿相约到了江夏,一块儿登上了黄鹤楼的呢? 据李白自己介绍,他的祖籍在陇西,今天甘肃天水这一带。在隋朝末年的时候,他的祖先由于犯罪被贬到西域的碎叶城。西域碎叶城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这个地方就是李白的出生地。李白在这里生长到五岁,五岁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逃回了内地,没有回陇西,而是去了绵州昌明,就是今天的四川省江油市,在江油的青莲乡安居下来。李白的父亲改名为李客,李白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年。二十五岁左右的时候,他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正是在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遇到了另一位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因为正是在这个时间,孟浩然也在金陵游历。两年之后李白到了安州的安陆,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安陆市,李白在这里一住十年之久。 我们知道李白是一个“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人,一生都在行走当中的一个诗人,怎么会在安陆这个地方一住十年之久呢?他是怎么到安陆来的呢?李白到安陆最初是受了司马相如的影响,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成都人。李白从小就崇拜这位乡贤,咱父亲的指导之下读完了司马相如的全部作品。司马相如有一篇很有名的赋叫《子虚赋》,其中就讲到有一个云梦泽,云梦泽方圆900里,一望无际,浩浩荡荡,里边的珍稀动物和珍惜植物无数,所以李白对这个云梦泽声望已久,所以他到安陆来,最初就是这个原因。安陆虽然只是一个小县,但它毕竟是安州的州治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在唐高宗时期,这里还出了一位宰相,叫做许圉师。经人介绍,李白就来到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府上做客。 李白 在许府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原来许圉师有一个孙女,才貌俱佳,正待字闺中,当时向她求婚的那些王孙公子可以说是络绎不绝。李白时年二十七岁,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又会写诗,又会击剑,口才又好。所以许小姐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所以经人介绍,李白就入赘许家,好许小姐结成连理。李白和许小姐结婚之后就隐居在附近的一座山,叫做白兆山。李白与孟浩然的离别之情 李白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隐士的气质,再加上李白以“谪仙人”自称,有人就认为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思想对李白影响很深,所以李白才会对有求仙问道传说的黄鹤楼情有独钟。那么沉浸在温柔乡里的李白为什么没有在此归隐一生?在这段归隐的岁月里他又是因何登上黄鹤楼的?李白因此创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离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又给我们现代以怎样的启示呢? 李白带着美丽的许夫人在美丽的白兆山,在那里读书,击剑,饮酒,写诗,同时结交荆楚名人,等待时机,准备出山。在李白所结交的荆楚名人当中,最有名的就是孟浩然了。李白出川的头一年,在金陵的时候就认识了孟浩然。这个时候李白得到一个消息,说孟浩然要去扬州,期间要取道江夏,在江夏上船去扬州。李白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跟孟浩然相约在江夏江面。两个人到了江夏之后,李白陪着孟浩然玩了好几天,最后陪孟浩然登上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孟浩然走了之后,他就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个“故人”在这里就是指孟浩然。孟浩然是从黄鹤楼下面的码头上船往东去的,所以说“西辞黄鹤楼”。扬州在长江的东头,是当时国内最繁华的一个城市。唐代有一个说法,叫做“扬一益二”,就是说当时最富的两个州,一个是扬州,一个是益州。孟浩然选择在烟花三月这个时候下扬州,选对了一个很好的时间。扬州处于长江下游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到了三月份的时候莺飞草长,百花盛开,这时候下扬州不仅可以看到繁华的扬州,也可以看到烟花三月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所以李白对孟浩然的扬州之行是很羡慕的,可以说是既羡慕又留恋。既羡慕孟浩然的扬州之行,又留恋孟浩然这个人。正是怀着这一种心态,所以等孟浩然上船之后,他就站在黄鹤楼下面的那个码头上目送孟浩然,久久地目送,一直到孟浩然乘坐的那个船只在他的视线当中慢慢地消失。这种缓缓地向东流去的长江水在这里实际施上就象征着李白对孟浩然的留恋,牵挂,象征着他对孟浩然这个朋友的一片深情。这就是李白这首诗之所以得到广泛流传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的的一个根本原因。 这是李白第一次登上黄鹤楼。 李白为什么会发出蹉跎十年的感慨 我国古代素来就有送别的传统,它的源头叫“祖饯”。一个人离家远去,家人朋友要在他漫长的征途的起点,祭祀路神,用酒食送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饯行。黄鹤楼地处蛇山之巅,视野开阔,靠近码头,因此是表达别意的最佳场所。在第二次登黄鹤楼写下送友人的诗篇当中,李白又表达出了不同于“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离情别意。 李白第二次登黄鹤楼大约是在开元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34年。这一次陪他登上黄鹤楼的是一位友人,可惜的是这位友人没有留下姓名,所以无法考证。这一次李白也写了一首诗,叫做《江夏送友人》: 雪点翠衣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这一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李白对朋友是一片深情,也是依依不舍的。在依依不舍当中也包含着一种羡慕,当然这种羡慕已经不是六年以前羡慕孟浩然到扬州了,而是羡慕这个朋友到帝王州,也就是到长安。虽然都是羡慕,但是羡慕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李白这个时候他在安陆已经住了九年了。李白晚年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个总结,他说“久隐安陆,蹉跎十年”,为什么说是蹉跎的呢? 主要是政治是哪个不得志,不顺心,在政治上毫无进步。在送走了这位朋友之后,接着他的夫人就去世了。许夫人去世之后,李白就离开了安陆。这是写这首诗的第二年,所以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种焦虑,就是对于自己的政治前途的焦虑。因为友人是“西飞帝王州”,是到长安去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了。他对朋友有留恋,朋友对他也有牵挂。“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两个人都流泪了,泪水都掉到汉江里面了。这种依依不舍不是一般的离别,里面包含了一种焦虑以及朋友对李白的一种牵挂,对他前途的一种担心。说明李白对朋友的一种深情。这首诗写的很好,但是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还没有到经典的级别,所以关于这作品我们就讲到这里。我们重点讲李白第三次登上黄鹤楼。 李白第三次登上黄鹤楼已经到了唐肃宗的乾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二十多年以后了。这次陪他登楼的是谁呢?是一位姓史的郎中,这个时候的李白早已经不再安陆了,生活经历了很多变故。有一次还受了牢狱之灾。李白经历波折之后三登黄鹤楼 天宝十四载,也就是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在国破家亡的生死关头,李白写了一首反映战乱的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出来报国平乱的目的,李白又以实际行动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队伍,没承想,由于政治上的幼稚,李白这次投笔从戎的义愤之举,让他遭遇了一次人生中的大灾难。那么李白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在人生的大悲大喜之后,他又在吟咏黄鹤楼的诗篇中注入了怎样的人生况味? 李璘的分裂肯定不得人心,很快就失败了。李璘失败之后被杀头了,跟着李璘的这些幕僚就受到了清算,李白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李白发现了李璘要闹分裂的苗头之后,他已经跑了,但是毕竟是做过李璘的幕僚,所以就把他抓起来了。被抓之后关押在浔阳监狱,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后来就是流放夜郎。夜郎的范围很广,大致范围就是今天的贵州的东部和湖南西部。夜郎是很遥远的地方,很落后很荒凉的。所以李白的心情是很悲伤很凄凉的。但是事情有时候就很吊诡,李白接到被贬夜郎的通知之后,就沿着长江往上游走。谁知道走到奉节县,也就是今天重庆境内,接到了皇帝大赦天下的诏书,李白就在被赦之列。这时候李白惊喜交集,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大家公认的一首“快诗”。第一船行的快。第二是心情愉快,本来是罪犯,但是被赦了,所以心情愉快。所以这个作品的整个风格就是畅快。“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到了江陵小住几日之后,又到了江夏。到了江夏住了几天,在江夏的时候受到了江夏郡守的热情接待。前任的郡守就是已经要离任的郡守,同时也受到了刚刚到任的郡守的接待。同时自己的内心也很复杂,想到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就写了一首很长的诗,其中重点就写了自己被贬夜郎的经历。其间有一个姓史的郎中一直陪伴他,有一天,他们正在黄鹤楼上饮酒的时候,听见黄鹤楼上有人吹笛,“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李白就很伤感。正是这种伤感的情绪当中,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这就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史郎中名钦此,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个“迁客”指的是谁呢?这里面用了典故,贾谊是西汉时候,一个很著名的文学家,年轻有为,但是由于发表了一些很有见解的意见,触及到了某些权贵的利益,得罪了像周勃这样的人。所以周勃就在汉文帝跟前尽谗言,汉文帝就听信了周勃的传言,所以就把贾谊贬官了,贬到了长沙国,做长沙王的太傅。贾谊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二个被贬谪流放的著名的文学家,第一个就是屈原。“一为迁客去长沙”这句既写贾谊,也是写李白自己。“西望长安不见家”,长安既是汉代的国度,也是唐代的国度,所以这一句在这里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在这里不仅仅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国家。因为这个时候皇帝虽然回到长安了,两京虽然收复了,但是安史之乱并没有完全平息。安史之乱前后长达八年,国家还在动乱当中,自己的家人还在流浪当中。李白虽然自己蒙不白之冤,虽然自己遭受到了委屈,但是这个时候还是想到了国家,想到了天下,想到了家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五月是夏天,夏天怎么会有梅花呢?所以这个“梅花”是一支曲子得名名字,叫《梅花落》。这是一支很著名的曲子,这个曲子在古典诗词当中经常有人写到,听到这个曲子就令人伤感。这个作品写得比较含蓄的,有言外之意。但是整个作品的意境是优美的令人伤感的。 李白三上黄鹤楼,写的这三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都是写别情,都跟离别有关。离别成为他们的主题,由于这些作品都来自唐代的诗人,他们写黄鹤楼的作品都跟离别有关,和别情有关,这就为后来的黄鹤楼的诗词的创作就定下了一个基调,自然形成了一个基调,就是与离别有关。为什么登上黄鹤楼会产生离别的伤感呢?这可能与黄河流的地理位置有关,就是与我站在黄鹤楼上所看到的茫茫江水有关系,就是长江和汉水,浩浩荡荡的长江和汉水。并且此地多雨,春雨,夏雨,秋雨往往绵延不断,多雨的地方再加之有浩瀚的长江,浩瀚的汉水,江上经常被雨雾所笼罩,雨雾蒙蒙,“烟波江上”这四个字是很有代表性的。这样的地理环境就容易使人产生别情,容易使人感到惆怅,容易使人感到伤感,容易使人产生乡愁,所以历来写黄鹤楼的作品的基调都是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