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刘春声│这个小娃他是谁

东方头条 2019-10-20 16:06:59 文化

中国汉画学会、山水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汉画大展”,是194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汉画拓片专题展览,展出汉画拓片581件(套),吸引了众多醉心汉画艺术的观众。我在闭幕前一天赶来,用了大半天时间观展,如果用最简洁的词句来形容我对汉画艺术的景仰,那只有一个字:跪!

早期图画的目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以认识事物、教化人性为主。一千九百多年前,曹植就曾在《画赞序》中指出:“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放臣斥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其后,唐代画家张彦远也在《历代名画记》中讲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微幽,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而强盛的汉朝。那个时代的人,丝毫不掩饰对财富、官禄的追求和向往,奢靡之风充斥绵延数百年,特别是社会上层和权贵人家,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或死后也能享受和生前一样的富贵生活,于是整个社会弥漫着对于神仙世界的憧憬,直至把这种向往转移到死后的墓室之中。汉代的厚葬之风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精彩绝伦、形式各不相同的汉代绘画,领略当时人们的车马出行、迎宾拜谒、捕鱼田猎、驰逐牧放、纺纱织布、庖厨宴饮、乐舞杂技、琴瑟和鸣、六博对弈、射御比武、飞剑跳丸、驯象弄蛇、迎来送往、亭台楼阁、门卒侍卫、鱼龙漫衍等;还有贤君明臣、武功勋爵、贞节烈女、殉国先烈等历史故事;另有神仙世界中的东王公和西王母、伏羲和女娲,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三青鸟、九尾狐、玉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与九头人面兽、麒麟、羽人、天神、奇禽异兽等。

除此,汉画的艺术创作风格也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以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阴刻、浅浮雕、高浮雕以及透雕等多种方法制作的画像石,及其拓印、收藏和拓印版本的题跋、考释,都是中国独有的学问,也为历代文人和书画家所好。汉画是原汗原味的华夏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画像石、画像砖,斧斤刀剜,略具其形,神韵冲简,自然生动,令人称绝!我们平时所说的金石味道,就是源自汉画像石、砖和碑碣。中国画以钱条为基本表现手法也源自汉画。我年轻时习篆刻,酷爱汉印,也集藏了不少汉代画像砖和金石瓦当拓片,沉迷其间终生不能自拔。

在一幅孔子见老子拓片前,孔、老之间有一个小孩儿,手推小木车,仰着头指着孔子在说话。有观众问,这个小孩子是什么人?

说起来,这个小孩子却是当时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春秋时代莒国的神童,名叫项橐,虽然只有七岁,但学识渊远,孔夫子都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战国策》。

欲知项橐其人其事,先从孔子见老子说起。

孔子见老子春秋是末年的事,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图像资料只有汉代的画像石,描述此事件的汉画屡屡发现于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和四川在内的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为证实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一中国文化史上重要事件的确实存在,从历史文物方面提供了有力地证据。尽管史家对于孔老相见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等有诸多考证,我们暂不必拘泥,只疏理其对于做人处世的启示。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我听说周朝的守藏室史老聃(老子),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我想去见老子并当面求教,你愿意同我去吗?”南宫敬叔欣然同意,并报请鲁国国君鲁昭公。《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画面中可见孔子双手捧着一只大雁,这既是见面礼也是拜师礼,仪礼里面说:“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古代初次见尊长的见面礼称贽)”。大雁通常结队迁徙,队列中年长的在前面,幼小的在后面,称作“雁行有序”,它象征着礼教。

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子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子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子感叹不已,深感获益不浅。

孔子向老子辞行时,老子道:“有钱的富人赠人以财,有仁义的人赠人以言。我是个不富不贵之人,没有钱财送你;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之所以经常面临死地,就在于时常背后议论他人之非;口才好而通达者,之所以经常招祸于身,就在于喜欢揭发他人之恶。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希望你要切记。”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在黄河之滨,孔子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老子对他说:“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这有什么可悲的?人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就会本性不乱;不任自然,终生奔忙于仁义之间,就使本性受到羁绊。如果功名存于心,就会焦虑之情顿生;利欲留于心,就烦恼之情倍增。”孔子忙解释道:“我这是担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的感叹呵!”老子答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用得着人去忙乎吗?人之有生、有无、有荣、有辱,都是自然之理、自然之道。顺自然之理而发展,遵自然之道而前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呢?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甚远!犹如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呵!”

老子又手指黄河,向孔子表述了著名的“上善若水”之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老子上善若水 范曾作

孔子见路边一农夫锄地,又让子路蓄意戏问:“农家做何?”农夫答道:“锄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答道:“我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先生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子路哑然。孔子又说:“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道:“不可戏我。”“童叟无欺。”孔子接着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稍一顿,项橐问:“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无对,依适才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来沐浴。”孔子道:“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无沉。”“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语塞。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后来便有了“项橐三难孔夫子”、“昔仲尼,师项橐”的传说,“君子之约、童叟无欺”等词语也均出于此。后世尊孔子为圣人,小项橐也因之被尊为“圣公”。

后世对项橐多有赞誉,《战国策》、《淮南子》、《史记》、《高士传》中都曾多次提到他为圣人师。

三字经作者王应麟像

唐·吴筠还专有《高士咏·项橐》诗传世:

太项冥虚极,微远不可究。

禀量合太初,返形寄童幼。

孔父惭至理,颜生赖真授。

泛然同万流,无迹世莫觏。

南宋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中也有项橐的内容: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孔、老相见,实则儒、道间的一次辩论,一个维护礼教,一个道法自然,再加上一个以神童项橐为代表的青少年,教化之义,不言而自明了。

2018年4月10日记于北京汉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