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大裁员。 继日本、德国后,意大利也加入全球大型银行裁员潮,意大利裕信银行宣布裁员8000人。至此,今年以来银行宣布的裁员人数达到约75000人,其中八成以上在欧洲。 全球范围内的交易收入下滑、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政策、英国“脱欧”的负面影响与新技术的应用,多重因素的叠加下这波全球大行“裁员潮”来势汹汹。 “抢饭碗”的还不止技术,还有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本身。 意大利最大银行宣布:裁员8000人,关闭500家网点 意大利最大商业银行裕信银行(UniCredit)宣布了一项新的为期四年的战略计划,包括回购价值20亿欧元的股票,并将裁员8000人,以应对意大利缓慢的经济增长和负利率。 这家总部位于米兰的银行宣布了到2023年的新目标,并表示将通过派息和股票回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股东回报。此次裁员相当于该行员工总数的9%以上,部分程度上将通过关闭该行旗下500家网点来实现。裕信银行表示,希望通过裁员和裁撤网点节约10亿欧元成本。 裕信银行首席执行官Jean Pierre Mustier周二宣布了下一个四年改革计划的部分措施。这样一来,今年全球各地银行已宣布的裁员总数达到了73400人,其中86%来自欧洲。 作为欧洲主要银行市场中集中程度最低的一个,德国的银行业在裁员榜上位列第一。德意志银行计划到2022年裁员18000人,将会放弃投行业务中的很大一块。裕信银行的计划增添了欧洲其他国家裁员的总人数。 但是,情况也并非毫无亮点,因为企业也在增聘员工进行技术的升级换代,并改善合规情况。裕信银行表示,未来四年,将在信息技术领域,包括人力资源方面支出94亿欧元。 银行裁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报道,2000年巅峰时期,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他们根据客户的订单来买卖股票;但是到了2017年2月,那里只剩下2名交易员,自动交易程序已接手了大部分工作,由200名计算机工程师来支持运作。 用200名工程师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替换598名交易员,对于高盛来说确实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可以省下不少人力成本。但是对于华尔街的金融业精英们来说压力就更大了,竞争本就残酷,如今还要与机器人为敌。 全球大型银行掀起裁员潮 至少75000人将被裁 裕信银行的计划增添了全球国家裁员的总人数,这样一来,今年全球各地银行已宣布的裁员总数达到了73,400人,其中86%来自欧洲。加上意大利裕信银行宣布裁员8000人。至此,今年以来银行宣布的裁员人数达到约75000人。事实上,从7月开始,全球大型银行的裁员潮已经来临。今年7月7日,德银在其官网公布,作为全面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将退出全球股票销售交易业务(该业务包括服务对冲基金的主经纪商业务),并在2020年之前全球裁员1.8万人,以此改善其盈利能力。这一裁员计划意味着,到明年德银将裁员五分之一。 裁员之后,德意志银行仍将在全球拥有约74,000名员工。但是,大规模的缩减规模可能会推动剩下的专业人士寻找更好的机会并最终离开组织。预计裁员将严重打击DB在伦敦和纽约的投资银行办事处。 截至11月下旬,自去年以来,德银已经裁员4000多人,自7月宣布裁员计划以来裁员了约1000人。作为其机器人自动化计划的一部分,德意志银行已部署用机器人代替1.8万人裁员计划中的部分员工,帮助德银从战略上缩小规模。 7月30日,“裁员潮”波及大西洋对岸的美国,花旗集团亦准备在交易部门裁员数百人。8月1日,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巴克莱公布,由于“今年以来的商业环境明显面临挑战”,公司在二季度裁员了3000人,约占2018年年底员工总数8.35万人的3.6%。其财务总监图沙尔·莫扎里亚(Tushar Morzaria)称,这次裁员非常“全面”,而非集中在一个特定领域。 海外多家金融机构裁员、降薪 据媒体报道,近期,日本野村证券正考虑裁减其全球交易部门员工,最多减员50人,可能涉及欧洲、亚太和美国地区。欧洲裁员力度可能最大,野村证券的欧洲分支在2008年接盘雷曼兄弟的欧洲股票和投行业务之后表现一直不太好,几乎难以盈利。 野村证券首席执行官Koji Nagai曾在12月警告,公司会将业务重心从欧洲转移到更赚钱的亚洲和美国市场。他还表示,打算将位于伦敦的全球预定中心的开支减少20亿美元,还称3000多名员工的规模可能“有点庞大”。 近期,据报道,瑞银(USB)已通知其亚洲和欧洲地区的财富管理部门员工,今年的奖金降幅或达20%。瑞银还下调了对欧亚地区财富管理部门的业绩预期。 瑞银在第四季度的多项业务利润低于市场预期,并遭客户撤资近130亿美元,其投行利润只有市场预期的13%。该行当季全球财富管理净资金流出79亿美元,资管业务净流出49亿美元,合计128亿美元。 德意志银行也计划将奖金池资金削减10%左右,因该行正努力面对成本压力。外媒表示,德意志银行2018年的奖金会更加有选择性地发放,以留住能帮公司赚钱的高收入者。 摩根士丹利在第四季度将投行部门的薪酬削减24%,该行管理着交易和投资银行团队的机构证券业务部门净收入同比下滑了15%。 法国巴黎银行(BNP)也被曝出下调员工年终奖金,该行决定关闭自营交易业务。外媒称,法巴银行预计将降低或取消其全球部门大量交易员的年终奖。 这些举措虽然各有不同,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反映了整个投资银行业的相关情况。无论是受市场波动,监管压力还是两者汇合的影响,全球主要银行现在都在收紧腰带。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银行已经开始在不同程度地削减成本,但许多人选择削减员工,这意味着“潜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银行在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银行和资本市场咨询公司MRV Associates的管理负责人Mayra Rodriguez Valladares指出,数据表明,非银金融机构拥有的全球金融资产份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出30.5%,即116.6万亿美元。从2008年到现在,所有这些非银机构都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爆炸式增长,这意味着银行现在必须更加精简和节俭。 人工智能是大势 早在2018年,花旗就计划在5年内把投资银行部门的科技和业务人员裁去50%,大约有1万人,并用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他们的工作。花旗银行总裁 Jamie Forese 还表示,其实,在整个集团中有 40% 的人工是可以被 AI 算法代替的。 图片来源:新浪 巴克莱(Barclays)投行部负责人蒂姆•思罗斯比(Tim Throsby)称,未来投行将雇佣更少的员工赚更多的钱,机器将接手“价值较低的任务”。“如果你的工作多半就是敲敲键盘,那你的职业前景恐怕不太乐观,” 投行在技术的投资上从不吝啬,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去年花旗20%的开支用在了技术开发方面,根据去年的开支数字,花旗每年为技术升级花费80亿美元。 相应的,摩根大通2017年净利润244亿美元,但科技投入95亿美元,占到了净利润的40%,2018年科技预算更是增加到了108亿美元! 而这些科技预算中相当一部分资金被用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投资上。 根据英国公司IHS Markit的一份最新报告:到2030年,金融行业的一百万个就业岗位可能在短短十多年内消失,超过130万银行员工将被解雇或重新分配,风险较高的角色包括客户服务代表,财务经理以及合规和贷款人员。 华尔街银行家们的嗅觉还是很敏锐的,因为他们也知道,人工智能才是将来的大势。 人工智能开始“抢饭碗”了!人类工作职责50%将实现自动化 人工智能“抢饭碗”? 11月20日,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荣誉学者王振宇在“2019终身学习与未来人才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们还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有些职业已经消失,日后随着人工智能的强化与成熟,“当年我们觉得好多不能取代的东西,其实也就是时间问题。” 这与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不谋而合。其预判:目前人类的工作职责只有50%保留,另外50%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最早2035年,最迟2075年。 而且,“抢饭碗”的还不止AI,还有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本身。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职业变动频率会越来越快,大学里学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用,这意味着一招鲜吃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王振宇认为,从石器时代到农业时代用了百万年,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大约300年,再到信息时代50年,而进入智能时代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天翻地覆,变革急剧加速,迫使人们必须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在他看来,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有一个严重的节点思维:即小学毕业考上重点中学,就万事大全;中学毕业考上重点大学,这辈子就会没问题。但等我们步入社会找工作,就会发现每个节点并非父母所说的那么简单。 “传统观念中,人生主要分为两大时期:学习期和工作期。但未来社会这种传统模式将很快过时。要想不被淘汰,我们整个人生中都要以学习者的状态来面对社会的变化。”王振宇强调,时代已变,学习一门知识终生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唯有终身学习才能建构起动态的人生优势。 基于这一理念成立的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是国内首设该机构的高校。 经过多年教育实践,该实验室发现:未来时代,人工智能大面积的应用,由算法、大数据、物联网、生物技术构建起的AI,其在感知、决策和行动方面优于人类,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届时,我们赖以应变生存的核心关键,是由终身学习力、未来科创力和求异创造力组成的“黄金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