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总结2019年的互联网商业,你会怎么形容? 创业者可能会说是让人“失望”的,因为没有增长,程序员可能会说是让人“失业”的,因为容易被下岗,投机者可能会说是让人“坐牢”的,因为吃了非法的蛋糕,网红们可能会说是“丰收的一年”,因为影响力和收入都得到了提升。 我会说,2019年是让人激动的一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2019中国新经济似乎打开了一个令人激动的破局出口——以互联网切入的下沉市场,经历了2019年市场普及和用户教育,2020年将会迎来巨大的增长机会。 这个增长不是来源于用户数的增长,而是在下沉市场里用户活跃度的增长、消费力的增长。通俗点讲就是,市场下行也意味着,大环境帮你用0成本干掉了竞争对手,让你有更多的投入用在用户身上,不是考虑有多少新用户来使用你的产品,而是有多少老用户愿意在你的产品上花更多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消费。 什么叫“新经济”? 不是结合了AI智能科技就是新经济,不是一个产品加上了芯片就是新制造,而是一个综合多方因素的庞大体系,广泛涉及五大商业变量——新媒体(看到)、新渠道(想到)、新供应链(做到)、新基础设施(得到)、新消费者(玩到)。目前,五大商业新变量几乎都指向下沉市场。 当下的新经济和下沉市场没有清晰的地图,但新的品类不断被创造、新的空间不断被打开。 正如湖畔大学学术主任梁宁所言:“过去的世界,有清晰的地图,大家比的是在地图里奔跑的力量和速度。而现在的世界,出现了大量的陌生地带、混合地带、沧海变桑田的地带,是地图本身变得不清晰、不稳定了。” 2019中国新经济正在不断突破旧疆界、打开新空间的过程中实现有别于以往的增长。 一、下沉市场万亿生意的背后是什么 “下沉市场”在2018年突然成了一个新经济热点,此前都是叫做“低线市场”或者“县镇市场”。 这个炙手可热的新消费市场,主要来自于国内2856个“县”,41658个“乡镇”,662238个“村”,他们没有高房价、高租金的困扰,实际用于生活消费的可支配收入,不比一线二线城市居民低多少。 一个县正常情况下有50万人,下面差不多有十几个乡镇,每个乡镇差不多有5万人,每5万人当中差不多有1万多户。 这要是算下来,绝对是一个未被充分发掘的万亿生意。 而且下沉用户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有钱有闲,喜欢拉人砍价;二是对价格敏感,廉价远比品味重要;三是猎奇心重,乐于炫耀分享。 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特别适合社交网络+网红电商的用户场景。 下沉市场已经是主流电商平台的增长引擎,这是有数据支持的。2019财年淘宝+天猫的移动月活用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04亿,其中有77%源于下沉市场。过去一年京东商城的活跃用户数增长数千万,其中超过70%的新用户源于下沉市场。 不过,下沉市场还是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分散,新供应链、新基础设施能不能跟得上,就非常关键了。比如:进入乡镇开便利店,但它就很小一个店,物流配送的成本是不是划算。商业的价值在于利润和效率,不是根据口号、概念做市场,而是根据能不能活得滋润做市场。而这正是新经济破局的重要出口。 我认为,破局下沉市场主要有五大商业新变量: 1. 看到(新媒体) 国内最早打开消费者新视界的,是新浪微博。 早期的微博年代曾是小米崛起的时间窗口,小米真正在商业意义上用好了微博流量,做好了品牌,也做了宣传还做了客服,同时积累了粉丝。 现今,消费者普遍开始从网红和KOL(意见领袖)那里“看到”消费趋势,微博之后快速崛起的,是抖音、快手。大约有4.3亿的抖音 / 快手用户,每人每天观看短视频时长达60~70分钟。 短视频的变现机会十分丰富,比如,视频电商今年在淘宝的成交总额就超过1600亿元。这是电商下沉的重要出口。 2019不仅抖音、快手、微博的新增用户大半源于下沉市场,包括皮皮、最右等主要瞄准下沉市场的APP也快速沉淀了过千万的活跃用户,这些新媒体信道打开了各个层次的品牌、下沉市场消费者,相互之间观察对方的视界,刺激了很多品牌拓展下沉市场的商业能量。 2. 想到(新渠道) 当初你可能在电商网站、门户网站上买过“广告位”,你可能在百度上买过“关键词”,初期导入流量的效果特别好,要价也不贵。但是,这个账人人都会算,渐渐的,“广告位”、“关键词”的要价也就水涨船高,贵到你买不起。 随着移动用户的增长接近触顶,线上商家、平台的获客成本也显著增加。VIPKID创始人米雯娟甚至直言,她那边的平均获客成本4000元。 拓展新渠道的主要方向有二:一是重新关注线下体验店、购物中心,毕竟,国内70%-80%的零售总额仍在线下,今年国内新建了700多个大型购物中心,很大比例集中在一些特色城镇;二是推动KOL培育的深度下沉,经过此前多年的培育和孵化,网红已经从最初的大众网红向美食、母婴、美妆、体育等等细分领域扩展,但是,近一两年,进一步的创新点是把“职业”网红化,诸如网红客服、网红导购、网红厨师、网红教师等等,不断向更加细分的内容品类深度下沉。 3. 做到(新供应链) 可以看到,现今从工厂到消费者之间的流程大大缩短。不然,那些网红电商、网红店怎么保质保量供应产品呢? 你可能无法想象,美国奥利奥和英国麦维他饼干在中国的代工厂,已经开始给网红品牌定制产品、小批量持续供货了。 旺旺控股目前的年营收规模在200亿元左右,旗下拥有百种休闲食品和饮料产品,最近两年,给网红品牌的小规模代工订单有50%以上的增长。 青岛有一家服装工厂,将人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做了研究,有世界上90%以上的人体大数据,以前流水线五分钟可能生产2000件同样的衣服,今后五分钟要生产2000件完全不同的衣服。这就给网红店的私人定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过,长期看来,瞄准下沉市场,新供应链仍会遭遇考验,“大规模定制”可能还是不便宜。 4. 得到(新基础设施) 过去几年,“新零售”有一个鲜明标志——“30分钟”心理关。外卖行业那些玩家,已经构建了比传统快递公司更大更快的同城递送服务网络。 用户心中已经默认,未来买水果、外卖、可乐甚至冰箱,都要30分钟送到,盒马鲜生已经开了这个头。当这一点成为常态时,已明显拉高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这种高效率反而是一个基本门槛,而不是什么消费体验。 随着新基础设施的深度下沉,可以预期,未来,“新零售”的各种新标准会层出不穷,将使零售业的门槛不断增高,卖东西也会是一个高难度动作。 5. 玩到(新消费者) 现在的90后、00后新消费者快速崛起,他们和之前几代人非常不同,非常自我、自信。 要适应这些新消费者,永远记住一句话——永远比别人好玩半截。比如:黄翠仙,一个卖豆腐乳的网红品牌,你可能难以想象,这种“低端食物”也能红?重点不在这里,它就是比别人好玩。 你看黄翠仙的品味:炎炎夏日,吃啥都没胃口,这个时候就需要放出我们的终极大招啦——油腐乳,不过,腐乳不仅可以用来下饭,还可以用来炒菜,今天就用产自云南的油腐乳做一道菜——油腐乳空心菜。这是不是很好玩? 不便宜的黄翠仙产品,除了不断进入都市中产消费人群,也仍然大受五线以下城镇市场的欢迎,所以,不要小看小镇青年的购买力。 现今时代真正给你带来快乐的,往往不是你买了什么,而是你获得了一种品味上的认同。大家花钱往往不是去购买产品功能,更多是一种个人表达、情感寄托和社交谈资。 二、新经济创新加速,靠什么赋能下沉市场 “创业工坊”创始人查理·刘易斯(Charlie Lewis)有一句名言:“创业者都是瘾君子。” 什么意思呢?就是创业这件事是会上瘾的。 当创业者享受了一次创业成功的喜悦,公司上市或者被并购以后,他不会就此退休,他一定会继续创业。 国外普遍有一些连续创业者,他们可能创立过四五家公司,每家公司呆了四五年就又去创业,专门做新的技术转化、新的需求探索。 为何这么折腾呢?因为他们明白,今天还是新经济的,过几年可能就成了”古典经济“,所以,要不断开发新的创新点。 确实,早期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建立在人性的弱点上的:贪、嗔、痴、偷懒、占小便宜等等。所以,打折促销、美女导购、转发提成这些招儿对早期的电商都有用。 那么,未来的新经济创新靠什么赋能下沉市场?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向:节点赋能、中台赋能和文化赋能。 1. 节点赋能 马特·里德利在《理性乐观派》一书中表示:创新就是“不同想法的交配”,比如,火车运输这个点子,源自将高压蒸汽机与在铁轨上行驶的运矿车相结合;而除草机这个主意,则是把缩小版的汽油发动机与缩小版的收割机结合的产物。各种富有想象力的发明皆如此。 各种想法在大脑中的交汇,包括网约车、共享单车、网红带货、社交电商等等,都是因为互联网底层技术的进化,刺激种种新的想法再交配的结果。最关键是,你要找到这些交汇的交叉点在哪里,即在节点处赋能创新。 拼多多之所以可以将社交+电商结合,在拓展小城市、小城镇市场中迅速挤进国内电商第一阵营,节点赋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可能你不知道,中国最大的社交APP微信,中国最大的电商APP淘宝,相互之间是屏蔽对方的,这完全是巨人打架,人为制造了一个空白的节点。 相反,美国的Forever21,还有英国ASOS、Topshop都已经从中国市场退出了。就连我们经常看到的Zara,售价也一直在降。这些曾经广受欢迎的国际品牌,反而被认为不够潮。 小结 互联网技术的进化迭代,构筑了更好的新经济基础设施。但真正的商业革命,仍要由人的因素进行驱动,抢货、抢流量、抢数据,呈现了这个时代的认知升级。 湖畔大学有一套描述中国新经济崛起的理论,叫“三浪并发”:第一浪,消费升级,抢货,有货你就赢了。第二浪,互联网革命,抢流量,流量可以整合货,有流量你就赢了。第三浪,智能革命,抢数据。流量越用越少,数据越用越多,有数据可以整合流量。 但是,最终的大趋势是智能商业,即一切高频应用于业务场景的,过去存在于人脑中的模糊的经验和知识,会逐步被梳理出来,模型化、数据化、算法化,成为商业智能的一部分,并且越来越集中在几个超级引擎里。这就是最代表新经济的第三浪。 可以预期,未来的几年当中,尽管三浪都会上涨,但不是同步的。一定是后浪高过前浪,后浪更比前浪强。 回望过去,每个人都会感慨科技改变世界的速度,但实际上,创新的速度真的很慢,远远不像你我想象的那么吓人。 看懂大趋势并不难,难在格局与速度。你知道要出现什么东西,但集中在哪一个焦点上面,是否跑得起来,才是真正的考验。 #专栏作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