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懂车帝的微头条上看到这么一条消息:马自达也要玩纯电了,首款纯电车型10月23日首秀。小懂想问:说好的转子发动机呢? 是呀,说好的转子发动机呢?看到这个词,可能会让很多车友又回忆起当年那个马自达的转子魅影RX-7吧。。。名字的由来 马自达RX-7是由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自1978年至2002年间制造贩售、搭载转子引擎的双门跑车。关于车名的由来,“R”代表Rotary转子引擎,“X”为代表未来的象征记号,而“7”是马自达内部的车型代码,比如马自达3、马自达6分别为紧凑型车、中型车。在头文字D中,高桥兄弟开的两辆是以车型代号的开头二字“FC”、“FD”来做为车型的昵称。 头文字D中的“FC”和“FD” 身为日本经典跑车之一,RX-7似乎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跑车有些不同。小巧迷人的车身,低矮的发动机舱盖,启动后几乎没有抖动的发动机,高转速时独特的轰鸣声,快速降档后排气管闪过的火光。。。这些都彰显出RX-7的个性与另类。当然,它搭载的世界唯一一款量产转子发动机更散发着独特的神秘魅力。轻巧车身与充沛动力的组合使它的性能和操控能够完美展现。也正由此,RX-7得到车迷们送出的“鬼才”的称号。石油危机下的跑车曙光 20世纪70年代时一段石油资源匮乏的时期,两次石油危机分别于1973年和1978年先后爆发。与此同时,日本本土更于1973年颁布了严格的尾气排放规定。双重压力几乎没有给追求大功率高扭矩的运动车型留下生存空间,绝大多数日本量产跑车纷纷转型家用车型或宣布停产,相关的研发计划亦被无限期搁置,更有人认为20世纪70年代将是日本跑车历史的终结。 就在那个没有人能够随意浪费汽油和排放尾气的年代,RX-7却闪亮登场,以高调的姿态宣布日本跑车业曙光仍在。 1978年 “Savanna RX-7” 1978年3月,RX-7以RX-3后继车款的姿态面世,第1代马自达RX-7诞生,开发代号为X605。以马自达SA平台为底,搭载排量为0.573L*2(转子发动机的排量通常用燃烧室容积和转子数量的乘积来表示)的12A型双转子、自然吸气的转子引擎,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别为95.6kW和161.7N·m。由于那时候发生了第一次石油危机,马自达采用可将排气再度燃烧的温控反应器(thermal reactor),燃料消耗率比前代车型提升了40%。当时在日本国内,该车型被称为Savanna RX-7,它的前身是 Savanna GT(日本出口车名为RX-3)。虽然属于 Savanna车系,但设计师充分考虑跑车应具备的特征,对搭载转子发动机的R-7进行了全面改进。在保证充沛动力的前提下轻松实现许多跑车难以企及的构造:通过降低重心强化运动性能,发动机舱盖位置更低,前轮悬吊系统采用麦弗逊悬吊,后轮采用四连杆式悬吊系统,以及达到0.36的超小风阻系数等等。根据当时马自达的说法,百公里加速只需6.3秒。 仅凭外观便能一眼认出这是一部搭载转子发动机的性能跑车。由于转子发动机体积小质量轻,即使将发动机安装在汽车前部,也可以采用靠近车身中心附近布置的“front- midship”布局方式,使汽车在乘坐两人时的前后质量比达到50.7:49.3,实现了理想的配重平衡,保证了跑车应有的轻松快意又准确稳定的操控性能。此外,摆脱活塞惯性限制的转子发动机能够更加轻松地提升转速,这无疑是RX-7出众性能的重要砝码之一。 初代RX-7面世之后,马自达研发团队又对其进行了不断完善:1979年将12A发动机的燃烧方式和尾气净化方式改良,大幅提升了燃油利用率;1980年将保险杠和扰流板重新设计,使风阻系数进一步降低到0.34,并对车身进行轻量化处理,发动机气密性也得到加强;1982年,增置涡轮增压器,将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至121.4kW,使车重仅有1020kg的RX-7获得更加出色的加速性能。经过不断完善,初代RX-7已日臻完美。 1978年“Savanna RX-7”为了纯粹的驾驶乐趣而进化 1985年10月马自达对其进行了大改款。除了日本本土外,美国为RX-7最大的市场。当年保时捷944系列在北美洲市场非常畅销,于是此代外观造型以保时捷944和保时捷924为蓝本,造成当时汽车杂志以“平民保时捷”来形容的第二代RX-7。追求纯正跑车形象的第2代 Savanna RX-7(FC3s),在“更加凸显跑车本色”的开发理念下完成设计,于1985年10月上市发售,这款也是头文字D中高桥凉介的爱车,在动画中,其白色的车身是被誉为“赤诚的白彗星”。毋庸置疑,这是一款进化到更高层次的跑车。新车型的车身线条更加平滑,并采用宽辐扁平轮胎,在进一步提高性能的同时使得外观看上去更加养眼。相对于初代车型尺寸小、重量轻的特点,第2代增加了厚重感,形象焕然一新。新车型车身略有缩短,但车宽和高度都有所增加,突出了厚实感。 1985年第2代“Savanna RX-7”(FC) 此款车以FC平台为基础,开发代号为P747。引擎改为内附中冷器的13B型涡轮增压转子引擎,排量增加至0.645L×2,配备内置空气冷却器的双涡轮增压器。除去传动系统的功率损耗,13B型发动机将可用于汽车实际行驶的净输出功率提升到136.1kW。第2代RX-7延续了前代“ front- midship"的布局方式,使前后质量分配比达到50.5:49.5,进一步提升了驾驶性能。新车型的悬架也产生了变化,马自达特别在避震系统上下功夫,增加动态追踪悬吊系统与自动调整悬吊系统。前轮仍然采用麦弗逊式悬架,后轮由初代的多连杆式改为独立的带横向水平杆的半拖臂独立悬架,这种后轮悬架方式通过采用“前束控制轮毂”系统,从而能够运用4轮转向(4WS)技术,提高过弯时的稳定性,操控感也大幅度提高。前一代FB采用的是循环球螺母式转向,此代FC则改用更精密的齿条与小齿轮式转向,改善了前一代FB容易发生转向过度的毛病。此外,前轮的制动系统为日本国内首见的铝合金锻造四活塞卡钳刹车系统。 13B型转子发动机 在第2代RX-7发售1年后的1986年8月,马自达追加推出了300辆限量版特别车型 Efini。该车型是RX-7首款双座车型,装备了BBS公司的锻造铝合金轮圈、专用保险杠和铝质发动机舱盖等配件,进一步体现了RX7纯粹的运动色彩。 此后,Efni系列进行了多次局部改款,截至1991年共限量发售过6次。1989年4月再次进行小幅改款:改进空气流量计、尾灯由方形改为圆形三灯、改良悬吊系统、后视镜与车门同色、更改前后保险杆的造型、铝合金轮圈,另外变更前座、中控台与仪表的造型设计。动力方面也改良涡轮增压器,采用了独立式的双涡轮增压转子发动机,并提高引擎压缩比,将最大功率提升至150.8kW,使得最大马力向上提升至205马力,并对引擎的转子与飞轮经过轻量化处理,提高油门的反应速度。经过这一系列的性能改善,RX-7的动力和性能又攀升到了新的高度,也以更加纯粹的驾驶乐趣吸引了一大批拥趸。至臻完善的转子跑车 1991年10月马自达公开发布大幅改款的第三代RX-7,同年12月开始正式开始销售。该型号虽依然沿用“Savanna”名称,但由于当时的销售渠道将其冠以更具人气的“Efin”,导致多数人习惯称其为 Efini RX-7。在1997年10月,正式更名为马自达RX-7,并更改车头、车尾的标志。 1991年“Anfini RX-7” 新一代RX-7在外观上更加引人注目,极具立体感的曲面流线造型、依然低矮的发动机舱盖、大尺寸的扁平轮胎及造型别致的前后挡泥板等细节使它在以近30年后的审美标准来看依然动感前卫。第3代RX-7的车身尺寸在全长、轴距和高度方面比前代有所收缩,但宽度却得以加宽,整体感觉更加和谐的同时有效提高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此外,由于引擎盖的造型设计,转子引擎之位置下移了50mm,除增加贴地性外,也使得车身配重比达到50:50。 为了进一步提升动力,研发团队将发动机进行了大幅改进,凭借连续涡轮增压器EGI(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将最大功率提升至187.6N.m。该车型搭载的13B-REW型转子引擎采用序列式双涡轮增压系统,并降低压缩比,使得最大马力达255马力。该序列式双涡轮增压系统经由日立的协助而开发,由两颗涡轮增压器组成:一开始先将所有废气集中在第一颗直径51mm的小涡轮,使该涡轮在低转速时启动,减少涡轮迟滞的现象。当接近第一颗涡轮的最大工作转速时,废气开始被导入第二颗直径57mm的大涡轮;一旦引擎转速达到约4,000rpm的作动范围,所有废气被集中在此涡轮而全力作动。 另外,在降低整车质量方面,研发团队也处心积虑:将不承受过重负荷的部分尽可能减少质量、在受力点增加轻量化辅助结构、踏板及部分内饰采用铝制部件。。。几乎每一处能够减轻质量的细节都进行优化,确保车身没有多余负担。借助轻量化的大幅改进和发动机功率的进一步提升,第3代RX-7的质量/动力比率达到了惊人的6.7kg/kW。在1999年1月,研发团队通过涡轮增压器的高效率化等措施将13B型双转子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抬高至205.9kW,达到了该系列车型中的巅峰。 当时第三代RX-7是全世界唯一搭载转子引擎并对外销售的车型,且追求车体轻量化、引擎高出力的纯种跑车的市场定位非常明显。 2000年“RX-7” 2002年8月,RX-7宣布停产。至此,这款继承了转子发动机的传奇转子跑车RX-7也正式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回首24年,我们目睹了RX-7的独特魅力,也见证了它不断完善的整个过程。从在石油危机中惊世而出,到经历无数改款后的至臻完美,马自达RX-7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款经典的跑车,更多的则是它特立独行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