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已沧海”,李白在迈出长安城的路上不禁吟唱着这首诗歌,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或许是中年李白一直秉持着的信念,即使是被排挤出长安城这个日思夜想的地方,他的心里依旧有着对前途的乐观与豪迈。殊不知,光景何处有,难胜以往景!与天道兮共尽 莫不委骨而同归 长安元年(701)年,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降生在青莲乡这个地方,这也就是他为何日后号“青莲居士”的缘由。 关于李白这个名字的来由其实是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因为其父亲酷爱文学,就突发奇想用作诗来给孩子取名。李白的父亲看着春日院子中的花红遍地,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他的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加思考后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其父亲觉得“白”这个字很有意境,不就正是代表着高洁吗?于是乎,李白就诞生了! 其二是在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有一句话描述:“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白的母亲在怀着他的时候有一日梦到太白金星,不久之后就生下了李白,她认为是太白金星将此子送与了他们夫妻俩,用一个“白”字来纪念这个事情。 李白自幼就表现除了非凡的才能,从小他就博览群书,《上安州裴长史书》有云:“五岁诵六甲”其中的“六甲”是当时的小学课本,从侧面也显现出了李白在小时候就在文字和艺术上崭露头角。 直至开元三年(715)的时候,李白已经在诗歌方面展现了属于他自己的造诣,当时就已经写出了多首诗词,并且在文人雅士的圈子里面小有名气,不少人对他表以赞许。李白的《拟恨赋》也是在这一年出世,“与天道兮共尽,莫不委骨而同归”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充满了希望,积极向上,乐观豪迈的心态。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也许是李白早年间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心里想着一个人天高任鸟飞的生活;也许是李白在故乡生活不如意,不想在此地成为一个“蓬蒿人”,他在开元十二年(724)选择了离开家乡,出门闯荡,可是没想到这一次离家却让他的人生几经波折。 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与许氏(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成婚,并且两人在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名平阳,儿子小名明月奴,后改名为伯禽。在两人婚姻的后半程中,李白常年不在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谋职,寻求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他和许氏之间的关系变得开始恶化了起来,许氏也因此郁郁而终。 开元十八年到开元二十年间李白的生活不如人意,一度在长安街头穷困潦倒。名,他没有,钱,他也没有。李白终日渴求一个做官的机会,曾多次拜访王公大臣,可均是无果。他在这个时间一度迷失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只得和街头的混混们一起打架斗殴。用如今的话来说,一个男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应当有自己的事业,可是李白却没有看到任何的希望,那么他是失败的!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或许是上天也开始在怜惜李白这个不世之才,不忍心他在长安街头流浪,毕竟那里也没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茅草屋。终于在天宝元年(742),李白被玄宗赏识,即刻被召为供奉翰林。可怜的李白在此刻认为自己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回到家中时就命童子前去杀鸡庆贺,并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 或许对于一心求官的人来说做到这里就已经问心无愧了,但是我们都错怪李白了,李白并不是为了做官而做官,他想要发挥的是自己的才能,通过官职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官职不过是他的一种传播介质,他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一个供皇帝取乐,为皇帝赋诗的闲职,他的心里装的是诗和远方,怎能屈居于一宫之地。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在天宝二年(743),李白选择了辞官隐退,这一次的出仕让他伤心欲绝,也看透了官场里面的一些俗事。是金子就会发光,可是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发光给谁看呢?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月行 大唐迎来了一次史诗级的思想大碰撞,天宝三载(744),李白与杜甫在东都洛阳会面了,历史上的两大诗人迎来了第一次的对话。高山流水,李杜相遇,二人就像是多年前就相识的老友一般,郊游写诗,理想现实无话不谈,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两人的思想进行了融合,对各自的诗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知李白者,莫过于杜甫。天宝四载(745),李白杜甫第三次见面后分别,李白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不折腾那还能叫李白吗?不折腾怎么对得起扬天长笑?至德二载(757),李白跟随永王准备施展拳脚,建功立业,可没曾想随着永王的擅自用兵,他成了败军之将。纵使后来在宋若思幕下混得风生水起,也免不了被流放的命运。 年近60的李白却还要被流放夜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再次随着江陵水一去不复还,终其一生又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天下,李白因此免于流放之苦。心中的抑郁之情在此刻一瞬间得到释放,仿佛获得了新生,这也就有有了后来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的猿声都像是在为李白高兴。菊花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 上元二年(761),李白因为伤病回到了金陵休养,也许是觉得自己已经暮年,再也提不起年少时候的热血。可是此时的李白依旧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长时间都寄人篱下,这与当初的豪情壮志形成鲜明的对比,自己穷极一生想要追求的功名到最后也没有得到。曾经入职宫中,可是由于皇帝对待自己就像是对待一件乐器一样,需要的时候就让自己吟诗两首,不需要自己的时候就抛之脑后,李白不愿意过这种不属于自己的生活,于是拂袖离去。 若是李白当初选择留在宫中浑浑噩噩自己的翰林职位,没有李杜二人的千古绝唱,也没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劫后轻松,更没有“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的抑郁之情。 上元三年 (76年),李白病重,不久之后与世长辞。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也许有人说李白的一生是失败的,他没有给自己的妻儿一个稳定的家庭,终日在外漂泊,更没有达成自己的理想还落得流放的下场;也有人说李白是活出了自己的样子,他不事权贵,不随波逐流,为了自己的梦想敢于向现实说不。 要我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足以说明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