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的朋友,对中山靖王刘胜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刘备就是中山靖王之后,按辈分来讲,他是汉献帝刘协的皇叔,这也是他被世人称为“刘皇叔”的缘由。 只不过他这身份来的可疑,因为中山靖王的后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位王爷当初生了120个儿子,女儿更是不计其数,后代开枝散叶后乱的像一团麻,谁又知道刘备究竟是还不是呢? 山靖王刘胜 剧照 那么或许有人问了,这中山靖王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何又有这么多的孩子呢? 这件事情,还要从西汉时期说起了,西汉时期藩王众多,而且权力很大,这就难免会给中央造成威胁。 那么为了维护中央统治,就不能眼睁睁看着藩王这个“毒瘤”存在。 在汉景帝时期,曾经发生过名留青史的“七国之乱”。 原因是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便采用了晁错的“削藩策”开始削夺各个诸侯王的封地。 但是藩王们又不是傻子,谁愿意白白把自己的地盘给让出去?再说了郡国并行制是太祖刘邦亲自定下的,于是乎一场暴乱发生了,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谋反,这就是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闹翻了天,但也没能逃出景帝刘启的五指山,最后中央军平定叛乱,七王皆死,轰轰烈烈的暴乱仅维持了三个月便结束了,从此之后藩王实力大大削弱。 但是,也仅仅是削弱而已,藩王的隐患并没有完全清除掉,武帝时期的淮南王谋反,更让汉武帝下定了削藩的决心。 淮南王刘安有二子,长子为刘不害,乃是庶出,而且资质平庸,不受刘安喜爱,次子刘迁乃是荼王后所生,深受刘安喜爱,并且立他为接班人。 淮安王 刘安 画像 但刘不害虽然不爱出头,可不代表他的儿子愿意跟着他一起窝囊,刘不害的儿子刘建就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非常不值。不害有子建,材高有气,常怨望太子不省其父;又怨时诸侯皆得分子弟为侯,而淮南独二子,一为太子,建父独不得为侯。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刘建还曾经策划暗杀大伯刘迁,可没有得逞,这更让他对刘迁怀恨在心,所以当他爷爷联合衡山王刘赐开始密谋叛乱的时候,刘建向朝廷举报了,这场叛乱也毫无疑问的被镇压了。 为了解决藩王作乱的问题,在元朔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7年,大臣主父偃向汉武帝献了一计,“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献的计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推恩令”,“推恩令”并不是雷霆手段,而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法,之前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而现在每一个子孙都有继承家产和封地的资格,这就把藩王的势力越分越小,对皇权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小。 可“推恩令”的实施,牵扯出来一个问题,那便是这些藩王们会束手就擒吗? 诸位可不要小看了“推恩令”,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威慑犹在,汉武帝时期的国力又比景帝时期强出了不止一个档次,而且这项政策除了对藩王和继承人没有益处之外,其他的子孙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去反对呢。 而且淮南王的覆灭就是前车之鉴,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谁还敢轻捋虎须? 就在其他藩王提心吊胆的时候,仍旧有一位藩王活的无比潇洒,这位老哥就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这位老哥整日与美妾吃喝玩乐,仿佛根本没有把“推恩令”放在眼里。 他真的是昏庸无能,只知道喝酒玩乐的纨绔王爷吗?如果有人这么认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古代的封建王朝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帝王对大臣始终保持猜忌,哪怕连名臣魏征也不能免俗,魏征因为在临死前举荐了两个人,最后都因为牵扯到太子而获罪,所以李世民气的将这位知己的墓碑给砸了。 而历朝历代的大臣们也为了避免这一点而选择“藏拙”,刘备为了消除曹操的猜忌闭门在家种韭菜;李渊为了自保,家里只放生锈的铁剑,这些都是臣子们明哲保身的手段。 刘胜整日吃喝玩乐,其实也是一种自保的手段。 为了让弟弟刘彻放下猜忌,所以他沉迷于荣华富贵之中,生了120个儿子。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载:“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馀人。” 而且他还严格按照“推恩令”将自己的属地分给自己的子孙,他儿子那么多,封地自然是越分越少,所以汉武帝对他很是放心。 纵观刘胜这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又备受汉武帝尊崇,还享有“汉之英籓”的美誉,可谓是那个时代最幸福的人。 而他这一切的由来,都是源于他独特的大智慧,所以说,千万不要再认为刘胜昏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