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南诏王。据记载,当时这地区的人统称王为“诏”。南诏统一洱海地区之前,这里并存着“六诏”或“八诏”,实际上就是存在着六个或八个不相统属的王。在唐人樊绰的《蛮书》中出现的“南诏”一词,多指南诏国王。诏是臣下和百姓对王的称呼,南诏王则自称为“元”,犹如中原王朝的皇帝自称朕一样。 一、“诏”唐朝与吐蕃对云南的封号 南诏与唐朝的关系十分密切,十三代王中,有十个受到大唐王朝的委任和册封。南诏立国初期,唐王朝封给南诏王皮罗阁的称号是“云南王”。异牟寻重新附唐后,唐王朝册封他为“南诏王”,并赐予“贞元册南诏印”金印。唐王朝曾多次向南诏派遣过常设官职——册封使臣。近年,唐代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也发掘出土了“云南安抚使印”封泥。此外,南诏还从吐蕃方面得到过封号。 阁罗凤叛唐附吐蕃时,被吐蕃封为“赞普钟南国大诏”,号“东帝”,并以“赞普钟”为年号,至异牟寻时改封为“日东王”。除此之外,南诏后期自寻阁劝起,还自称为“票信”。总之,南诏王的多种称号与南诏国的地位密切相关,不断改换但最基本而稳定的称号是“诏”。 大理王宫图二、南诏王室 南诏王室世系属蒙氏家族。史书上记载以蒙为南诏王室之姓,南昭王也多次赐予臣下以蒙姓。但这种姓与汉族的姓不是一回事,蒙代表的是一个家支或家族的称呼,一般情况下,并不与名字连写。南诏王族实行的是父子连名制。王位由蒙氏世代相袭。 南诏王作为南诏国的最高统治者,既掌握着最高行政权,也掌握着最高军事指挥权。王经常亲自率兵征伐。为了维护王的权威,南诏王还设立了一整套礼仪制度。南诏王坐向东,称诸臣为“昶”。大臣见王时自称官衔而不称臣。南诏王身着红绫制作的汉装,但头戴一种特殊的王冠,叫做“头囊”。传世的《南诏图传》绘有南诏最后一代王舜化头戴王冠的图像。在隆重场合;南诏王衣金甲、披大虫皮(虎皮)、执双铎鞘,饰有白旒的紫色八旗分列两旁,一对雉尾羽掌扇和旄钺紫囊之翠盖紧随左右。剑川石宝山石窟第七窟王者及侍臣像,生动地描绘了南诏王的威仪。 南诏王出行图 南诏王正式出行时,其场面更为隆重。出行队伍以装饰华丽的十二头大象为前导,众多的马队和乐队跟随其后,仪仗队衣甲鲜明手持斧,十分壮观。近年,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湾长公社团结大队博什瓦黑发现了南诏后期石刻面像,其中有一幅“南诏王出行图”形象地表现出南诏王出巡时的前呼后拥场面。南诏王的后宫有妻妾数百人,统称“诏佐”。王母叫“信麽”,也叫“九麽”,王妃称“进武”。王子称为“信直”。 王室建筑及器用都很豪华。王室日常食用器皿均为金银制品。王室成员死后,依照当时收耳之风,把两只耳朵贮进金瓶,再装入银函,供奉在专门的房间里。总之,南诏王及其王室过着奢靡豪华的生活。特别是后期统治者日益腐败,残忍荒淫。第八代王劝龙晟“淫肆不道,上下怨疾”,刚继位几天便被手下的人杀死。第十一代王酋龙“年少嗜杀戮,亲戚异己者皆斩”。他的儿子法(隆舜)继位后,“好畋猎酣逸,衣绛紫锦罽,镂金带,国事颛决大臣”。南诏王的腐败堕落,大大加速了南诏国灭亡的进程。 三、南诏官制 南诏统治者为加强控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制。协助南诏王处理全国政治、军事大事的是清平官和大军将。一般情况下,清平官有六人,有时也有七人。清平官称为“坦绰”、“布燮”或“久赞”,是国内最高级行政官员,每天和南诏王参议境内大事,“决国事轻重”,相当于唐朝的宰相。 南诏接待国宾楼 清平官中有一人为内算官,威权最重,犹如唐朝官制的中书令,掌管机密,凡有文书便代国王判押处置。二人为副内算官,起辅助作用。外算官由清平官或大军将兼任,领六曹。六曹是南诏的国务行改机构,分别是:士曹,掌管官吏调派;户曹,掌管户籍;仓曹,掌管财政;客曹,掌管礼宾外交;兵曹,掌管军事;刑曹,掌管刑法。南诏后期,将六曹改为九爽,分别是:幕爽,掌管军事,相当兵曹;踪爽,掌管户籍,相当户曹;慈爽,掌管礼仪;引爽,掌管外交,二者相当客曹;万爽,掌管财政,相当仓曹:厥爽,掌管工程建设;禾爽,掌管商业贸易。六曹设有曹长,下设一系列办事官吏。南诏的六曹制度仿效了唐朝六部和内州府六司的组织形式。 大军将是最高武职职衔,其中有十二人的官阶与清平官同列,经常参与南诏王的议事活动,主管军事。清平官以至曹长往往兼领大军将衔,这点从《南诏德化碑》的碑阴题名即可看出。南诏的军将有大军将、军将、诏亲大军将等名目,表示出名位上的差别。出领要害城镇的大军将称为某城大军将,如开南城大军将、拓东城大军将等。也有称城使和节度的。这些大军将以军事任务为主,也兼管地方行政。南诏的官制中,虽有文武之分,但实际上文职和武职的权限并不十分明显。 南诏王处理国事图 南诏的高级官员中,还有两名“同伦判官”,负责向六曹传达南诏王的指令,属于南诏王的亲信。另有羽仪,为南诏王的侍从,由贵族子弟担任,设羽仪长八人。羽仪长属南诏王的亲信,可以佩剑见南诏王,这是连清平官都没有的权限。此外,还有“负排”,是南诏王及其诸镇大军将的卫队,属于贵族的亲兵。主要参考资料: 1、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册,第六章《南诏国·大理国》,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2、《新唐书・南蛮传》 3、汪宁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0年2期;《云南考古》 4、凉山博什瓦黑石刻画像调查组:《凉山博什瓦黑石刻画像调查简报》,《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年4期 5、方国瑜:《唐代后期云南安抚司(南诏)地理考说》,《历史研究》1982年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