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卡、美发卡,你被忽悠办了几张卡?近年来,先为某项消费存钱,然后进行专项消费的预付卡形式问题频发,有关部门批准这种消费形式的原本是为了刺激消费,以及在一些小额消费场景下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便利。不久前,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的一次监督调查更是表明,使用预付卡时合法权益受侵害并非个例。 近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一组数据,今年1月至10月,深圳消费者委员会共接到1.9万余宗预付式消费投诉,同比增长105.38%,其中超过1/4涉及经营者停业或“跑路”的投诉,达4720宗。消费者进行预付式投诉的经典原因有二,一是支付预付款后,发现服务的质量承诺并不如当初被告知的样子,二是消费者付款后,商家以倒闭、关门等理由消失跑路。 值得注意的是,跑路商家集中出现在健身行业和教育培训行业,美容美发和摄影领域投诉量仅次于上述行业,约一成消费者遇到过既不正常服务也不退款的商家。一部分商家可能确实因为经营不善,导致关门,但如此多、如此频繁地出现此类现象说明,一些商家从最开始就打着预付款的旗号来收取大量资金,并进行资产转移或用于其他用途,甚至卷款跑路。 早在2012年9月,有关《办法》就规定,企业发行预付卡需在发行后30日内到商务部门备案,并按预收资金的一定比例向商业银行存入存管资金。可现实中,企业有没有备案、是否存入存管资金,基本都靠发卡企业自愿自律,资金使用情况更是无法跟踪监管。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实际上教育、体育等具体行业并不归属商务部门管理,因此履行预付卡监管责任的商务部门实际上很难主动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管。某种程度上正是监管部门多,监管职责不明确,以及“破窗效应”,造成了预付卡商家跑路频发的局面。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至此,一些地方也在积极探索相应的管理办法。北京有关部门已起草《关于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7份文件,在市场监管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跑路伤害的不仅仅是个别消费者,更在消耗社会资源,带来信任危机,需要整个行业花时间来消化。在经济周期下行的大环境下,2019年“跑路”事件频发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消费者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进行消费决策,身处其中的企业都将切身感受到增长的迟滞,又有谁为参与其中、兢兢业业的万千企业买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