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车市表现似乎有些令人捉摸不透。在经历去年漫长的“寒冬”后,车市在“国六”浪潮的推动下终于迎来难得的销量小高潮,可惜这样的表现并没有延续至“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 从各家车企公布的十月销量数据来看,表现可谓是一片哀鸿,这无疑给各大车企冲刺全年销量目标的信心当头一棒。不过,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极具竞争力的车企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不妨来看看它们的表现。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成绩亮眼,合资板块略显疲态 上汽集团在刚过去的10月,共销售新车544391辆,同比下滑9.55%,主要原因是受上汽通用、上汽大众及上汽通用五菱品牌拖累。三个品牌中,上汽通用10月销量同比降幅最明显,达25.30%,仅为136818辆。 而上汽集团乘用车和上汽大通两个自主品牌是上汽集团10月的主要增长点。其中,上汽集团乘用车10月销量同比微增0.86%;而上汽大通10月销量增幅则高达58.03%,达14924辆,相信这与其“迈克萨斯”品牌在今年频推新车有很大的关系,由此也带动上汽大通今年前10个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4.88%。 广汽集团:丰田、三菱系逆势走俏,其余品牌不同幅度下滑 广汽集团今年10月销量为172690辆,同比下降13.20%。在五个品牌中,广汽菲克10月销量同比降幅最明显,为41.98%。去年推出的指挥官和大指挥官的市场表现未尽如人意,今年11月,广汽菲克又加推了指挥官PHEV车型,希望藉此在中型SUV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广汽丰田和广汽三菱10月的销量分别取得同比增长8.09%和5.01%的成绩,广汽丰田的增长表现属于意料之内;而广汽三菱延续了9月增长趋势,10月再现正增长,这对品牌而言属于利好消息。据悉,广汽三菱新款ASX劲炫将在广州车展上市,相信将为品牌冲刺年销量目标提速。 一汽红旗:销量持续迸发,已达成年销量目标76% 红旗品牌今年的销量表现可以说与其品牌一样飘红。今年10月,一汽红旗销售新车11880辆,同比激增188%,并已实现品牌连续20个月持续正增长。无论是从红旗品牌目前的发展战略亦或产品来看,其都正积极拥抱年轻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这对于一个拥有浓烈红色背景的民族品牌而言,拥有这般表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据此前的规划,一汽红旗将在今年达成10万辆的销量目标,其今年前10个月累计销量达成进度的76%,只要一汽红旗保持目前的月销量成绩,相信在今年余下的时间达成目标问题不大。 日产汽车:同比微降0.6%,达成年销量目标在望 据数据显示,东风日产今年10月销量为118729辆,同比微增0.6%,为日产在华实现年销量160万辆的目标提供充足的推动力。今年前十个月,包含日产进口车、日产商用车、东风日产等业务,日产在华已实现累计销售1230047辆,距年销量目标仍差3.7万辆,相信这对于销量持续走俏的日产品牌而言不成问题。 沃尔沃:10月同比增幅近三成 沃尔沃10月在全球市场勇创佳绩,取得同比大涨13.9%的表现,其中,中国市场有着很大的贡献。沃尔沃10月在华共销售新车14039辆,同比激增26.7%,是沃尔沃10月在全球增幅最大的市场。主要得益于XC60、S60L、S90等多款车型的热销,相信随着全新换代的S60L入市,沃尔沃在华表现又将迎来新高潮。 梅赛德斯-奔驰:勇攀高峰,在华销量持续走高 奔驰10月在华销量创下了历史最佳成绩(不含smart),达到57142辆,同比增幅13.8%;从而带动今年前十个月销量增长,今年1-10月,奔驰在华累计销售583032辆,同比增长5.8%。 在奔驰销量体系中,轿车与SUV的销量比例约为3:2。北京奔驰C级和E级两款轿车车型销量,是奔驰在华销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SUV阵营的销量重担则落在GLC车型上。 2019年是奔驰在华的“SUV之年”,其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包括SUV车型在内的超15款新车,除了已经上市的新款GLE、新款GLC L、EQC,还将在接下来的广州车展带来全新GLB、GLS等车型。相信众多新车的加入,会进一步提升奔驰在华的竞争力,夯实品牌基础。 雷克萨斯:差距4万辆,恐难达成年销量目标 雷克萨斯10月在华实现销售16324辆,同比增长11.2%,其中智·混动车型所占份额越来越高,约占10月销量34.9%。在10月销量的带动下,雷克萨斯今年前十个月在华累计销售160914辆,同比增长21.5%,上升势头相当明显。 纯进口对于雷克萨斯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维持其可靠出色的产品品质和优良的品牌口碑,但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其售价和市场体量。雷克萨斯今年制定的销量目标为20万辆,迄今仍差4万辆。即使达成年销量目标,其体量与同为豪华品牌的BBA阵营选手仍有较大的差距,但国产化未必是雷克萨斯扩充销量的唯一途径。 在车市看起来一片向阳的表面,其实底子仍是乍暖还寒,在这一时刻不少车企都提出了“以价换量”的营销手法。上述的一些豪华品牌中更有甚者提出了高达10万元的单车终端优惠,以获取更多的销量,无疑这会致使车型“被降级”及品牌不健康发展,最终导致利润削弱。除了提升产品力、宣传和优惠力度,如何在逆势得到健康发展,是当下不少车企所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