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农产品上行后 拼多多如何将家纺生意搬到五环外?

东方头条 2020-03-20 17:21:47 科技

利用“百亿补贴”的威力,拼多多继续扩大“拼工厂”的战略版图。12月10日,拼多多在山东高密市政府举办“新品牌计划”大会上宣布,未来平台将倾斜资源培育100家销量过亿的家纺制造企业。拼多多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十亿级别的定制化产品年订单量。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拼多多的合作对象并非是单个企业,而是与地方产业带结盟——按照拼多多的说法,这是第一次将“百亿补贴”计划下沉至优势区域产业集群,由孚日集团等15家企业组成“新品牌联盟”将成为拼多多首批扶持的重点对象。

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推行已有一年时间,各大电商平台也跟进类似的C2M计划,纷纷与各地工厂以及产业带进行合作(详见《拼多多加入电视战局:电商为何盯上代工厂生意?》),对C2M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8年去品牌类电商市场的交易规模约为175.2亿元,在整体市场中的渗透率仅为4.1%,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扶持代工厂到产业带

同样是与工厂合作,拼多多副总裁井然表示,在“新品牌计划”中,拼多多的主要合作目标是那些弱品牌、强制造的企业。

孚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毛巾生产企业,1999年以来连续20年位居中国纺织行业第一名,目前公司占中国出口美国毛巾的将近45%,出口日本毛巾的33%,出口欧洲毛巾的25%。

但由于近年出口贸易形势不佳,孚日集团的业绩也受到影响。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孚日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37.7亿,同比下降1%;实现归母净利润3.7亿,同比增长13.1%。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0.5%,净利润同比下降16.0%。

为此,孚日集团提出将国内市场销售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其中一环是建立国内品牌形象。作为爱马仕、香奈儿等知名品牌的代工厂,孚日集团在制造环节有较为强大的能力,但在国内却未能在消费者中打响知名度,因此孚日集团决定加入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明凤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与拼多多合作看重的是后者在下沉市场的影响力。她指出,拼多多可以帮助孚日集团在国内建立品牌影响力,目前孚日集团外贸出口和内销的比例为8:2,希望未来五年内二者的比例能调整为1:1。

中国纺织品协会家居委员会副会长刘雁飞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家纺家居产量达到2600亿,2021年将上升至3000亿,其中三至四线城市是家纺家居的新增长点。他认为,孚日集团此次与拼多多合作,也是抓住电商的最后流量红利,“未来很难再有像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成长起来,对于家纺企业来说,越早与拼多多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合作,赢得市场份额的机会就越大。”

除了孚日集团,此次与拼多多合作的还有14家山东高密企业,这些公司是当地纺织业的代表企业。拼多多表示,这次合作是从扶持单个工厂升级为区域产业带集群。

电商平台全面加码C2M

随着对下沉市场和拼购业务的开发,各大电商平台早已开设各自的“拼工厂”计划。据媒 体报道,12月2日天猫及淘宝总裁蒋凡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天猫及淘宝的组织升级,其中特别提到淘宝事业群成立C2M事业部,以更好贯彻新消费、新供给战略。

艾瑞咨询的报告指出,中国消费品制造工厂数量众多,且参差不齐,随着需求端要求的提升,成本不再是客户选择合作的唯一指标,技术升级是当前制造业的重要趋势,未来中国制造厂商将迎来一轮洗牌期,具有柔性生产能力和自主品牌能力的厂商将获得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电商平台尤其是C2M电商,将成为重要助力。

为了吸引更多工厂加入,电商平台普遍开出较以往更为优厚的条件,例如提供免费的流量扶持,不收取或收取较低佣金等——以京东为例,其今年9月正式上线的社交电商平台“京喜”目前最低只有0.6%的费率。

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京东在C2M领域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开发能力,例如游戏本和家电的C2M比例已占京东零售的40%,产品需求调研时间减少75%,新品上市周期缩短67%。他指出,京东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发布一亿种C2M新品,其中创新含量比较高的品类占70%。

在当日的发布会上,井然则表示,目前“新品牌计划”已有两个重要变化,一是从扶持单个企业升级为激活产业带集群,二是从定向培育升级为开放式平台。

他表示,传统品牌商品流通中的 “一盘货”模式,已经无法充分满足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新消费需求,因此电商平台要向后端延伸,而品牌商将向前端延伸,帮助企业消除研发和生产的不确定性,推动它们直接对接内需市场的消费者,将产品优势和价格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规模优势。

拼多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新品牌计划”正式成员已达85家,超过800家企业参与了C2M定制化生产,累积推出超过1800款定制化产品,订单量超过7000万单。拼多多制定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公司将实现十亿级别的定制化产品年订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