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上市公司的一些风险或问题有所积聚和显现,如一些公司面临高比例质押风险、大股东直接或间接侵占上市公司利益、隐瞒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身份、内部人控制套取上市公司利益……这些风险和问题的出现固然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需查找内因,尤其是与包括实控人在内的"关键少数"不够勤勉尽责不无关系。其实,一家上市公司稳健运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关键少数,即董监高、控股股东、核心骨干等,而这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就是实际控制人。 如何让这些关键少数守规矩,走正道,是上交所一线监管工作长期以来的重点。日前,上交所针对性地举办了今年第二期上市公司实控人专场培训,旨在抓住实际控制人这个"关键少数"中的关键,督促其提升合规意识,明确底线意识,为上市公司专注主营,从而提高公司质量把好方向、打牢基础。 督促"关键少数"勤勉尽责 今年5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上提出,大股东要谨记和坚持"四个敬畏",尊重市场,守法经营。今年11月,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进一步指出要督促关键少数勤勉尽责,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大违法违规成本,以激励和约束督促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 如何帮助实控人等关键少数树立正确的信披观、治理观、发展观,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上交所近期的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上交所举办第二期上市公司实控人专场培训,面向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传递了最新监管政策和导向、重大资产重组信披要点、债券融资政策,和质押业务风险防范与化解等,共吸引了近百位沪市上市公司实控人和高管参加。多位参会的实控人表示,这次培训加深了自己对市场新变化的认识,也增强了做大做强公司的信心。 培训中,上交所有关负责人对风险处置的处理方式和原则进行了介绍。 一是依法依规,守好规则和底线,坚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和范围内行使好公权力; 二是公开约束,立足信息披露,充分发挥市场监督和约束力量,凝聚合力,形成威慑; 三是客观公正,坚守客观中立立场,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 四是内紧外松,审慎考虑风险事项的准确性和监管动作的匹配性,减少对公司不必要的干预,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对于遇到暂时性困难但并无恶意违规的公司,尽量给予一点余地来解决问题。 对于最近市场出现的一些变化,上述人士也指出,这体现出价格机制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作用。不少与会代表告诉记者,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不进则退,以前的"捷径"已经难以为继,更多的还是踏踏实实专注主业。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让实控人归位尽责、诚实守信,上交所打出了监管和服务的组合拳,既要做好服务,也要加强监管。临近年末,上市公司的各种保壳交易、突击交易有所抬头。针对这些行为,上交所已经采取了发函问询、约谈、与证监局协作核查等监管措施,形成了一套快速反应、从严监管的有效机制,聚焦交易实质,及早防范、及时关注、快速反应,取得了一定成效。 助力实控人纾解质押风险 这次培训的一大特色,是在开展对实控人培训的同时也组织了股票质押专项纾困培训。在实控人培训课程上,围绕最新信息披露监管政策、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要点以及债券融资政策及产品、质押业务风险防范与化解等内容展开。在质押培训上,邀请了20余家市场机构与股票质押存在一定困难的相关公司股东进行座谈,为其纾困搭台。 据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此前为化解实控人高比例股票质押的风险事项,上交所已对高比例质押公司进行分类摸排和持续跟踪,通过举办股票质押专项培训座谈会、约谈公司、与证监局密切协作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化解相应潜在风险。此次质押专项培训也是质押化解工作的进行时。 一位上市公司实控人代表认为,此前沪深交易所修订了股份质押格式指引,上交所及时培训了有关"质押业务风险防范与化解"的内容很有必要,可以令实控人更审慎对待高比例质押行为,关注风险敞口,从而根据自身情况谨慎质押,合理控制质押比例,倒逼其在质押时预留足够、适当的安全垫,一定程度上从源头把控高比例质押风险。 据统计,在市场各方推动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的积极自救下,沪市质押风险已有明显缓解,存在质押的公司家数大幅减少,数十家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质押比例降至80%以下,质押风险化解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对此也不能掉以轻心,目前质押存量规模依然不小,整体质押水平还需继续降低。据了解,交易所后续还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手段,凝聚多方合力,加大纾困力度,控增量、化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