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以史为鉴,却重蹈覆辙——开国皇帝司马炎如何活成一个笑话?

东方头条 2019-10-05 23:30:44 文化

司马炎作为一代帝王,建立西晋王朝,结束三国局面,一统天下,几欲比肩秦始皇。不仅如此,他还励精图治,带西晋百姓迎来“太康之治”,眼看就要流芳百世,剧情却突然来了一个大反转。

晋武帝司马炎当然想不到,平息了战乱的自己,为西晋王朝甚至中华民族引来了更大、更持久的争端。武帝的在天之灵一定很难接受如此结局,因为他的本来愿望是长治久安,并为此殚精竭虑,日子过得并不舒坦。面对与愿望背道而驰的事实,他恐怕还会问上一句:“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意气风发的司马炎恢复封建,目光短浅《晋书·武帝纪》:即洛阳宫幸太极前殿,诏曰:“……肆魏氏弘鉴于古训,仪刑于唐虞,畴咨群后,爰辑大命于朕身。予一人畏天之命,用不敢违。惟朕寡德,负荷洪烈,托于王公之上,以君临四海,惴惴惟惧,罔知所济。惟尔股肱爪牙之佐,文武不贰之臣,乃祖乃父,实左右我先王,光隆我大业。思与万国,共享休祚。”

司马炎的亲身经历让他记忆深刻:曹魏面临危机时,封地国王们只能干瞪眼,待在封地束手无策。这时他想到了西周在封建制度下安然无恙近三百年,郡县制的大秦和曹魏政权却一朝灭亡。于是在称帝的当年,司马炎决定彻底恢复封建制,也就是说,所有的王侯都是实封:皇族封为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国王不但可以割据一方,还可以入朝执政成为宰辅;异姓的士族封为公侯,不但有封国和官署,甚至连县侯都有自己的军队。

如此豪爽的封赏,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但从西周来说,诸王侯都曾同心协力讨伐暴虐的商纣,建立崭新的政权,人人心中饱含正义,更有同甘共苦的战友情,对周王的领导心悦诚服。再加上经历了暴虐的商纣统治时期,好不容易迎来的和平让大家只想好好过日子。到了西周后期,各国之间的感情渐渐散尽,不再有共同的敌人,更不再是亲厚的友邻,西周王朝的“众星捧月”已然不切实际,纷争也就随之到来。

八王之乱

反观司马炎的西晋,可有半点温情?表面“禅让”,实则篡权,却指望被封王封侯者感恩戴德、团结一致、保卫中央,本就是妄想。事实证明,被封之人即使一时获利用心辅佐,也终会因更大的利益而野心爆棚、反目成仇。显然,司马炎只看到了曹魏灭亡的表面原因,却不深究一国之亡的根本所在。表里不一,腐败从根《资治通鉴·晋纪》:戊辰,群臣奏请易服复膳,诏曰:“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绖之礼,以为沉痛。况当食稻衣锦乎!适足激切其心,非所以相解也。朕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至一旦便易此情于所天!相从已多,可试省孔子答宰我之言,无事纷纭也!”遂以疏素终三年。

司马家族一向推崇儒家思想,重礼重孝。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不顾大臣的劝阻,坚持头戴白色孝帽,不吃鱼肉,只吃蔬菜,整整三年。此举可真谓是别出心裁,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皇帝行此大礼。

可笑的是,司马炎如此标榜自己的“纯儒”角色,却又实在忍不住施展好色的本性:大肆选妃,结果出来之前不允许任何人成亲。最后他的后宫多达上万个女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该跟谁上床,只好架着羊车到处跑,羊在哪里停下就进哪间房。可怜的女人们只好用竹叶插窗、盐水撒地,盼望羊车的停留。

羊车望幸《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有一次祭祀完之后,司马炎问大臣刘毅:“爱卿把朕比作汉朝的哪个皇帝?”刘毅答:“桓帝、灵帝。”司马炎不以为然:“我虽然德行比不上古人,但还算为了朝政束缚着自己,还统一了天下。你把我比作桓灵也太过分了吧!”刘毅回答说:“桓、灵卖官,钱进了官库;陛下您卖官,钱却进了自己兜里。这样说来,陛下还不如他们。”司马炎只好自我解嘲说:“他们可没有你这样的直臣。”

可惜刘毅的直言只能让武帝有一时之愧。因为司马炎内心其实是极度不自由的,西晋初立,根基不稳,司马炎处处受限于王公大臣,只有选妃、敛财时才颇有些随心所欲,于是他像个网瘾少年一般,疯狂迷恋上了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

但在女人堆里“阅尽千帆”的司马炎,选女人的眼光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联姻士族,矛盾益深

司马家在夺权之前的身份,就是士族,当这家人用非正规手段踏上了帝王之途,自然无法忽略士族的力量。然而司马炎却天真地以为封了属地、结了婚就万事大吉,后续的维护、升级工作简直一塌糊涂。

联来联去,选些对司马家有用之人本无可厚非,但司马炎的最终目的却是要他们互相争斗:

司马炎自己的两任皇后(杨艳、杨芷)都出自弘农杨氏。杨氏在东汉“四世三公”,但到了杨骏这里已是败落,史书评价此人“小器,无才,素无美望”。杨骏曾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琅琊王氏的王衍,王衍甚至觉得是羞耻,可见杨骏一门的崛起确实是武帝为了掣肘朝中势力而故意拔高的结果,杨骏本人更是毫无才干。

国丈杨骏

他和杨艳为儿子司马衷选的妻子呢,是贾充的女儿贾南风。贾充作为西晋的开国功臣,朝中势力的平衡基本就围绕他而展开,但可惜的是贾南风完美继承了父亲的阴险狡诈和母亲的极度霸道,把借刀杀人玩得顺风顺水,为了把持朝政能够不择一切手段,显然精明得过了火,最后直接导致“八王之乱”。

贾南风

外戚与功臣在司马炎的授意下争得你死我活,内耗十分严重。比这更令人头疼的是,司马炎的眼光不仅仅差在选皇后上。青白不分,后继乏力《晋书·武帝纪》: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无后,以帝弟攸为嗣,特加爱异,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将议立世子,属意于攸。何曾等固争曰:“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由是遂定。

司马家族继承人的首选,本来是齐王司马攸。由于何曾等人的支持,司马炎才被定为太子,最后登上帝位。

可能是这个过程太过于惊心动魄,自此以后,可以说司马炎的头等大事,就是选继承人。

司马攸

继承人当然不能是司马攸,本是亲兄弟的二人,之间嫌隙不比曹丕曹植小。但仅仅为了不让司马攸威胁到帝位,武帝下了太大的血本。以至于到了为“傻孩子”司马衷选辅政大臣的时候,竟没有一个可堪大用之人:帮司马家杀曹髦的贾充已经去世,为司马炎谋划太子位的羊琇被贬,郑默、曹志等十余位朝廷中坚被免官,宗室中最适合辅政的司马骏忧愤而死,而外戚杨家最适合辅政的杨珧看势头不对已主动请辞。

最后的辅政阵容是太尉杨骏和汝南王司马亮。杨骏我们之前说过,虽祖上四世三公但其实无才无德无能;司马亮呢,就更是个庸才,甚至还不如杨骏。如此虚弱的阵容,也难怪皇后贾南风的手腕能够耍得起来。墨墨小结:

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司马炎本身是一个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继承了祖业却不好好维持,统一了天下就以为万事大吉,一门心思让自己显得正统、让皇位不受威胁,完全忘了“治世”才是当好一个皇帝最重要的事情。

说白了,晋武帝司马炎当初励精图治,统一版图,为的并不是天下苍生,而是手中的权利和自我的私欲。因此,司马炎死后仅仅一年,祸乱就迅速爆发,他的“长治久安”之梦也就此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