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驭变新时代、赋能新活法”为主题的“基业长青第十四届“一带一路”人才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走出去”企业的300余位代表共话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风险机遇、人才建设等应对之策。 本次论坛由北京基业长青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一带一路”国际工程人才发展专家委员会、北京长青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迎接风险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余斌谈到,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最低的一年,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余斌 他认为,目前世界经济的特征可概括为“三低两高”: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高风险。从国际环境及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看,都面临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很多国外学者认为中国近四十年取得巨大的成就,可以概括为“超大规模性优势”。余斌表示,超大规模性包括四个方面:超大规模人口、超大规模国土面积、超大规模经济体量、超大规模统一市场。 “我们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每年新毕业的大学生超过800万,相当于一个中小规模国家的总人口,居世界第一位。虽然今天面临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但我们有如此多的优势,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他强调。 共寻应对之策 4年前,一家营业收入不足20亿元、利润亏损5亿,被国资委列为僵尸的企业,到2019年底,实现营收产值130亿、利润一亿多元。他们是如何涅磐重生的?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玮 中国电建贵州工程公司董事长郭玮介绍,过去,新能源行业在电建领域合同量小、业务琐碎。但是,因为拿不到更多大型基础建设的项目,贵州电建被逼无奈,进入到新能源行业。 新能源行业如何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来引领?贵州电建通过投行+EPC的商业模式,将服务前移进行项目资源开发,包括规划设计、项目投融资服务、采购管理和运营管理,形成了能源项目的全产业价值链。以项目为投融资载体,再辅助EPC建设,成为了贵州电建的商业模式核心。 投行+EPC模式,使贵州电建在商务金融、统筹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核心能力建设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这种商业模式的再造,一个相对微小的电建公司迅速地拿到了巨额的订单。 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二局业务二处副处长张明辉 来自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二局的张明辉认为,国际化竞争和拓展“一带一路”业务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选项,境外工程项目的成败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是专业化。很多企业获得境外项目后,盲目跨行业、跨领域投资,终因缺少专业化的经营团队而导致失败。 二是长期经营。工程企业以往所采用的EPC+F模式,已逐步不被所在国和金融机构认可。当地政府认为,企业参与投资才能共同发展,大家才有共同利益。 三是本地合作伙伴。在国外有些企业被合作伙伴诈骗;有的因理念不同,导致项目搁置延期。从过往的经验看,与本地的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关系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四是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对此,很多国有企业投入不足,在决策中的忽视,往往导致后期的损失。 五是环境和社会效益。中企的境外项目在环境方面教训很多,需要前期做出系统性规划及相关铺垫。 基业长青董事长刘日明 基业长青董事长刘日明强调,面向未来,企业人才培养要高度关注三个导向: 一是重视人才机制创新导向,关注赋能。大企业不缺人才,但缺乏人才机制。人才机制就是精准选配、有效激励和加速成长。赋能是人才机制的创新理念,能更高效地集结组织中的资源、信息、知识,是组织形态的再造。 二是重视人才开发导向,关注人才转型。企业要面向新经济、智慧社会、一带一路等构建新的发展动能,要实施人才队伍的转型。 三是重视树立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发展观。面对数字化时代,企业需要重构自己的人才优势和人力资源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