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同为皇帝,为什么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标,但康熙却很怕胤礽夺权?

东方头条 2019-10-10 17:51:34 文化

同为太子,朱元璋与康熙皇帝对太子的态度的确不一样,这之中决定性的因素很多,但是核心却是关于皇权的“约定”。

大清起于原始民主特色的八旗制度,和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汉族帝国制度相比,落实不是一点半点。为什么一个落后的民族最终战胜了老牌汉族帝国呢?这其实和春秋战国时代一样,秦国当时在诸侯国之中其实也是最落后的,但是落后却有一点好处,就是人心齐,思想和政治基础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这样有利于统一思想,劲往一处使,发展速度快。满清之初就是这样,故而能够战胜大明。

同为太子,朱元璋为什么放心朱标,而康熙却两废两立胤礽?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基本上将八旗制度完全稀释,形成了所谓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康熙皇帝的时候,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人数多达两千余人,实际上意味着皇权独尊的格局已经产生。满清的政治制度基本沿袭了明朝。在康熙皇帝平三藩的时候,鉴于当时的情势,康熙立孝诚仁皇后难产生下的儿子胤礽为皇太子,这是大清第一个皇太子,也是最后一个。

但是随后几十年,却发生了让康熙皇帝焦头烂额的九子夺嫡,皇帝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储位,搅得朝局动荡不堪。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空虚,皆因康熙无力顾及政事,荒而怠政。

同为太子,朱元璋为什么放心朱标,而康熙却两废两立胤礽?

但是反观大明朱元璋建国后,洪武元年,即册立朱标为太子,到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死,朱元璋与朱标的关系一直很好。朱元璋24个儿子,没有像康熙皇帝晚年一样,发生皇子争夺储位的情况。

同为太子,朱元璋为什么放心朱标,而康熙却两废两立胤礽?

为什么朱元璋与康熙皇帝关于继承人的问题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主要还是因为制度上的约束。汉族王朝几千年对于皇位继承人已经形成了严格的约定俗成制度,要么“兄终弟及”,要么“嫡长子制度”,而“嫡长子制度”是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制度。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长子,属于嫡长子,由他继承皇位,符合千年来的制度规范,朝臣认可,民众拥护,这就是嫡长子制度的好处。嫡长子被册封后,其他皇子一般是不得参政议政的,你可以舒舒服服当王爷,可以供皇帝差遣,但是绝不可能去掀翻嫡长子的地位。当然,明朝也有例外,比如朱棣,但朱棣也是千年一个,所以不具备代表性。

同为太子,朱元璋为什么放心朱标,而康熙却两废两立胤礽?

满清也有满清的优秀传统,虽然他落后,但是历代君主都比较重视对皇子的磨练,这就对皇位继承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皇帝储君不会陷入无能无德的境地,要是嫡长子无才无德,那就是国家不幸,民族和人民不幸了。所以,满清的皇帝们让皇子充分参与政务,在政治磨练中比高下,从中选择德能兼备者为帝,对于国家而言,是十分可取的。故,当有人建议康熙皇帝在两废两立胤礽之后按照汉族帝国王朝的嫡长子制度册立太子的时候,康熙皇帝没有采纳。

同为太子,朱元璋为什么放心朱标,而康熙却两废两立胤礽?

朱标生于元末战乱时期,朱元璋为吴王的时候册封世子,加之朱元璋对他的教育严格,所以,朱标本人才能不凡,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十分信任和放心,很多朝事皆先报太子然后才报朱元璋,可见朱元璋对朱标的认可度之高。而其他皇子,根据《皇明祖训》的要求,则远戍边疆,没有特殊情况或者圣旨诏令,皇子不得入京,而且,皇子入京也不得蜂拥而至,必须按照排期单个依次觐见。这些规定,都是保障储君之权不受侵扰,以利于国之稳定。

同为太子,朱元璋为什么放心朱标,而康熙却两废两立胤礽?

但是康熙皇帝要坚持满清优秀传统,皇子们就必须参与政治,一旦皇子们参与政治,形成党派,就会侵犯储君之权,甚至皇权,造成你争我夺的混乱局面,比如康熙年间的大千岁党、太子党、八爷党和四爷党,就是坚持这种优秀传统的结果。皇子参与政治,分抢储君之权和皇权,使得康熙皇帝打打不得,杀杀不得,晚年就耗费在这种皇子们的相互争夺之中。

同为太子,朱元璋为什么放心朱标,而康熙却两废两立胤礽?

另外一点我觉得在于儒家的“忠孝”之义。汉族帝国王朝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取得了空前的思想统一,儒家是为后来历代王朝行政的思想基础。“忠”是指对皇帝,对天子,“孝”则是对父母,一个没有“忠孝”之义的人是不可能当皇帝的,这是正统的观念(尽管这有些骗人,李世民还逼宫李渊呢),也是奉行千年的基本理念。恰好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在落实儒家正统理念上搞得很好,而满清建国不过几十年,尽管前清几个帝王也讲究忠孝,但是和洗礼了几千年的汉族帝国相比,那是很难深入骨髓的。

故而康熙帝的儿子胤礽虽已为储君却还要谋求提前登位,作出“不忠不孝”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