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公元1398年。 耿炳文作为功臣宿将被从战线上撤了回来,冲上前锋战场的人变成了李景隆。 为了能够鼓舞士兵士气,建文帝亲自为李景隆置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并且征调了号称“五十万大军”交给了李景隆。建文帝和三大臣削藩之决心前所未有,富丽堂皇的奉天殿中,建文帝和群臣的脸上再一次露出了笑容。 于他们而言,朱棣以一隅之地抵抗全国之师,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而此时身在北平城的朱棣却是一脸的踌躇,因为他知道李景隆的这五十万大军也许是虚数,但是自己的军队和李景隆的相比,仍然实力悬殊,能不能打赢这场仗是一个十分苦恼的问题。 纵使李景隆是白面书生,不懂行军作战。但是,对付数量如此庞大的军队对于困守一隅之地的朱棣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李景隆从应天之地一路奔袭德州,在德州境内整顿兵马之后,带领军队全力奔赴河间。 随着李景隆大军的到来,朱棣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的窘迫和复杂。李景隆的主力大军驻守河间,逼近北平辽东守将吴高、杨文带领军队进攻永平 现在两个难题摆在了朱棣的面前,如果朱棣去援救永平,李景隆很有可能趁机夺取北平之地。可是,朱棣看出了李景隆的弱点,对于刚上战场的李景隆而言,固守一方才是最好的方式,倘若贸然进攻北平之地,很可能会和耿炳文一样的下场。 而朱棣在两难选择中赌了一把,他断定李景隆不敢贸然兴兵攻取北平,于是决定准备前去救援永平。当然了,朱棣此时救援永平之地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考虑,他想要夺取宁王的“朵颜三卫”。宁王驻守在大宁,建文帝的削藩之举同样也波及到了他,但是他拒绝了建文帝的征召,不愿意回到京师,索性和建文帝撕破了脸皮,困守一方。 面对这李景隆的大军,朱棣开始了新的作战计划:朱棣亲率主力部队援救永平,进而袭取大宁世子朱高炽、和尚道衍驻守北平城 九月的秋风,凉风习习。 朱棣带领着主力军队全力奔袭永平之地,围攻永平城的将领吴高等将领听闻猝然而来的朱棣大军,放弃了对于永平的攻城计划,准备带领大军退回山海关。 朱棣抓住战机,向着吴高的撤退大军发起了进攻,朱棣的猛然进攻让吴高的撤退大军顿时乱了阵脚,吴高也未能及时组织反抗,带领着先锋部队一口气撤退到了山海关。 接下来,朱棣准备挥师直取大宁,可是从永平袭取大宁,一共有两条路可走:路径松亭关,奔袭大宁路径刘家口,奔袭大宁 松亭关是奔袭大宁之地的重要关口,朱棣从这里进军,显然达不到“兵贵神速”的效果,宁王在这里屯集了重兵驻守,如果久攻不下,反而还会将军队牵连至此,影响战机。 可是,刘家口就不一样了! 奔袭大宁绕行刘家口虽然路途遥远,但是这里的军备防御是最少的,也就意味着朱棣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悄无声息的逼近大宁,侵袭宁王统辖之下的“朵颜三卫”。 所以,朱棣援救永平之地的目的不仅仅是解除后方之危,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夺取“朵颜三卫”,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这是一个孤注一掷的机会,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深夜之中,朱棣带领大军穿刘家口而过,奔袭到了大宁。 十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的奔赴大宁城,在即将抵达大宁城的时候,朱棣让主力大军在城外埋伏,自己则带领这五千骑兵奔赴大宁城,在抵达城下之后朱棣进驻宁王府邸数日,临行之日,宁王亲自送朱棣离开大宁,朱棣趁此机会将宁王挟持,抢占松亭关,收降了”朵颜三卫“的部落首长。 在朱棣强势侵夺朵颜三卫的那一刻,自己的靖难之战也意味着多了一层胜算。 可是,此时的李景隆也带领军队跨过卢沟桥,直奔北平而来。李景隆带领主力部队屯集于郑村坝,指挥军队前锋部队围攻北平城侧翼部队攻打通州 为了能够顺利的攻下北平城,李景隆屯集了数十万的大军疯狂的围攻北平城的九门,但是终究未能攻破沉重,火战、抛石、云梯能用的几乎全部都用了,终究还是未能突破北平城的防守。 李景隆也许都不会想到这北平城才仅仅一万的守军,燕王朱棣在救援永平、奔袭大宁之地的时候,几乎带走了所有的军队。 可是部将翟能却带领这骑兵攻破了一出城门,正准备带领军队冲杀进去,撤军号令在北平城的而周围想起,翟能带着遗憾无奈的撤军而反。 原来,翟能原是耿炳文的部将,李景隆害怕他攻破北平城功高压主,强行命令其撤军。 当年夜晚,朱棣世子朱高炽和徐王妃将北平城的城墙全部泼上了冷水,第二天等到李景隆再一次来到北平城的时候,突然傻眼了,整个北平城几乎已经成为了一座冰城,想要轻而易举的攻破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李景隆再一次宣布撤军,将所有的军队全部屯集在了郑村坝。 而从大宁奔袭而来的朱棣也渐渐朝着北平城的方向靠近,这一次的朱棣带领了近30万的军队。 在大军逼近会州的时候,朱棣整顿兵马将大军分兵五部,由张玉、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分别率领。五路大军朝着李景隆的郑村坝营盘侵逼而来,李景隆得知消息之后,和朱棣在郑村坝展开大战,朱棣带领着骑兵部队在李景隆的营盘中疯狂的冲击,强行冲垮了七座营帐。 这一仗一直打到深夜,李景隆无力发起回击,只能趁着夜色南逃。 围攻北京城的部将听闻行军主帅李景隆带领大军南撤,自己也索性带领大军撤离了北平城。 朱棣的这场北平救援战来的够及时,打的也够惊险。料峭的寒冬帮助了北平城,也在悄无声息的击溃着李景隆士兵的士气,因为李景隆的部队大多是南方征调而来,和朱棣的燕军相比,他们对于北方的酷寒是难以瞬间适应的,这在无形之中也削弱了李景隆大军的战斗力。 再一次回到北平城的那一刻,朱棣喜极而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