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包拯一生清廉,为何死后要用21口棺材出殡?他到底在害怕什么? 如果说到侦探的话,日本有柯南,英国有福尔摩斯,中国则是有包拯,不同于前面两者的是中国戏剧影视作品中的这位包拯是真实存在的,虽然影视作品对于包拯的形象多少有些夸大和神话的嫌疑,但现实中的这位包拯也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清风亮节。 包拯于天圣五年考中进士,朝廷授予其官职,但因为顾念家中父母他希望能就近任职,于是朝廷就将他安排到离家乡合肥比较近的和州,可总归是不能常在家中照顾年迈的父母,于是包拯干脆就辞去官职,此后便安心在家。直到双亲去世,为他们守满孝期后,包拯才再次进京等待朝廷任用。 包拯的仕途就此开启,而与人们印象中的那个断案包青天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包拯除了在开封担任过知府,其主要担任的官职是转运使、谏官、监察类的官员,不过在他担任开封知府期间确实仲裁过一些案子为民解难。除去这一部分的不同,戏剧影视中包拯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形象是与现实基本吻合的,无论是小官、丞相还是皇亲国戚只要是做出鱼肉百姓、贪赃枉法、滥用权力这样的事情,包拯都毫不顾忌的向皇帝直谏弹劾他们,对于自己管理地区也是吏治严格,完全杜绝与求情行贿之事粘连,包拯更是乐于倾听百姓苦难为百姓伸张正义,也因此成为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包拯一生清廉,尽职尽责,最终于嘉佑七年去世,享年64岁。包拯死后朝廷众官叹惋百姓悲戚,但令人们惊奇的是包拯去世前交待,等他死后要用21口棺材出殡,他为何要这么做,他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原来包拯生前的正直让他得罪了不少权贵高官,但因为他在世时深受百姓爱戴,太后也因为“狸猫换太子”一案对他格外信任,宋仁宗又是贤君对于敢于直谏的忠臣颇为重视,所以那些被他得罪的人心中虽然有怨恨,但也不敢对包拯如何,如今他生命已逝就只能任人宰割,谁知道那些仇家会怎么对待自己的尸体,不得已之下只能想出这种办法来避免灾难。在包拯出殡那天,抬棺的人抬了21口棺材同时从七个城门出殡,没有人知道到底哪个才是包拯的棺材,所以也无人知道到底哪个才是他真正的墓。 包拯死的那一天,盗墓界还立下了一条不成文规矩——“不盗包拯墓”,由此可见百姓对其尊重敬佩程度。经现代考古专家发掘,在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墓中找到了包拯的棺椁,并通过一些证据确定了其身份。从包拯的墓葬中可以看出他的一生,21口棺材是他为官刚正的体现,而那一个基本没有陪葬的小墓则说明了他一生的两袖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