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夫党”,即丈夫的亲族。“夫党”一词早见于经典,《礼记·杂记下》:“姑姊妹,其夫死,而夫党无兄弟,使夫之族人主丧。夫党与婆家——孝意识的演延 女子在娘家为人,,嫁后为人妻。妻子称丈夫的家为夫家,又叫作婆家。女子结婚后与丈夫结成夫妻关系,又因婚姻关系而与丈夫的家族亲属构成各种亲戚性的人际关系。夫党族亲主要包括夫之父母、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夫之祖父母、堂祖父母、族祖父母;夫之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族兄弟姐妹;等等。女子在婆家的诸种亲系关系中以夫妻为核心,夫妻关系是基础关系,无此即无其他。夫妻关系的称谓有许多,诸如夫妇、配偶、合偶、妃耦、匹耦、匹配、伉俪、两口子、“鸳鸯鸟”、“并蒂莲”,等等。从这诸多的称谓义旨上看,夫妻关系乃是地位匹敌平等加彼此恩爱结合,并无尊卑贵贱之别。《尔雅·释名》:“夫妻,匹敌之意也。”《仪礼·丧服传》:“夫妻一体也,夫妻绊合也。” 《说文解字》:“妻,与已齐也。”从字义上析去,也看不出半点差异。恩爱夫妻间共同追求的也是“彼此恩爱,相敬如宾”,“生同衾,死共一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应存在谁强谁弱谁主宰谁之争。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在几千年的古中国社会里,上述都不过是些理想幻想、虚词饰语而已。在封建宗法制度控制与统导的漫长社会生活中,普遍见到的是,男女一旦结为夫妇,妻子的人格就为丈夫吸收与取代,结婚之日、拜堂之时,她即失去其独立性而沦为附庸。《仪礼·丧服传》:“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甚至还从文字游戏中特别强化夫之尊威,说什么“天字通头为夫,夫比天更高”,“妇称夫人,即妇人是丈夫的附属之人”。人们这么说,也是这么行的,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三纲”历来为人们遵行。妻与夫并无平等之权,更无匹敌之力,妻对于夫犹子对于父。 妻子地位低下是有其渐变演延过程的,“三纲”与“三从”是相一致的 《礼记·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孔子家语》亦云:“女子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者也,是故无专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幼从父兄,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男人这么定,女人也就这么认同这么遵从着。著名的后汉女学者班昭认为“三从”中以“从夫”为最重要,理由何在?她说:“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故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女诚》很明白,妻事夫必须孝顺,一丝不苟。这显然是由子事父演衍而来,理论根源于孔子所述的《孝经》意旨。唐代侯莫陈邈之妻郑氏仿《孝经》撰《女孝经》十八章,其《广守信章》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柔刚,天地之始;男女夫妇,人伦之始。故乾坤交泰,谁能间之?妇地夫到,废一不可,然则丈夫百行,妇人一志,男有重婚之义,女无再醮之文……”其《纪德行章》又云:“女子之事夫也,绩笄而朝,则有君臣之严;沃盥馈食,则有父子之敬;…...”。古代家礼内则都规范妻子对丈夫要做到:夫生,侍奉;夫病,调理;夫亡,戴孝守寡,春秋祭祀。甚至连未过门的未婚妻也得照此办理,服孝守望门寡。这都是对妇女的人权人格的侵损与剥夺,必须废除。 女子在婆家,除了夫妻关系外,颇有份量的是与公婆的关系妻子称丈夫的父母为公公婆婆,联称为公婆、公姑、姑翁、姑舅姑嫜等,分别称作公爹、阿公、阿翁、大人公等和婆母、阿婆、老人婆、老婆婆、姑、阿姑、慈姑等。如今比较简单,往往随丈夫样地称呼爸、妈,只有在特需情况下才取称上述那严格意义的称谓。儿媳,尤其是作为主妇的儿媳,古代历来最多礼规,也讲究遵从礼规。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个“三从”,还有所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之“四德”。都是封建社会里评价妇女思想、言论和行为的主要标准。除了奉事丈夫外,侍养公婆乃是其主要职责之一。侍养公婆的总原则总要求是这么八个字:“妇事舅姑,如事父母。” 《礼记·内则》那么女子在家应怎样事父母呢?《女论语》之《事父母章》要求道:“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问安康;寒则烘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父母检责,不得慌忙;近前听取,早夜思量,……父母年老,朝夕忧惶;补联鞋袜,做造衣裳。四时八节,孝养相当。父母有疾,身莫离床;衣不解带,汤药亲尝…。”直接地说,又当如何奉侍公婆呢?其《事舅姑章》说:“供承奉养,如同父母。敬事阿翁,形容不睹,不敢随从,不敢对话,如有使令,听其嘱咐。姑坐则立,使令便去。早起开门,莫令惊忤,换水堂前,洗濯中布,齿药肥皂,温凉得所,退步阶前,待其浣洗,万福一声,即时退步。备办茶汤,逡巡递去,整顿茶盘,安排匙筷。饭则软蒸,肉则熟煮,自古老人,牙齿疏蛀,茶水羹汤,莫教虚度。夜晚更深,将归睡处,安置辞堂,方回房户。日日一般,朝朝相似,传教庭帏,人称贤妇……。”像上述规范一一做好,且年年、月月、日日如是,才能获得“贤妇”之称。然而,古代真的有许多妇女在千苦万忍中以泪与汗,甚至用血肉与生命,在封建礼教的殿堂中跪领得一张“贤妇”合格证书。何等的严酷,何等的悲哀啊! 《女孝经》之《事舅姑章》称:“女子之事舅姑也,敬与父同,爱与母同。守之者义也,执之者礼也……。”媳妇孝敬公婆的意识与义理是由孝敬父母演延而来,也就是把丈夫视为与已“一体”,夫之父则我之父,夫之母则我之母,理当敬养孝顺才是。也就俗话所说,“不把公婆当外人,认作爹妈一样亲。”上面所述妇德内范,是古旧时代的礼教对妇女的种种条律,现代社会则不应当也不可能去按那些条律一一去奉从了。但是,孝敬公婆犹同孝敬父母一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万万不可当作封建道德而随意抛弃的。每个作儿媳的,都应该视公婆若父母一般长存一颗孝心才是。那些视公婆如外人,甚至看作包袱,或当作奴仆使役,自己不尊敬公婆,还限制丈夫行孝,怂恿支持丈夫干蠢子之事的不孝妇人,是应当受到社会谴责的。虐待公婆、伤害公婆的那些禽兽妇人,则必须律之于纪,绳之于法,以保障社会美德,净化人类环境。 妇女于婆家还要处理好兄弟姑嫂的关系,虽“长兄为父,长嫂为母”的伦理秩序是旧时规范,“嫡室为尊,庶房卑下”的妻妾等级是一夫多妻制的道德产物,然而尊长爱幼、妯娌和睦、姑嫂融洽的感情要求还是不可忽视的。这些关系处理得和谐,于家庭于社会、于人于己都有极大的好处,也有利于与公婆、与丈夫亲睦。公婆会赞之,丈夫会颂之。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妻子杨氏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柳宗元在她死后也不忘赞颂她“敦睦夫党,致肃雍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