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概况】 近几日,一篇《一场新媒体巨头导演的“僵尸舞台剧”,真实还原现场,导火线:一条一夜爆红的视频,我们流量却为0!》在网上爆火。文章发布者为深圳市粤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粤苏公司”)关联的微信公众号,该司淘宝店“e飞的世界”店主控诉MCN机构深圳市蜂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蜂群文化”)收取其不菲的价格,产生高额视频观看数、评论后,却带来了商品零成交,以此认为该MCN机构存在严重的刷量造假问题。该张雨晗接单视频流量达350万,众多微博粉丝跟评已下单或在去买的“路上”,可实际上电商后台数据近乎为0,另有两个优惠券领取还是蜂群文化的内部人员,对此,文章发布者怀疑MCN机构蜂群文化和博主联合买假流量,欺骗客户。 对此,蜂群文化发布公告称,该文恶意捏造其不实言论,情节十分严重,严重侵害其名誉,使其声誉和商誉均受到严重影响,已构成诽谤,拟向对方递交律师函。 作为平台方,微博方面则发布公告称,已暂停当事微博账号的商业接单功能,将尽快查清事实。 张雨晗微博截图 【舆情燃烧】 一、微信公众号发文《一场新媒体巨头导演的“僵尸舞台剧”,真实还原现场,导火线:一条一夜爆红的视频,我们流量却为0!》,直指张雨晗微博流量造假。 文章作者自我介绍是一名深圳创业青年,花3年时间打造了一系列新的科技产品。通过同事接触到了号称微博头部机构的“大公司”蜂群传媒。 “他们的人真的很会捧场,说什么都鼓掌,我感到很开心,感觉很好,设计了一个预计100万左右的微博平台的话题推广全案,主要围绕着我们线下网红实体店,实验室进行互动式的,矩阵式的宣传推广”。 蜂群传媒先是选了一位粉丝380万的上海时尚博主,微博ID:张雨晗YuHan作原创VLOG。作者觉得成品一般,但“视频发出后发生的事情,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19点,蜂群告知博主已经发文,49分钟时间,12.1万的观看量,几百的评论,几千的赞,一百多次转发。又不到20分钟,观看量达到了23.2万,还有不少“买它”的评论。不过,让人感到冰冷的事情发生了。作者“去到了电商部门,接下来我看到事情,那真的是让我无比震惊!前方高能预警!”为什么呢,截至目前为止我们的流量近乎为0!成交数为0!作者并直接上了图。 作者迷茫:难道中国的主流的平台的流量都是假的吗?所有的点赞评论都是有人暗箱操作? 二、微博暂停张雨晗账号商业接单功能 微博管理员官微发文称,已暂停张雨晗账号商业接单功能,将尽快查实账号涉嫌刷数据行为。 三、蜂群文化声明:未承诺保证任何关于转化率的问题,投放效果取决于产品、内容等各方面的因素。公司声誉和商誉均受到严重影响,对方已构成诽谤。声明如下: 近日,深圳市粤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粤苏公司”)关联的微信公众号“创业途中的奇闻趣事”(以下称“公众号”)发布《一场新媒体巨头导演的“僵尸舞台剧”,真实还原现场,导火线:一条一夜爆红的视频,我们流量却为0!》一文,恶意捏造关于我司的不实言论,情节十分严重,严重侵害我司名誉,使我司的声誉和商誉均受到严重影响,已构成诽谤,(上述公众号的公司主体为深圳依飞特科技有限公司,与粤苏公司具有相同法定代表人)我司强烈谴责这种行为,特此做出如下说明: 本公司与粤苏公司于2019年9月18日签订了《微博信息服务协议》,于2019年9月19日正式生效,并在协议中明确约定了所有信息服务相关的内容。我司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以及粤苏公司的要求执行项目,并且得到了粤苏公司的认可,粤苏公司也已向我司支付了对应的合作款项47500元,人民币:肆万柒仟伍佰元整。其中包含直接费用微任务成本3070元,拍摄制作及内容原创成本28500元。 本公司并未承诺保证任何关于转化率的问题,投放效果取决于产品、内容等各方面的因素,且在合作过程当中已与粤苏公司及时进行沟通。粤苏公司在公众号文章以第三方所获取的截图诋毁我司,与事实并不具有任何的关联性,粤苏公司所提到关于数据的问题均属于为诋毁我司、诽谤我司而自行捏造的假象。 有鉴于此,本公司严正声明如下: 1、我司日前已就深圳市粤苏科技有限公司恶意诋毁、恶意诽谤的文章于公众号平台进行了平台举报。 2、对于其侵犯我司权利的行为已向深圳市公安局高新技术园区派出所进行了报案处理。 3、对于深圳市粤苏科技有限公司违反《微博信息服务协议》约定以及其他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已委托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负责处理,并且已经在进行相应的取证工作。 本公司将坚决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我司的合法权益。 感谢大家对于我司的关心与厚爱,蜂群一直秉承尽心竭力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恪守诚信以赢得市场。也诚望广大网络用户能够保持客观理智,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特此声明! 深圳市蜂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17日 【舆情分析】 古人一句俗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似在引人向恶,但不少人奉为真谛。 自媒体流量数据造假早已互联网平台的公开秘密。 对于广告主来说,花了一分钱,总是期望起到一分钱的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推广费用花在明星、名人身上,总是希望借助他们的流量效应,给自己的产品品牌带来实际效果。这就使得流量竞争趋于恶性,想挣大钱的公司和个人,谁都在标榜自己拥有巨大流量,以吸引金主。 但实际上,僧多粥少,池子就那么大,流量不会凭空飞来。为利所趋,不少公司和个人开始数据造假,而且越来越厉害。接了单后,广告主一直盯着,紧着催,这时候数据造假就更频繁了,还指着异常飙涨的激动人心的数字刺激广告主追加投放呢,看到100就狠不能秒秒种在后边刷出四五六个零来。造假一时风行! 年初,央视就曝光了蔡徐坤、易烊千玺、朱一龙等人流量数据造假问题。在这篇《浏览量、点赞数动辄成百万上千万 谁在为注水数据推波助澜》的调查新闻中,很多明星数据造假的截图被放了出来,他们脱水前和脱水后相对比,差距竟达到了80%。 央视直指数据造假已经形成一条不健康的产业链,10块钱购买400个粉丝或转发指定微博100次的套餐在网店中比比皆是,这种贱价付费买来的点击怎么可能转化成大规模实际购买呢? 以此看,本次商业接单实际转化效果接近为零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蜂群文化固然需要再锤炼内功,力求真才实效。广告主也需要擦亮眼睛,搞清楚哪些渠道比较靠谱。微博平台也不能不负起失察之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