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每年交几千,保额一直不变的重疾险,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还要买么

东方头条 2019-12-27 16:43:29 财经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说到了买保险的问题,他就在感慨:

“你说咱们现在吭哧吭哧地买重疾险,每年交几千块钱,保额就是确定的那么些。按照咱们国家目前这个通过膨胀的速度,等到我十几二十年后真正要用到的时候,这个保额得贬值多少,现在买保险真的有意义么?”

后来,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会存在这方面的疑问和想法,那这题到底和解呢?

可以先告诉大家我的答案是:有意义!

咱们就从单纯的来从定额重疾险来解释,为啥即使在通货膨胀下,买重疾险依然有意义。

第一、大病保险都是有杠杆的,年龄越小,杠杆性越大

比如说,一个30岁的健康女性,购买20万保额的储蓄型重大疾病保险,保障到终身,20年缴费的话,年缴保费大约是4000元左右。

自购买之后,你就拥有了20万的重大疾病保障。你不知道重大疾病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但是确定的是,你用4000*20=80000元的保费换取了确定的200000元的保障,2.5倍的回报。而且这个钱是肯定会给到你的,一种是患病理赔,保险金用在自己身上;另一种是身故理赔,保险金留给了受益人。

如果说在你缴费前期就患了重大疾病,那么杠杆性会更高。比如说,第二年还没交费就患病了,那么你既是用4000元换取了200000元的保障,50倍的回报。相比于其他任何方式的风险防范或是理财配置,保险的确定性是否更划算,更具有意义呢?

第二、普通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没有富人强,更需要配置保险来防范。

对于富人来说,他们在患重大疾病的时候有足够的金钱去找好的大夫、好的医院、好的治疗技术,所以治愈率和存活率可能更高。

而普通人呢?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受限。有数据显示,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康复费用+失能收入损失的费用平均在30万左右。30万的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绝对不是轻轻松松就拿出来的。所以,那一部《我不是药神》才格外的发人深省,生病不就医,就医不治病的现象是很多普通老板姓的无奈之举。即使我们知道,现在医疗技术是越来越好了,治愈率是越来越高了,但是那都是有钱的前提下。

那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就要在自己身体健康的时候将这种风险防范起来。通过每年承担小额、有限的保费来获取确定大额保额的回报。这难道没有意义么?

第三、通货膨胀的大环境确实存在,但是影响不了保险存在的意义。

通货膨胀的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对么?咱们把时间往前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直都存在不是么?可二三十年前你买10万保额的重疾险,现在不当钱用了么?也没有吧。

所以,外界大环境的变化是我们阻碍不了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结合自身情况,做好我们自己能做的风险防范。

当然,你说我要是有自己的资产配置方式,可以有效抵御通货膨胀风险,也可以用来防范可能发生的重疾风险,何必去买保险这种只能“死扛”的呢?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

1、重疾险的最主要作用是防范风险的,与其他用来保值增值的理财产品有本质的区别。

2、与其他理财方式相比,重疾险不需要一次性投入过多,而且具有杠杆效应。

3、通过重疾险理赔的保险金治疗重疾,是保险公司出钱;而通过自己的其他资产配置出钱,都是自己的钱。

保险,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不管是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家人。尤其是重疾,它并不是小病,治疗的费用、康复费费用、期间没有工作收入损失的费用等等可能都会给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巨大的生活压力。所以,还是那句话,大环境的通货膨胀也好,人民币购买力下降也好,那都是大环境,我们小人物改变不了。能做的只是从自身做起,防范好可能存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