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Mini-LED概念落地有点慢,难点究竟在哪里

东方头条 2019-11-21 15:07:57 科技

2018年开始,Mini-LED不断有“突破”、“新品”的消息传出。但是,市场拓展情况却远没有“技术突破”那么热闹。

尤其是2019年底,康佳推出888万元Mini-LED电视,不仅没有带来市场升温,反而让更多的人士认为“Mini-LED要敬而远之”。

大屏君觉得,这种市场反应非常正常。因为,成本价格是一个技术能否落地的关键因素。市场不仅需要新技术,还要求新技术具有“经济可比性”:比如,如果Mini-LED成本是传统产品的1.5倍,也许凭借技术进步的性能优势,就能打开市场。

Mini-LED难在哪里

Mini-LED的本质含义非常简单:即LED晶体颗粒尺寸在50μm-200μm之间。市场主要用途是高档次的液晶显示背光源阵列(HDR主动背光源)和小间距LED显示产品。

这个产品技术的主要优势也很简单“更小”的物理尺度——对于显示应用而言,这意味着像素密度可以提升,同时有利于抑制室内应用亮度过高的问题。

但是,就和所有的“精细化”的技术进步一样,Mini-LED也面临:物理尺寸下降带来的制造难度提升。对此,大屏君需要指出,这种“制造难度”,不是LED晶体等上游产业链的“困难”(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的上游制造工艺,对小尺寸化高精度制造适应度很高);反而,难度集中在“下游”怎么使用上(下游以引述电路和独立器件集成为工艺核心)。

无论是液晶背光源,还是小间距LED显示屏,都要求“将LED封装颗粒,精密、准确的焊接到主动驱动的印刷电路上”。——而且,不是焊接几个、几十个,一个P1.0的LED屏幕,每平米要焊接100万个LED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包括RGB三个LED晶体。

同时,达到很漂亮的高质量效果,要保障这百万个像素“正常工作”,且不存在电失效(如短路或断路)、光失效(如高温导致的灌封胶黄化、光学性能劣化等)和机械失效(如引线断裂,脱焊等)等问题。

所以,如果说Mini-LED技术的上游,只是面临“物理尺寸”的难度,那么Mini-LED的下游终端,则不仅面临Mini-LED物理尺寸的难度,还面临巨大的集成数量和极高的可靠性要求的问题。

对此,大屏君认为,可以用中游封装与下游终端厂商做“比较”:从可靠性和成品率看,封装企业做到99%就已经很完美,只要能够在检测阶段筛选出不合格产品就可以了。但是,对于超小间距的LED显示屏幕,修复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尽量做到100%可靠——无果是99%,就意味着一平米的P1.0显示屏,要修复1万个问题点。

“传统LED应用技术和产品的特点是,难度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Mini-LED技术则刚刚好相反——下游的‘巨量’转移,才是最‘艰难’的工作”!这是大屏君对Mini-LED产业发展瓶颈的基本认知。

可靠性、效率与成本,三大Mini-LED瓶颈

11月13日,在武汉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武汉光电工研院及孵化企业华引芯科技发布了规格为380μm×380μm,产品厚度小于200μm,采用“三合一”方式的Mini-LED灯珠产品。

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小的三合一Mini-LED灯珠,可以满足0.5-1毫米间距LED屏幕制造的需求——即LED大屏幕可以做到和液晶电视、OLED电视机差不多的像素密度,同时拥有更高的HDR峰值亮度、色彩表现力和无限的画面显示尺寸。

对于这种精细度的产品,大屏君要特意提醒——需要准备放大镜,才能看清器件的结构。不过,这只是中游产品的进步,距离真正的成品、进入千家万户还有很大的距离。

上文中,大屏君已经提到过产品可靠性的问题:例如p1.0产品的坏点控制和可修复性难度,决定了其对工艺可靠性的要求,要比现在最流行的P1.5小间距产品高一倍多。

但是,可靠性不是Mini-LED市场化的唯一难题,制造效率是另一个重要的难关:每平米屏幕的像素贴片焊接工作量,P1.0是P1.5的2.27倍;P0.7产品则是P1.5的接近5倍。工作量提升了,如果制造效率不提升,成本显然会成倍提升。

不过这并不是说,“有了高效率”就万事大吉。大屏君要特别指出,满足P0.7产品高效率制造的工艺,同样促进P1.5产品制造效率的提高——后者成本会因此下降。对于客户而言,如果P1.5产品也充分满足需要时,为何要采用更高成本的P0.7产品呢?

所以,制造效率,一方面要达到“绝对成本的经济性”,另一方面更要与竞争产品比较达到“体验提升价值与成本变化价值的可比性”。而,Mini-LED的成本不仅仅受到制造效率的制约,也受到更多的上游器件采用规模的制约、受到早期市场销售规模有限的制约、甚至受到坏点修复成本更高,报废品率更高等问题的制约……

总之,更小的尺寸、更高的单位产品数量性工艺难度、可靠性、生产效率和成本,成为Mini-LED普及大道上的重重难关!

有难度才有“超额效益”,Mini-LED是大厂的法宝

Mini-LED的难度很高,但是丝毫不妨碍“厂商”们的巨大兴趣。为什么呢?大屏君觉得,LED大屏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很喜欢Mini-LED的“高难度”。

第一,下游终端有难度,才能更好的体现品牌企业、终端制造商的“产业实力”。传统大间距的LED显示产品、照明产品,基本很快成为“大路货”、“白菜价”,因为上游厂商是按照走量模式运行的:这是半导体产业链的特点。这就让下游厂商的竞争变得单纯,而不具有核心技术,在产业链纵向上处于弱势地位。

第二,有难度才能拉开差距。传统的LED应用终端,例如P2.0间距的大屏幕,基本上是每一个LED大屏厂商都能制造。大屏君注意到LED显示产业的一个特点:即,间距指标越大,从业厂商数量、品牌数量越多。而Mini-LED产品上,终端技术难度显著提升,必然令P1.0以下产品,长期成为高端头部品牌的独有供给,显著改善行业大厂的“产业横向”竞争力。

所以,Mini-LED的难度是商业化的壁垒,但是也是行业大厂喜欢她的原因:这就有点“鲤鱼跳龙门”的意思。龙门不仅是考验和难关,一旦跃过去,更意味着一片新天地。

LED行业,包括液晶背光、LED显示屏等对Mini-LED的热衷态度,就是“鲤鱼跃龙门”。2019年,这种跳跃还不是很成功,因为产品虽然面市,但是价格不具有经济性。但这不意味着Mini-LED技术不断进步下,产品成本不会持续下降——后者恰是大厂们所追求的:在技术层面,针对小厂商建立绝对性的“壁垒”。这将是LED显示产业从未有过的供给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