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宋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很多人一定会气得咬牙切齿,认为这是一个城下之盟,跟近代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没什么两样。有人认为,北宋30万岁币换得百年和平,其实还是值得的,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究竟是谁赚了呢? 澶渊之盟 辽国认为自己亏了 辽国萧太后万统兵二十万伐宋的目的在于解决长久以来辽与北宋之间存在边境问题,攫取北方富庶的经济利益,由于主帅萧挞凛被宋军射杀,孤军深入的辽国不得不选择议和,可以说虽然获得了经济上的利益,但是却没有达到此次出兵的目的。然而辽国并没有放弃继续从北宋攫取利益的想法, 才有了之后的“庆历增币”。 北宋认为自己亏了 签订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虽然解决了战端,迎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用金钱买和平的做法却成宋真宗心中永远的痛,在自己的领土上签订城下之盟也饱受诟病,这才有了宋真宗之后的泰山封禅,彰显功绩。 宋辽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总体来讲是双赢 我们先看下澶渊之盟的内容: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迎来百年和平 首先从名份上双方为兄弟之国,也就说双方本质上是平等的,不存在臣属关系。二是划定了双方边界,此前被辽占据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得以归还。最为人诟病的第三条被认为是赔款条约,其实这为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三十万岁币的支出不及用兵的三千万费用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通过开设榷场,开展边境贸易,其中大部分岁币又通过贸易形式返还给宋朝,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宋经济的发展。对辽国来讲,澶渊之盟达到了萧太后晚年解决宋辽战争问题的目的,为贫瘠的辽国获得了一份稳定的财政收入。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凡事存在利弊,澶渊之盟对宋、辽两国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两国灭亡埋下了祸端。这对于北宋的皇帝们产生了一种花钱买和平的错觉,武备废弛,认为与其花钱养兵,不如直接将钱送给敌国,换得和平。殊不知任何和平协议的签订都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障。如果没有澶渊之盟北宋军队的顽强抵抗,辽国也不会就此和谈,徽、钦二宗放弃抵抗一味议和才导致后面的“靖康之耻”,试想当时二帝能够坚决抵抗,孤军深入的金国,定会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选择退兵,北宋没准可以续命百年。对辽国来讲,百年的和平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政治逐渐腐败,最终被金国灭亡。 以史为镜,和平从来都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来保障的,北宋与辽的百年和平消磨了锐意进取的精神,虽然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但却最终难逃灭亡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