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成都商报·红星新闻主办的“财富微课堂”如约开课了!在这节课上,来自招商银行成都分行的产品经理宋歌告诉所有“学生”,由于丰富的挂钩标的,弹性的想象空间,以及较低的风险偏好,结构性理财产品成为资管新规下各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重要方向。授课中,红星新闻记者获悉,也正是这种弹性的想象空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率是不确定的,换言之,你有可能获得约定中的较高收益,但也有可能获得较低收益。 招商银行成都分行的产品经理宋歌 本金相对安全 实际收益率不确定 什么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宋歌告诉大家,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将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如期权、外汇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型金融产品。这类产品的收益率包括两部分:固定收益+浮动收益。其中,固定收益部分相对确定,而浮动收益部分则是要挂钩标的物的实际表现来确定。如果挂钩标的物表现很好,那么就能获得约定中的最高收益,反之,则可能只获得固定收益,浮动收益部分为0。 举个例子,小云爸爸买了一款年利率6%的产品,一年后这100块钱就变成了106块钱。这时,小云拿出其中1块钱去买了一张彩票,结果很幸运地中了5块钱,加上剩余的105元,总共110块钱;如果小云没中奖,那么仍有105块钱在手上。 宋歌说,在这个例子中,小云在保证了100元本金和5元既定收益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拿出了1块钱收益,去博取可能的5块钱收益。赢了,她就多赚5块钱;输了,就损失1块钱收益。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结构性产品的原理可理解为“以退为进”,牺牲一点点已拿到的固定收益,去博取更大的潜在收益。 据介绍,根据挂钩标的物的属性,结构性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外汇挂钩类(如美元、欧元、日元等)、指数挂钩类(如沪深300、中证500指数等)和商品挂钩类(黄金、石油等)。据了解,结构性产品已成为当今国际上发展最迅速、最具潜力的业务之一。 宋歌告诉大家,结构性产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保本产品,而只是能保证本金的相对安全,在极端情况下,比如遭遇恶性通胀、经济大萧条等“黑天鹅”、小概率事件时,也是不保本的。对投资者而言,还可能面临的一个潜在风险是,在投资期内没有获得预想中的较高收益,而只是拿到了较低收益,那么就丧失了一次资金的机会投资成本。 看图解析 分享三类结构性产品 在当天的微课堂上,宋歌与大家分享了三类结构性理财产品。 第一类:二元结构 二元结构也叫期末看涨/看跌结构。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期末的价格来判断是否获得高收益。举个例子,老王同学买了一只挂钩沪深300指数的期末看涨二元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一个月,期初价格也就是起息日的价格是4000点,产品约定如果期末价格也就是到期日的价格高于或等于4000点,将获得5%的年化收益率,而如果未达到,则只能获得2%的年化收益率。 第二类:自动赎回结构 二元结构是只观察期初和期末的价格,与二元结构不同,自动赎回结构则是在期初和期末之间多加了几个观察日,一旦某个观察日触碰到期初价格,产品立即提前终止并获得约定的高收益。 举个例子,老卢同学买了一只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看涨自动赎回结构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为半年,每个月观察一次。产品约定,在任意一次观察点,只要沪深300指数的收盘价高于或等于起息日的价格,则可以获得6%的年化收益率,同时产品提前终止;如果到最后一次观察都始终低于期初价格,则只能获得2%的年化收益率。 第三类:鲨鱼鳍结构 因为这个结构的产品到期收益图长得特别像鲨鱼的鳍,所以才有了这么可爱的名字。我们具体来看老张同学的例子。 老张同学买了一只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看涨鲨鱼鳍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为1个月,购买时沪深300指数为4000点,产品约定三种情况:1、如果期末,也就是一个月到期后,沪深300指数的点位超过期初价格的6%,则锁定一个期末到期的4%的年化收益率。2、如果到期日的点位低于起息日的,则只能获得2%的年化收益率;3、若到期时沪深300指数涨了,但没涨到6%,那就是2%的保底收益再加上到期时的涨幅收益,打个比方,如果一个月涨了3%,那最后拿到手就是2%+3%=5%的年化收益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