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盒 西汉 (公元前 206—公元 24 年) 1983 年广东广州象岗山赵眜墓出土 高 12.1 厘米,腹径 14.8 厘米,重 572.6 克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从山东青州和淄博,经江苏盱眙、安徽巢湖,到广东广州, 连成一条长长的曲线,大致与中国的海岸线吻合。这些地点先后出土的六件精巧的银盒,盖面与盒身上下对称,周壁皆是捶揲而成的正反相间的水滴状花瓣,年代大致在公元前二世纪。所谓捶揲, 即用一柄小锤,无数次敲敲打打,使银块延展出各种厚度均匀的造型。这几件银盒的形制、技术,与波斯和地中海沿岸古代国家的银器风格极为接近。云南江川和晋宁还出土了五件形制与银盒相同的青铜盒,但却是用中国传统的内外范浇铸而成,其制造时间略晚。许多研究者推断,银盒是从海路输入的舶来品;也有人认为,有些是中国内地对外来器物的仿制。无论如何,谁都无法否认这种造型特别的小盒子与域外关系密切。汉代人嫌这种造型不够完美,又在盖顶焊接了三个青铜小纽,在底部加上青铜足。 这件银盒从广州西汉南越王赵眜墓出土时,装有半盒药丸。难道是传说中昆仑仙山上西王母的“不死之药”,竟需要保藏在如此奇异的容器中? 《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