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尤其是18-19大报告的内容详读并消化 这件事儿对养老领域的从业和创业者来说更加重要—按圈儿内的共识,2013年是养老产业元年,原因是政府报告中第一次将养老定义为产业。但如果你认真去听政府报告,会发现养老和医疗,一直是排在就业、教育之后(大约3.5小时的报告 养老会出现在2.5小时左右)—换句话说,年轻人群的稳定和发展是现阶段更重要的事儿,养老并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依然对各种养老政策利好充满信心,那么也一定要连续性去看,越是政策性鼓励(尤其是给钱的)越不要去碰 现有的中国式养老的从业和创业者其实有着明显的断层 6070后的养老院运营属性和资本运作方式,一般都有着至少10年起步的积累;80后的一代爸妈正在老去的过程,而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服务刚需(即照护类)市场存量基本被前面6070后一代花掉10-15年吃掉了,于是一批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们开始创业智能硬件撞的头破血流,另一批只能进入国资险资房资做“螺丝钉”,其工作氛围和发展空间远不如互联网公司好 我们认为任何行业只有可能“强强联手”,而不存在“抱团取暖”—如果大家自己日子还都要靠政策补贴活着,那么所谓的联盟就没有价值。 换句话说,传统一代养老人在传统意义上(即失能失智刚需照护)养老的积累仍将持续拥有话语权 但在2020年之后,会因为6070后的独生子女爸妈集中进入退休状态,预判会产生的变化是—传统刚需床位护理的形态将继续由上一代养老人承载和线性复制(约占30-40%的养老市场),而8090后将在活力老人(吃喝玩乐)上通过移动互联网的高效连接和供应链端的深度定制实现新一代老人消费高速增长(约60-70%市场份额) 移动互联网资本看重标准化和退出周期,而产业资本(房 险 国资)看重床位规模化和现金流—养老创业的中间层离两边都太远,体现出来就是资本热度的昙花一现 中国式养老至少在2022年之前都还是“政策主导市场辅助 政策层面的支撑目的都是托底,即满足老年群体的基础收入(养老金)、基础保障(医保+长期护理险)、基础设施(养老机构、养老驿站等) 对应来看: // 基础收入:14连涨(2018年)后的平均养老金是2400-2450元,勉强可以支撑老人的月花销(不能生病和出现意外) // 基础保障:医保费用从2017年起已在一二线城市进行控制;长期护理险从2013年青岛试点到2018年上海全面试点走过了5年,北京仍连续两年只在石景山区小规模测试; // 基础设施:养老机构在北京床位空置率已连续多年在50%以上;从拉动经济的角度来说,停车场和养老院将可能成为大块头(高铁等)之后的新常态(据外媒 即更多养老院作为基建) 少干活多漂亮 新一代老人(独生子女爸妈们)的消费意愿、能力、方式等都会有较大的转变 举例来说,华映资本在2018年的行研报告显示,中国大龄女性在面部护肤品上的消费潜力巨大,我们认为老品牌(如百雀羚的中国老字号 如olay 雅诗兰黛等外国进场早的品牌等)将会有对应的机会(例如我会给妈妈买雅诗兰黛小黑瓶去眼角皱纹) 少干活多漂亮的事情同样体现在大妈们购买的扫地机、洗碗机、擦窗机等,家庭智能机器人的场景清晰产品标准化,也已经有科沃斯这样的品牌上市 精神的愉悦则在于,独生子女一代的爸妈们经历了59-76年的特殊时期,思想和行为上的高度集体主义,终于可以随着物质条件改善和社会环境宽松而解放 值得注意的是,爸妈们能否脱身取决于孙辈是0还是1–根据中国老龄委相关数据来看,老人帮忙照顾孙辈的比例超过2/3,30%的儿童在祖父母家里成长。于是就有了亲宝宝5000万(2017年中)用户中,近800万祖辈老人的关注 要知道Ta们一方面照顾孙辈确实很忙,也承担着支付(如母婴护理、各类早教/兴趣班等)能力(不一定是在线上);另一方面则是熟练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意味着有能力在其他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购买(为自己) 例如淘宝2017年数据来看,老人们在冲锋衣和GoPro类户外设备上的购买量增长了8倍;携程数据显示出境游10%+都是45岁以上中老年人在进行网站购买;更有趣的案例是斯凯奇GO WALK健步鞋的热销(见下图)—出行相关+移动互联网,正在快速释放老人们的消费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