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再次定投平安,其实我成本价没多低,85块左右,赶上市场下跌,低于持仓成本就买点儿。 2020年有个小目标,囤100手平安,还差得远。 当然我肯定没根据估价买,大概估值还是有数的。保险股最有效的估值指标是P/EV,过去几年平安的PEV走势如下: 点击看大图,图中绿线为PEV 因为内含价值(EV)只在半年报和年报披露,所以现在只能根据半年报的数据估算。 目前平安静态PEV大概1.4。 平安内含价值复合增速大概20%,估算动态PEV不到1.3倍。 不算便宜,好在确定性不错。 不做利益声明了,A股我只囤了这一支股票。 ● 囤股的理论依据是这样的: 公司A,共有100净资产,平均ROE是15%。 我以1PB的估值,买入1净资产。一个ROE(净资产收益率)为15%的企业,它每年的内含价值就增加15%。 假设永远不卖,有两种极端情况(买股票更多时候处于两者之间): ·极端情况1——企业收益全部用来分红,1PB买入1净资产,年收益=ROE。 ·极端情况2——企业收益完全不分红,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年收益为0,但是当初买的1净资产变成了1.15净资产。 假设1年后我要卖了,而且就以1PB的估值,把我手里的1净资产卖掉。 那么,最后收益=持有期间的ROE=净资产增长部分+分红。 综上,囤股要义: 买什么?买好公司,确切地说是ROE持续稳定地保持较高水平的好公司。 怎么买?买入时的估值(PB)别太贵,PB买得越低,未来卖出难度越小。 买完干啥?拿着。拿一年就赚一年的ROE(长期持有的根本原因在这里)。 分红了,如果当时PB估值不离谱,分红再买入。所以没人希望暴涨,不然连分红再买入的机会都没有。 怎么卖?卖出时的估值=买入估值,赚个持有期间的ROE,很满足了。如果卖出估值还能更高一些,感谢市场,算白送的。 结论:价值投资唯一重要指标是持续稳定的较高水平ROE(注意定语)。 ● 2016年底,楼市第一次史无前例地突破了10万亿销售体量。 确切地说,是「商品房销售金额」这个指标首破10万亿。那年楼市很火,尤其是一线,涨到招人恨。 市场上很多人都说见顶了! 啪!2017年,13.4万亿。这回肯定见顶了! 啪!2018年,15万亿。这回绝对见顶了! 啪!2019年,不好意思,还没过完,数据还没统计出来。不过前11个月的卖了14万亿,去年同期是13万亿左右。 新高是一定的,当然增速下来了,今年个位数的同比增速也是一定的。 这个数据和买房关系不大,买房关注的更多是政策和成交。 限购松没松?贷款利率上浮多不多?新房限价空间大不大?以及最重要的,俺中意的小区还稳定不咯? 但是呢,它和房产股的关系很大——意味着增量还在。虽然增速只有不到10%了,但体量巨大。15万亿的销售额,内部集体度在提升,整个市场向TOP10房企收敛。 根据克尔瑞的数据,今年有459家房企破产,还有很多开发商被兼并。大鱼吃小鱼,龙头房企依然能保持较高增速。 想象一下,以后每年10万亿+销售额里有1/3流向top10,多大的蛋糕啊。 大公司运营稳健,ROE稳定。销售数据披露又大幅领先于财报披露,相当于房地产公司的利润完全可以提前锁定,都不用预测。 每一年市场对房地产都很悲观(至少是政策悲观),但这个行业每一年都很坚强。 横轴PE,纵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 好的内房股和物业股都在港股市场,A股除了万科、保利和湾区的招商蛇口,其它不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