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谈谈清代皇权专制下官员的议罪和复出——以乾隆朝李侍尧为例

东方头条 2019-10-18 17:50:29 文化

李侍尧是清朝的一位十分有名的大臣,其于乾隆元年入朝为官,其为官时间贯穿于乾隆朝的始终,其在任职期间因为政绩卓越深受乾隆皇帝的宠任,然而在乾隆四十五年,其被爆出贪污受贿案且查证属实,最终被定为秋后处斩。

让人意外的是,半年之后其不仅没有被处斩反而被复职为陕甘总督,而后也不断升任,直至去世。清代乾隆帝即位后,注重整治贪污腐败,颁谕:“人臣奉公洁己,首重廉隅,贪婪侵盗之员,上侵国帑下朘民脂,实属法所难宥。

是以国家定制,拟以斩绞重辟,使共知警惕,此纪纲所在不可不持。”然而乾隆自己却公然违反。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但凡有涉及到清代惩治贪腐和廉政建设的,几乎都会提到李侍尧,李侍尧的案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乾隆帝时期惩治贪腐的不彻底性和其失败的原因所在。

一、李侍尧的生平

李侍尧的祖先是李永芳,李永芳是辽宁人。清天命四年,后金军到达抚顺城下,李永芳乘骑出降,被授予副总兵,管辖投降的民众,娶了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女儿为妻,从此以后,李元芳常立战功,努尔哈赤授予其三等子爵,世袭罔替。

李元芳的父亲为李元亮,官至户部尚书,乾隆二十六年,其病重去世,一个月内乾隆颁布了三道圣旨加以关怀,从这里就能看出乾隆时期朝廷对于李侍尧家族的认可和器重。乾隆元年,李侍尧因为其家境显赫,被乾隆帝授予六品荫生,自此李侍尧开启了其一生的为官之路,到了乾隆二十年,其已升迁至户部侍郎。

李侍尧曾被乾隆帝称为天下奇才,其虽然身材短小,但十分机敏,过目不忘,与之交谈,仅需寥寥数语便可知其才干,善于洞察人心。因其出色才能,乾隆先是任命其为两广总督兼兵部尚书等而后临危任命其为云贵总督,授权其处理边政一切事宜。李侍尧也不负重任,处理好了与缅甸的一切事宜,了却了乾隆一大心病。

李侍尧拥有极好的家世背景加之其过人的才能,他的为官之路一路顺畅,不断高升,在乾隆帝心中其可谓是毫无瑕疵。然而物极必反,就在其为官的巅峰时刻,爆发了贪污索贿案。二、李侍尧的贪污索贿案

乾隆四十五年,海宁回京,向乾隆帝控告了李侍尧云南贪纵营私各款,如勒索属下官员钱财,在办理案件时贪赃枉法等。当年正月二十六日,因为事关重大,乾隆帝立刻派遣户部侍郎和珅和刑部侍郎喀宁阿前往查证。

办案大臣到滇后,以李侍尧为中心,对其周围的人展开突击审查,李侍尧的同伙分为两拨人,一拨人事发前并未知晓,被半路缉拿。另一拨人在事发后被一个一个地被逮捕。

李侍尧是最后被质询的,面对其同伙及家人的供词,李侍尧只得供认不讳,被勒索的官员和贪污的官员最终也被查证属实,和珅最后将结果就如实地上奏了乾隆皇帝。乾隆四十五年谕:“李侍尧在滇受贿营私种种款绩,业经和珅等审讯得实。

现已明降谕旨,将伊革职问拿。所有在京查封家产各项,著即行入宫。”在李侍尧案中,乾隆帝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下旨到降罪,这也表现出了乾隆最初的决心和愤怒。

对于李侍尧的贪腐案,当时朝廷内呈现出了几种态度:一是,和珅等人认为应该根据诸罪从重的原则,依据侵盗银两数量在千两以上,判处斩监候的规定,判处李侍尧斩监候,秋后处斩;二是,大学士们认为应当从重判处斩立决;三是各有不同意见的各省巡抚。

直到乾隆四十五年由乾隆皇帝作出最终裁决,他认为李侍尧身为国家重臣,不能轻易斩杀加之其对朝廷忠心不二,于是将李侍尧从宽定为斩监候处决。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虽然痛恨李侍尧贪污腐败,搜刮民脂民膏但是其对于李侍尧还是有所维护的,这也为李侍尧的复出奠定了基础。果不其然,乾隆四十六年四月颁布谕旨:“现在甘省事务纷繁,急需大臣协同料理,而军需出入尤关紧要。

因思李侍尧前经获罪,但其才识可用,此时需人之际不能复拘常格,已传旨免其前罪,赏给三品顶戴花翎,令前往甘肃,总办军务。”正式重新启用李侍尧。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侍尧完成了从一个死囚到太子太保的逆袭。

三、总结

乾隆皇帝自登基之后,着重整治贪污腐败案件,颁布了各项法令和纲纪,但是自己却肆无忌惮地破坏纲纪和法令。从李侍尧的整个贪污索贿的案例中不难看出,李侍尧的复出完全是乾隆皇帝个人的意志,李侍尧贪污索贿案处理中的虎头蛇尾体现出了乾隆年间惩治贪腐的不彻底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其失败的原因所在。

乾隆皇帝虽然憎恨李侍尧目无法纪的腐败,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其出众的才能不得不重用他,似乎整治贪腐仅仅是一时兴起,而维护皇权的统治才是最根本的。

据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清朝专制皇权下,官员的议罪和复出虽然有着一套规定的法律条文,但是最终的决定还是要依据皇帝个人的意志,而皇帝的意志更多地是是为了专治皇权坚固的统治。

参考文献:

[24]清实录馆清高宗实录:第16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5]高翔,从“持盈保泰”到高压统治:论乾隆中期政治转变[J].清史研究,1991(3):13.

[26]清实录馆.清高宗实录:第1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上谕档:第1册[M].北京:档案出版社, 1986.

[2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上谕档:第2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