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相对比自己手足性格的模糊,李元吉反而是性格最为鲜明的一个

东方头条 2019-10-19 17:19:41 文化

李元吉,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第四个儿子,这个儿子,相对比他的哥哥们,他没有李建成性格中的软弱,他也没有李世民老好人的作风,他就是他。生活在那样一个乱世之中,李元吉并没有像很多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那样,除了暴力,没有做出任何对于唐朝的建立有用的事情。真实的李元吉,也曾经陪伴在李世民身边,兄弟两共同率领着李唐的军队,驰骋在疆场之上。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李元吉在战场上的表现,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他凭借着天生在力气上的优势,凭借着后天在武艺上的努力,从李渊起兵反叛的那一天起,就为李渊的事业一直在打拼。所以,李元吉绝对不是大家心目中那个单纯的一无是处的只有缺点的人物。

相反,整体来分析李渊的几个儿子的话,除了那些在李渊起兵叛乱的时候年纪尚幼没能参加的,李元吉算是其中个性最为鲜明的一个了。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有着自己最为鲜明的情绪表达。在危险的时候,他会害怕到逃跑;在自己一方优势明显的时候,他嚣张到近乎跋扈的程度。这样的性格的最终的形成,是为什么?

1.李元吉对于最终的皇位,没有任何的觊觎

在当时那样一种情况下,李元吉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知,就是他几乎不可能有机会坐上皇位。在最初的时候,连他的父亲能不能登上皇位,都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起兵对抗中央,建成一个新的朝代,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也是一条没有回头路的事情,成功之后得到的报酬,就是至高无上的位置,就是坐拥天下的皇位;而一旦失败,他所面临的情况,势必是死亡,没有哪一位君主,能够忍受谋反这样的罪过,到时候跟着他死亡的,还会有一个家族甚至是身边所有的拥护者。李元吉对这一点,应该认识的非常清楚,在李渊宣布是起兵的时候,因为年幼留在隋朝皇帝地盘上的李元吉的五弟,就被杀死了。

《旧唐书》中记载:“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忧启圣。运属文皇,功成守正。善恶既分,社稷乃定。

除了父亲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之外,在李唐建成之后,李元吉也同样能够认清自己与皇位无缘的事实。因为在他的上面,有几位比他年长的哥哥,按照皇位继承的传统方式,在他父亲之后由他登上皇位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没有的。即使是按照能力这样的因素来划分,当时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位非常能干的李世民,这一点李元吉也是知晓的。这些事实,让李元吉不用为了那个皇位来约束自己。一个想要成为皇帝的人,肯定是要让自己的种种行为合乎一个皇帝的基本素质的,比如说治理能力,比如说体恤百姓,时时刻刻,一位储君都要克制住自己一些特殊的需求。当年就连杨广,都是通过隐藏自己的种种欲望,隐藏自己的本性,才最终打败了自己的哥哥登上了皇位的。

而李元吉,这个时候因为没有这样一层的考量,所以他尽可能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但凡是他想要做的事情,他从来不需要限制自己。加上他手中握有的特权,更加能够让他在很多时候可以运用权利随心所欲。一个能让自己随心所欲而活的人,一个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自己想要的而不用活成他人心目中的样子的人,性格怎么可能不鲜明呢?

2.李元吉自己的个性,也让他活的个性鲜明

李元吉自己其实也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他的大哥,也就是当时的隐太子李建成,性格中的忧虑非常明显,哪怕李元吉当年想要出手帮助他刺杀李世民,都被他因为害怕失败给拒绝了。他的二哥,一直太过在乎别人的目光,也因为一直想要成为下一任皇帝,所以就更加不可能让自己随着自己的心性活着。而到了李元吉这里,通过分析当时他的种种作为,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性格特点相对比这两位哥哥,就要非常明显了。

《旧唐书》中记载:太宗尝从高祖幸其第,元吉伏其护军宇文宝于寝内,将以刺太宗。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害!

在关键时刻,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他不会把家国的整体利益作为自己决断的第一考虑要素。在他眼中,没有任何事情比他个人的生命比他个人的命运更为重要。这样一种直线型的思考模式,让他在决策事物的时候,会比他的大哥要果断很多。为了帮助自己的哥哥,他可以不顾及自身的安危,在他的性格中,只要是他想要做的事情,他根本就不会考虑那么多,他不会因为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来限制住自己现在与当下的想法与行动。在个人的喜好方面,他对于打猎这种与传统文人的形象不相符合的喜好,从来都会无限制追求。当年他有一句名言,宁可三天不吃饭,不可一天不打猎。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做到这种程度,性格上怎么可能不鲜明呢?

总结

虽然说李元吉的最终结局并不是很好,但是他无疑是几位兄弟中活得最为舒服的。鲜明的个性,让李元吉活出了一个完全不受约束的人生。他的一辈子,喜欢打猎,他就可以放纵自己的这个喜好并且沉迷于其中。哪怕就是得到了当时周边人以及一些百姓非常负面的评价,他也仍然不加理会。虽然说,他的做法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正义的行为。但是单纯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尽自己可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一点,即使是现代的我们,都很难做到。光是流言,就会限制住我们的很多行动。

当然,因果是循环相扣的,他做出的事情,他做出的决定,他最终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对于他来说,除了几个儿子以及亲人的死亡可能给他带来伤痛之外,估计他到死的时候,都没有为自己走的是这样的一条道路过的是这样的一种人生后悔过,因为他做了自己想要做的所有事情。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