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通过壁画来了解唐让皇帝晚年的生活

东方头条 2019-10-16 17:57:45 文化

位于陕西蒲城县的唐惠陵,不但出土了羯鼓,跪拜俑,这样蕴含丰富历史信息的文物,还有一个奇观,就连考古工作者都被他震惊了,那就是李宪墓中满墓墙高大多彩的壁画。

唐代的其他墓葬中,虽然也有壁画出现,但其保存状况都不如李宪墓从墓道入口一直延伸到墓室。高大威猛的神兽,肃穆庄严的女官,婀娜多姿的仕女,井然有序的排列在墙壁上,人物画像栩栩如生。

虽然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色彩已不如当初一般绚丽,但是无不彰显出大唐气度,惠陵宛如一座地下的王国。那么这些充满灵动的壁画在讲述着一个怎样的故事?从这些壁画身上我们能追寻到大唐王朝哪些生活的气息呢?壁画上的动物和建筑风格

让皇帝墓葬中的壁画,每一幅都是非常珍贵的一级文物,而且发掘的唐代墓葬像这样大型的装饰满了墓葬壁画的高等级的唐墓并不多见,特别是像让皇帝李宪墓这样的壁画人物都和真人一般的大小,这种高规格的壁画是原来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而且这一组壁画从让皇帝的墓道入口处一直延伸到了整个地宫的每一个角落。

让皇帝的地下王国的组成有四个要素。

第一就是它的斜坡墓道,首先我们进入墓道的时候,墓道的东西两壁都是用白灰刷成了粉白的颜色,第一组壁画是两个身穿白色的衣服,头戴一个鲜红的云头履的两个神仙脚踩着祥云正在从北向南飞过来,在这两个神仙的前边有仕女引导,而神仙的后面又有两个神奇的猛兽。

这两个猛兽就是左青龙,右白虎,青龙白虎本身这两幅壁画也是让皇帝墓里头一个很珍贵的宝物。青龙白虎和朱雀玄武合称为四神,这四个神兽不仅仅是高大的、力量的、威猛的代表,它是能够震慑一切的邪恶,同时它也标志着方位。

所以青龙白虎这个壁画的内容是在唐代墓葬壁画中经常出现的,但是李宪墓的这个青龙白虎图,它和其他的墓葬有所不同,它的全长在六米左右,而且画的特别好,青龙张着血盆大口很威猛,浑身披着翠蓝色的鳞片,白虎身上的斑纹是白色和黄色相间的,这和我们实际上见到的老虎的斑纹是不相同的,我们见到的一般的老虎是黑黄相间,而这只老虎它是黄白相间,我想应该是为了突出白虎的特点。

继续往下走,光线变得越来越幽暗,在幽暗中我们可以看到眼前出现了一座高大的城楼,这个城楼仔细观看发现是半真半假,所谓真就是底下拱形的城门楼是真的可以过人,所谓假,就是在城门的拱形门洞之上有一个城门楼,这个城门楼是一个两层的建筑,二层是一个主体建筑,仔细看它是一幅画而不是真的,但是这幅画画的太逼真了,就像真的一样,所以从远处进来的时候看它就好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一个城楼,就树立在我们的眼前。

二层是一个主体,他是一个四面流水的,底下有红色的朱漆的立柱和钭支撑的屋顶,立柱之间按理说一般都是有墙壁的,可是这个楼非常特殊,它没有墙壁,而这个柱子和柱子之间从上到下都是长长的细密的竹帘,就好像是一个亭子,外面有一圈木质的回廊,在这个细密的竹帘的后面,我们可以远远地看到有一个头戴幞头,身穿着男主便装的非常儒雅的书生,可以看到他正在抓着栏杆悄悄地俯下身来往外偷看,这个楼的上面有一只黄色的小鸟飞向远方。

这副图有几点需要说一下。

首先它的画工非常的娴熟而且完全的仿真,所以通过这幅画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唐代的城楼建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因为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唐代的城楼了,所以当我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至少我们会有印象,唐代的城楼还是这样的一种规格,至少这是其中规格之一吧。

第二个这幅画它的格调非常的明朗。这个人正好站立在让皇帝地宫的入口之处,也就是阴阳两界划分的地方,一个让别人感觉到很阴森很幽暗的地方,探着头像外张望。

第三个是这幅画的小鸟,给这幅画一下子带来了生命的活力,因为它没有墙壁。没有窗户,他挂着竹帘,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通透,而且上面还有人,屋顶上还有小鸟,让人感觉到这幅画充满了诗意,而不是充满了死亡的气息。

这副画线条非常流畅,而且没有一笔是多余的,就包括那只小鸟都饱含着深意,也就是这个小鸟给这幅画带来了活力,让它拉近了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这幅画里头有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这个头戴着软脚幞头的儒雅的书生,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为什么会站在这生死两界的地方偷偷地向外张望呢?文章最后再说。

李宪墓的级别高于太子公主,亲王等皇亲国戚。但较之真正的皇帝陵寝在规格上仍有差距,但墓葬内的各种构造已经体现出了墓主人的与众不同,那么在李宪的地宫里,还发现了哪些不同寻常的布置呢?

壁画上的人物

进入了这个城门洞就进入了让皇帝的地宫,从这个地宫的入口一直到他的寝宫,中间有七个天井,三个过洞,什么是天井呢?天井就是一个开口在上面,从上面一直竖着挖下来笔直的下来,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接近墓的底部的时候,它会在东西两壁往两边扩张,这样扩张之后就会在底下形成一个近方形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很像是我们传统的中国民居,特别是在南方经常见到的那种天井。穿过天井就是甬道,这个甬道还称为过洞。

无论是天井还是过洞,两边的墙壁上都有着非常精美的图画,所以当穿过了这个城门洞之后,就是让皇帝的第一过洞,也就是进入第一个院落的廊坊,东西两壁还是粉白色的墙壁,但是光线还是比较幽暗的。

在朦胧中可以看到墙壁上一边一组人物图,每一组人物图是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男子头戴幞头,这是唐代男子最普通的服装,表情是极其的严肃,庄严肃穆,很认真,双手在胸前拿着笏板,两个人相对而立。在他们两个人的中间看到有一个小门,这个门原来是用木头做的,而且上了锁,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个木门早已经没有了,所以落在地上变成了小零件,进入了这个壁龛,实际上它是一个近方形的空间,上面是一个尖尖的顶,这样的壁龛在唐让皇帝的地宫之中一共有六个。

壁龛是做什么用的呢?壁龛是专门保存让皇帝的财富的地方,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两位壁画人物实际上有两个责任。

第一个责任就是要好好地看守这些财富,是一个门卫,同时他们还是库管,他们手里拿着笏板出入库都要登记,都要做一个认真的记录。

虽然时间让壁龛的门锁都没有了,可是这两个人还是在认真看守着这道门。

穿过了第一过洞之后,眼前豁然一亮,有一道光线从顶上一直照射下来,这就是第一天井,天井的两边仍然画着壁画,左右都有,内容都是一样的,每一组是三个人,一共是六个人,六个人全都是女子装扮,他们穿着非常浓艳的服装,而且是唐代很流行的女子便装,就是一个短小的襦衫,襦衫基本上到了腰的部位。下面系着一个高腰的曳地长裙,基本上都系在胸部以下的位置。

这些女子她们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呢?他们的身份又是什么呢?他们和让皇帝有什么关系呢?我想这些壁画人物应该是生活和工作在让皇帝内宫的那些女官的首领,从《唐书》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皇帝内宫设有六尚局,这六尚局分别是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

六尚宫的管辖范围

尚宫局主要的管辖范围就是引导皇帝皇后或者有人来朝见,他们在前面引导。尚仪局就是主管礼仪的管接待。尚服局,顾名思义它是管的皇帝皇后的所有的服装。尚食局是管饮食,尚寝局那自然是管睡觉了,尚功局管的就是女工和皇上、皇后的珠宝首饰由他们来保存,这就是六尚局。

所以皇宫里头即便是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做,有了这六尚局,所有的事情都有具体的衙门具体的人物去负责,一点儿都不乱,因此立在两旁的这六位仕女,应该是这六尚局的首脑人物。

接下来的第二过洞,第三过洞还有第二天井壁画的内容基本上和刚才描述的是一样的,到了第三天井的时候,两边的壁画内容有所改变,当然还是人物图,但是这些人物却不是仕女了,变成了一群瘦小枯干尖嘴猴腮的男子,这些人没有长胡子,从他们的体貌特征上来分析,他们应该是宦官,也就是让皇帝内宫里专门伺候皇帝和皇后的这些宦官的首领,站在两边,欢迎自己的主人。

从过洞和天井进入之后,会看到一个很长的甬道,它的顶头上也就是他的最南端是一个砖券的非常厚的封门。本来通过了墓道,穿过了过洞和天井让皇帝的重重的院落之后,我们如果进入了这道门就开始走入了皇帝的寝宫了,但是这扇门是被砖封堵上了,经过调查,这扇门实际上已经被先前进入的盗墓人挖开了一个缺口。

经过清理之后,也就只能从这个缺口进入到了这条很长的甬道,进入甬道之后,会感到脚下的长长的斜坡变得和缓了,脚底下也没有那么泥泞了,往两边的石壁上看,依然粉刷着白灰,站在砖砌的门位置上,向北望去,十几米处立着一座青石雕刻的石门,这座石门很高大,整个堵塞了甬道,从石门和砖券的封门之间仔细的观察它的墙壁,发现还有一道木门,这道木门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看不到了,可是呢,从墙上遗留的痕迹来推测,这里曾经有过一道木门。

所以要进入让皇帝的地宫,首先必须通过砖质的、木质的和石质的三道封门,这样我们才能够进入到中心区域。

墓室里砖券的门已经被盗墓人挖了一角下来,木门又朽掉了,就只剩石门一扇门高傲的耸立在这个地方,告诉了我们当时石门所在的位置,而且由于它保存的是比较完整的,所以我们看到石门上雕刻出了许多的非常美丽的图案。

56位仕女人物

唐朝女子崇尚丰腴之美,上有武则天千娇百媚,下有杨玉环艳压群芳,在让皇帝李宪的墓葬中就有56位身份特殊的女子,个个体态丰腴站立在甬道两旁,尽显大唐女子的风采。细细品味壁画人物能了解到哪些唐朝女子的服饰信息?

进入石门之后确实让人非常震惊,在石门里面的粉白的墙壁上一共排列着一边28位的仕女图加起来是56位,56位仕女一个个都跟正常人一样高,身高大概都在一米五八到一米六左右,一米多宽的甬道两边一排排站着一溜人物确实非常的排场,同时也确实很有震慑力,第一批进入这个墓葬进行盗窃的贼,一定是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所有的行为可能都暴露在这56位女子的众目睽睽之下,因此他们心里很心虚也非常害怕,所以用自己手头的这些工具把这些仕女的脸划的乱七八糟,有的甚至挖下来。

在东南角和正西方分别画着一个红色的太阳和一个白色的月亮,这就是刚才所说的它整个墓室营造出来的气氛就是一个人间的天和地的这么一个场景。在夜幕笼罩之中,让皇帝每一次下朝归来都会和自己的嫔妃们一起饮酒作诗,听音乐,看舞蹈,兴趣所致的让皇帝也会给嫔妃们表演吹箫和笛子。

这么一个幸福的,和谐的宁静的生活,使他完全不知道苦难为何物,更不知道这岁月悠悠转眼就是千年,让皇帝是他死后封的,生前他是宁王的身份,他是每天要上朝的,下了朝之后深居简出,他会到自己的深宫内院里和自己的王妃,和自己的妻妾们团聚在一起,共同饮酒听歌,欢聚一堂,博红颜一笑。

竹帘后的秘密

一般而言,陵墓里壁画的内容多反应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尽其所能的把世间生活起居环境人物活动包括在内。

另一部分则是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从李宪墓道过洞直至墓室中央,壁画人物都成双成对出现,唯独墓室入口的城门楼上一位书生在竹帘后向外眺望,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那么这位书生是谁?他为什么独自一人呢?

想一想什么人能够站在让皇帝地宫的入口处,站在城楼上往外眺望,在这样一个阴阳两界划分的地方,谁有这样的权利呢?我想这个书生就应该是李宪本人的形象。

李宪虽然在地宫中生活的非常平和,可是大唐盛世这种开放的气息 ,外面的万千气象,对他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尽管他是一个生性淡泊的人,恐怕也耐不住这样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