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商学院 分析师 孙华秋 随着国内医疗需求逐年增长,医疗资源分布不匀的问题日益突出,大量居民面临看病难、就医难的窘境,互联网医疗凭借随时随地、高效便捷等优势应运而生,强势介入传统医疗市场,以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微医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也成资本追逐的目标。 今年5月4日,平安好医生赴港上市,成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微医也有此意向,其创始人兼CEO廖杰远此前曾透露将选择适当的时机上市。去年5月9日,微医完成由友邦保险、新创建集团领投的Pro—IPO轮融资,估值55亿美元。 不过,时代商学院研究发现,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及竞争加剧,微医的月活跃用户数持续下滑,市场份额正被一点点蚕食,而其盈利来源依然重度依赖保险经纪,医疗相关业务如何盈利依然是摆在其面前的一道难题。 11月28日,时代商学院就微医APP活跃用户数持续下降和保险销售问题向微医集团致函调研,但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应。 月活跃用户持续下滑 微医由廖杰远及其团队于2010年创建,前身为挂号网。历经7年发展,微医从挂号起步,陆续开拓了互联网医院、全科诊所、药诊店、健康商城、微医云以及商业保险等业务。目前,微医将发展重点放到了移动端,微医APP是其移动端核心产品。 据易观统计数据,我国医疗领域APP整体呈现“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截至11月24日,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微医3家APP分别位列医疗APP榜单前三名,排名分别为全网第228位、第745位和第1049位。 其中,平安好医生APP流量持续领跑行业,月活跃用户数(MAU)相当于榜单内其他同类APP总和的3倍多。同时,在行业主打的“在线问诊”领域,平安好医生市场占有率超 70%。 值得关注的是,被外界誉为互联网医疗独角兽的微医,今年11月份其月活跃用户数不到200万,仅为平安好医生的七分之一左右。 另据易观统计,今年5—10月份,微医APP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191.2万、187.6万、186.5万、181.6万、177.2万和175.6万,全网规模排名分别为731名、745名、757名、813名、866名和876名。 而同期平安好医生APP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1340.5万、1309.3万、1294.6万、1299.4万、1313.4万和1320.1万,全网规模排名分别为191名、199名、196名、199名、201名和207名。 可以看出,无论是月活跃用户数还是全网规模排名,微医APP均呈持续下滑趋势,而头部平台平安好医生则保持大幅领先态势。 即便与排名第二的好大夫在线相比,微医的月活跃用户量也相差甚多。今年5—10月份,好大夫在线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230.8万、230.8万、238.9万、245.8万、262.1万和280.4万,呈持续上升态势,10月活跃用户数较5月增长21.49%。10月份,好大夫在线全网排名608名,也远高于微医的876名。 此外,微医官网显示,微医目前实名注册用户数超1.6亿人,而今年9月底平安好医生宣布平台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亿,其用户活跃度和黏性位居行业第一,日均启动次数遥遥领先。 用户数是移动医疗行业的晴雨表,从上述数据来看,无论是APP月活跃用户数,还是全网规模排名,亦或平台注册用户数,微医均远远落后于行业头部企业平安好医生,较第二名也有一定差距。 更令人担忧的是,微医正在走下坡路,市场份额正被竞争对手一点点地“蚕食”。 盈利难题待解 如何实现可持续性盈利一直是移动医疗平台不得不面对的一道考题。借助平安集团品牌和渠道快速发展,平安好医生用户量和营业收入均呈增长趋势,但目前仍处亏损状态。 同样作为移动医疗平台,微医又该如何解决其盈利难题呢? 据时代商学院了解,目前微医已形成“微医疗”“微医云”“微医药”“微医保”四大业务平台。 具体来看,目前其微医疗产品尚停留在初级医疗需求上,如在线预约挂号、在线图文或视频问诊、健康资讯等,而这类业务主要出于导流目的,收入几乎全归医院或医生,为微医带来的营收微乎其微。 需要注意的是,微医还推出了会员制和增值服务,用户付费即可快速挂号和线上问诊,但此类服务其实并没有切实解决患者的真正痛点,比如有效且全面的疾病诊断、用药、住院等,而医疗的痛点恰恰是患者医疗付费的大头,低频、浅层次的线上问诊需求显然难以让平台大规模变现。 微医药目前在线下落地了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微医APP设有健康商城,试图以处方共享平台为依托,打通医和药,建设医联体“云药房”业务,承接医院用药需求。但其互联网医院的医疗资源优势显然不能跟传统的三甲公立医院相比,而且目前医药电商平台能盈利的寥寥无几,医药电商阿里健康去年仍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微医云则为政府、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疗健康企业等多类用户,提供包含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云药房、医疗AI辅助诊断等在内的数十种云化解决方案。但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系统和云服务的竞争相当激烈,微医云在全国医院落地的项目也并不多,其能否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还有待观察,大幅盈利也言之尚早。 而微医保极有可能是微医集团目前为数不多的盈利项目。在微医APP里,健康保险是其特色服务的重要一环,涵盖了医疗险、疾病险、寿险、意外险等众多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目前,微医(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是微医集团全资子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保险服务,推出“二阶制”代理人销售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微医董事长廖杰远于2016年就提出“流量来自于线上,流水来自于线下,利润来自于保险”的思路。微医更是在2018年Pre-IPO轮融资就引入友邦保险作为领投方,并与其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作为将商业险引入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代表,平安好医生背靠中国平安,在医险结合模式上具有天然优势。中国平安的部分保险,都附加了在线咨询医疗服务,平安好医生则从中收取服务费。可以看出,微医也试图与保险业加深合作,为公司寻求可行的盈利模式。 然而,除去保险服务,其医疗相关业务目前盈利仍“捉襟见肘”。作为主打医疗品牌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微医在医疗业务上的盈利模式仍远未清晰和成熟,线上医疗领域的盈利难题依然未解。 裁员传言乍起 种种迹象显示,微医行业地位正不断下滑,在头部行列中逐渐掉队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微医开始陷入裁员传言。今年初开始,职场实名社交平台“脉脉”上多次曝出有关微医大裁员的消息,其中有员工称微医裁员近30%,人员涉及多位中高层管理者。 但此前微医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该负责人表示,每年底微医都会做绩效考核,考核绩效按照A、B、C、D分级,结果为D的员工会被淘汰,上述裁员的人即被淘汰员工。“微医会有一部分员工离开,也会有招聘新员工进来。具体被淘汰员工数量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裁员传言的背后,微医是“独角兽”,还是“困兽”? 无独有偶。今年1月,在2019独角兽医创年会论坛上,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在演讲中提到:“我们在原来业务摸索的过程中积累了虚胖,因为不确定哪个业务对,哪个业务不对,在摸索的过程中很难做绩效。现在回过头去看,有些业务其实是可以不需要的。”他表示,“面对马拉松式的长跑,企业必定要瘦身、要精简;否则就是要以牺牲所有为这个事业付出的努力作为代价”。 时代商学院认为,微医自挂号业务发展至今,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推出了线上问诊、线下互联网医院、健康商城、微医云和微医商业保险等,构建了一套商业闭环体系。但由于这些业务线纷繁冗长,涉及面广,且每条业务线的发展程度均各不相同,在自身盈利模式难以明确的条件下,大大耗费了精力和巨量资金。 换言之,互联网医疗领域虽然有着资本的加持,但因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让这个领域夹杂了巨大的泡沫。微医能否走出一条阳光大道,仍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