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角编制丨牙角编织技艺最早出现于汉代,以象牙为原料进行编织,经选料取材、配制药液、加温软化、抽丝拉片、取长分选、磨刮平整、接成长条、水磨光滑、编织成席、包边修饰等工序制作完成。作品以席为主,也可制作牙角扇、牙角鸟笼等。牙角编织作品具有柔韧光滑、吸潮透气、恒温性好、抗折耐磨、安神养血的特点。但由于制作难度大,耗工耗材,制作成本高, 自有制作以来只有帝皇或少数达官显贵才能拥有。雍正在位期间技艺被禁失传。2003年,来自衢州的程世平决定恢复技艺,在象牙被禁止的情况下,选用水牛角替代象牙进行制作,牙角编织技艺得以重现。 匚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 坚硬的牛角如何能变成柔韧光滑的席子,我百思不得其解。“一般人都想不进去的,我当时也想不进去。”程世平第一次看见象牙席的时候,和我一样存在着诸多疑问,未曾想十几年后,他竟成为恢复失传技艺的民间工艺大师。 他和牙角编织技艺的缘分,还要从故宫之旅说起。一次偶然的机会,程世平到故宫参观,看到了雍正曾用的象牙席,“好稀奇的东西,象牙这么硬能够做成席子”。从那时,牙角编织的种子就在他心里种下了,只是静悄悄的,未曾发芽。 90年代末下岗后,他办起了油厂,经营状况不佳,他想到另开发一个别人没有的产品,因此想到了象牙席。程世平祖上是徽商,经常天南地北的到处跑,也采集了不少药方典方。 不知道怎么记载了一个象牙软化的药方,以前看看就过去了,如今不一样,编织象牙席的梦想像一颗发了芽的种子直往他心窝里钻,他又把药方找出来,说什么也要把技艺恢复出来。 匚 三年又三年,一条漫长的探索路 下岗了有时间,有油厂的场地,有软化药水的配方,年轻时做过电工木工有点手艺,看似天时地利人和,但最主要的问题来了。当时象牙被禁,他不得不另寻替代象牙的原材料。程世平根据象牙成分几经筛选,最终锁定了水牛角。 原材料一变,药水成分、加温的温度就得随之变化。软化不好就不好分离、冬天一下子就冷掉、干了以后宽宽窄窄、篾条粗了不好编、细了废料废时间,这些都是他曾踩过的坑。 别人曾劝他这个东西蛮难搞的,不要做梦了。他尝试了几次,知道了点门道,就坚信自己肯定会成功。他像排雷一样一点点的摸索,花了大概三年时间确定药水、篾条规格,又花了大概三年的时间,才编出第一张牛角席。 程世平骄傲的向我们介绍,这张席子199CM、宽108CM,篾条宽0.4CM,用了500个牛角编织而成。最让我们惊叹的是又厚又坚硬的牛角被程师傅处理后,每个篾条薄2毫米! 透过灯光,席子晶莹剔透,牛角内部的纹理依稀可见,足以想象到,当时年过半百的他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有一次,一只小知了飞到他的脚上,他低头也一看来了灵感,后来又编织出知了、纺织娘、鸟笼等周边工艺品。 匚 圆梦后又将何去何从 回忆起那段与牛角相伴的日子,程世平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反正我开发了一个大家都没有的东西,蛮高兴的。而且不是很容易成功的。”最艰难的时候,他曾把油厂设备卖掉补贴家用。 我们原以为圆梦之后,会迎来另一番局面,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可现实却事与愿违。“有人来买就卖,没人买就不卖,因为我价格很贵的,人家不太会买”,因此,三个席子一个没卖出去。 在我们看来,席子虽然价格高,但是它所承载的价值却远远超出它的价格。“其实我不是真正做商品,我现在日子不难过。”程世平带着满满的佛系,继续自己简单的生活。如今他已经70岁了,牛角席做不动了,平时赋闲在家养养鱼、养养花,有学徒过来他也不收了。 他认为做了不赚钱又花费那么多的时间,教人家就是害人家。但骨子里,终究是放不下。牛角、工具,他全都保留着,还把这项技艺传给了儿子。对于这项技艺的未来,他也不知道会什么样,那就继续佛系着,简单、开心的度过每一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