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是帮助满清皇帝打下天下的人,为了感谢吴三桂的功劳。洪承畴上书多尔衮,表示可以参考明朝沐王府的建制,在云南设立平西王府,总理西南事务。所以吴三桂这个时候在西南地区,不仅可以招贤纳士,而且可以私铸钱币。整个云南地区的税收,全都归吴三桂所有。当时他选拔人才的方式,被大家戏称为西选。 雍正皇帝能够登基称帝,少不了年羹尧和隆科多的帮助。当时的年羹尧是陕甘总督,掌握西北粮草的调度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雍正遏制住了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等到雍正上台以后,便将年羹尧提拔为大将军,带领二十万大军前往西北平叛。等到年羹尧大胜而归的时候,他的声威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为此年羹尧可以任意提拔自己的手下,他选拔官员的方式,被称之为年选。 隆科多当时是九门提督,在雍正登基称帝这件事上,隆科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控制着紫禁城所有的人马,雍正能够上台,他是最重要的人。所以雍正称帝以后,隆科多也得到了提升,成为上书房大臣,后来又成为军机大臣。在此期间,隆科多长官户部,可以任意选拔官员而不用经过雍正的允许,所以他选拔官员的方式,被人们称之为佟选。 01个人选拔人才,比九品中正制还要落后。 汉朝比较喜欢以举孝廉来选拔官员,也就是谁孝顺谁廉洁,那就选择让谁来做官。其实最后做官的,全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 穷苦人家的孩子就算是再孝顺,那也没有露头的机会啊。所以说这种举孝廉的制度,基本上就是一个笑话。 汉朝的官员,大多数都是贵族出生。后来发现这么做不行,皇帝下令自己做官,就不可以举荐自家的孩子做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贵族们想了个办法,达成结盟关系。今天你来举荐我儿子做官,明天我就举荐你儿子做官。甚至有绕一大圈互相举荐的。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中正制,群所建也。及践阼,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颍乡侯。---《三国志》 到了魏晋时期,比较流行九品中正制。先选拔出大中正和小中正,再由他们来选拔官员。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这两种制度跟科举制度的科学性都是无法相比的,不过跟个人来选拔人才,那就高级太多了。举孝廉好歹这个人表面上看着要是个孝廉,总不能一个不孝子就拉去做官吧?面子工程还是要做好的。 大小中正好歹也是各个州府选拔出来的,他们选择人才虽然具有片面性,但是好歹走了这么一个民主的过程。 可是个人选拔人才,压根就没有经过任何表面现象的渲染,直接就来最丑陋的一面。这种做法注定是走不长远的。 02吴三桂搞西选,彻底触怒了康熙皇帝。 跟康熙抢点地盘,康熙想了想还是忍住了。根康熙抢点赋税,康熙觉得这也没什么。可是就连人才,吴三桂都要根康熙去抢。 这一点康熙就无法忍受了,因为人才是一个政权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和因素。如果不重视人才的话,那清王朝也无法走那么远了。 吴三桂自己的手下当然是可以自己任意提拔,可是他居然还在云南地区搞科举,让西南地区的人才全到他那边参加科考。十六年正月,由榔奔永昌。二月,三桂与尚善、卓布泰合军克云南会城,破文选玉龙关,取永昌,由榔走缅甸。师渡潞江,定国设伏磨盘山,诇知之,分八队迎击,斩杀过半。取腾越,追至南甸,乃振旅自永昌、大理、姚安还。---《清史稿》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自古以来,只有正儿八经的朝廷才能够举办科举。吴三桂不过是偏安一隅的藩王罢了,他哪来的权力可以搞科举呢? 为此康熙皇帝终于发怒,表示要撤掉吴三桂这个藩王,结果引发了三藩之乱。这是必定会到来的一件事,人才的争夺是必经之路,不管是谁都不能阻挡康熙夺回人才市场的决心。 为此8年的平叛之路,让康熙彻底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人才选拔权,这才是真正至高无上的东西,所谓荣华富贵,在人才面前,一文不值。 03年羹尧搞年选、隆科多搞佟选,雍正皇帝决不能容忍。 对于雍正来说,年羹尧和隆科多,那可都是他的恩人,他能够做皇帝,少不了这两位的帮助。可是同时年羹尧和隆科多也都犯了大忌。 年羹尧当时被誉为宇宙第一人,是大清国的再造功臣,所夸赞的话语已经无法形容年羹尧的功绩。雍正并不生气,因为他知道年羹尧的功劳的确不小,帮助自己夺取了天下不说,还帮助大清国平定了西北的叛乱。 这么一来,年羹尧变恃宠而骄,开始动起了皇帝的权力,那就是选拔人才。他将自己手底下的参将们清一色全都任命为各种地方大员。雍正初,隆科多以贵戚,年羹尧以战多,内外夹辅为重臣。乃不旋踵,幽囚诛夷,亡也忽诸。当其贵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亲,受顾命之重;羹尧自代充为大将军,师所向有功。方且凭藉权势,无复顾忌,即於覆灭而不自怵。臣罔作威福,古圣所诫,可不谨欤!---赵尔巽 这对雍正来说,是一种极端的挑战,雍正是不可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的。这就好像是年羹尧在布局一样,一旦年羹尧布局成功了,可能天下就是他的了。 所以雍正将年羹尧扼杀在了摇篮里,在年羹尧最骄傲的时候,把他一撸到底,彻底断绝了年选这件事。 隆科多跟年羹尧类似,都是想要染指皇帝选拔人才的权力。隆科多是长官户部的人,所以他利用职权,开始选拔自己中意的人才。 其实就是谁给他贿赂,他就选择谁来做什么职位。这种卖官鬻爵的做法,是雍正绝对不能容忍的。这就好像借着国家机器来赚自己的钱一样,对大清国没什么好处,可却把隆科多自己的钱袋子给装满了。 所以雍正随后也把隆科多给灭了,佟家三代人的荣华富贵,到了隆科多这一代,因为他的小聪明,全都给毁了。 总结:最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那还要算是科举。 世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就连科举其中也是有猫腻存在的。但是你不能说科举就不合理,其实几千年以来,科举制度,一直都是最合理的选拔人才制度。 因为但凡读过书,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不管你是大户人家的公子,还是贫苦人家的穷小子,只要你肚子里有货,那就不怕没有买主。 而且科举还分为了好几个等级,秀才、举人、进士必须要一个个过关,才能够往上升一级。这就合理地过滤掉了一大帮不怎么会念书的人。 而剩下来的,那可都是人才中的人才。他们只要顺利通过科举,拿下进士的头衔,将来可就都是王朝的官员。 对于作弊问题,其实科举制度相对来说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即使是有那么一两个人是因为蒙混过关过来了,这也不影响整体局面。 大的局面是通过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有用处的人才,这才是关键所在。所以说科举制度比举孝廉和九品中正制度都要合理得多。 光有人品没有能力,未必就能够做好官,可是有能力,人品一般的人,却可以做一个有作为的官员。这就是世上最矛盾的一件事。 你或许喜欢好人,希望父母官都是好人,这样自己才能过上好日子。可是你眼中所谓的好人,只是对你有利的人,真正的好人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对有利人而已。 或许你许下的愿望,就是其他人的不幸呢?所以说,用好坏来评论一个人,其实是不公平的。可父母官一定要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有能力,那就能够处理好辖内的所有事务。 参考资料: 《清史稿》 《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