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原创 作业盒子起诉财视传媒索赔千万,这种双面企业要当心

东方头条 2019-10-28 16:25:07 财经

编辑 | 于斌

随着舆论环境愈发开放与发达,企业起诉媒体这种事并不少见,毕竟如果有媒体真的随意歪曲一些事实而给企业带来名誉或经济上的损失,它们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但是,自身“手脚并不干净”的企业“硬着头皮”说媒体侵犯了它的名誉权并且还索赔高额赔偿这种事就显得有些“不要脸”了。最近,曾被央视点名批评、深陷大量质疑声音的在线教育平台“作业盒子”就因起诉财视传媒而在业内引发大量争议。

作业盒子索赔财视传媒,是维权还是让媒体“闭嘴”?

事件的起因发生在今年5月,彼时财视传媒发布了一篇标题为《被人民日报痛批,传言资金链断裂,“作业盒子”又惨遭刘强东“遗弃”》的文章,这引发了舆论对于作业盒子的再一次的大范围关注。就此,作业盒子认为财视传媒侵犯了其名誉权,它选择将财视传媒告上法庭并索赔一千万元的巨额赔偿。

10月23日,曾经叫作业盒子、如今更名为小盒科技(公司主体为:北京知识印象科技有限公司)与财视传媒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开庭,虽然最终审判结果还未出炉,但这又一次掀起了业界对于作业盒子的讨论。

核心的关键点就在于,作业盒子索赔财视传媒,到底是合理维权还是想让媒体“闭嘴”?

近日,财视传媒针对作业盒子的诉讼事件,在自己的官方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作业盒子向财视传媒索赔1000万,“作恶公司”哪里来的底气》的文章,对二者之间的“冲突”始末进行了全盘的细节披露。

即便遭遇天价赔偿诉讼,财视传媒方面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仍然坚持对于作业盒子的相关质疑。作业盒子是学习助手还是“娱乐软件”?是教育工具还是“吸金手游”?是减负增效还是“加压添扰”?这是财视传媒针对作业盒子近年来曝出的一系列新闻进而提出的三大“灵魂”拷问。

去年底,人民日报点名批评作业盒子APP中存在的诱导学生充值、暗含游戏等问题;今年年初,作业盒子方面宣称“已走进7000所学校,率先完成了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审核备案工作,获国家教育资源体系首批资质认证”,但很快便遭遇“打脸”。 中央电教馆实名“举报”该消息为不实,称作业盒子还处于自查阶段;随后,作业盒子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查出违规;2月底,作业盒子被传遭遇“资金链断裂”危机;4月底,媒体曝出刘强东及其控股公司退出章泽天“处女投”公司“作业盒子”,这家公司又进一步引起了舆论的大范围关注。

从去年到今年,作业盒子的的确确遭遇了大量被“坐实”的问题,这一度让很多人把它冠上了“问题盒子”的恶名。

基于此,包括财视传媒等在内的大量媒体对作业盒子进行了为数众多的跟进报道,对作业盒子在企业内、外部存在的种种问题、报道与传闻进行解析和评论。

从业内惯例来看,这些报道本是媒体机构对于热点新闻的“正常”追踪报道,而且按照媒体的常规做法,报道前会向当事人及各个相关方求证,但并不排除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或有相关权威素材源的情况下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与“点评”,这也是大部分媒体常见的做法。

但就是在为数众多的官媒或自媒体都跟进报道了作业盒子存在的种种问题的背景下,作业盒子方面第一个想到的竟然不是“积极整改”,而是“枪打出头鸟”,选择将财视传媒推上被告席,并以侵犯名誉权为由索赔一千万。

按照财视传媒对外的披露,作业盒子甚至在与财视传媒有着通畅交流渠道(共有微信群)的前提下,也没有选择与媒体方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而是有选择性地向法院提供相关信息,“导致财视传媒差点因无法收到应诉通知书而错过举证和庭审”。

那么5月发生的事件为何会拖到10月份?需要指出的是,7月份之前的作业盒子的确是深陷大量负面新闻,企业自身也被质疑在遭遇资金链困境。但随着今年7月作业盒子宣布获得由阿里巴巴领投的1.5亿美元D轮融资,同时宣布更名为“小盒科技”,它在同期选择了将财视传媒的综述报道进行公证,随后,此案于8月中旬立案。一直到立案,作业盒子方面都没有与财视传媒进行过任何沟通。

根据财视传媒的细节披露文章,财视传媒方面曾多次就相关质疑抛向包括作业盒子CEO在内的“AI百人”微信群中,但始终未能得到回应。直到10月8日,财视传媒才收到法院应诉通知书,此时距规定的交换证据截至日期只有10天时间,留给财视传媒的举证期限及答辩期已经非常短。从财视传媒的角度来说,它认为“此举损害了我方的诉讼权利”。

已经被官媒多次直指触犯“教育红线”的作业盒子为何会有这么强的“底气”?在涉及到孩子与家长的在线教育领域,媒体行使自身媒介监督的权力有何问题?

说到底,作业盒子方面此举的目的无外乎是想要“杀鸡儆猴”、让媒体“闭嘴”罢了。但媒体们真的会闭嘴吗?引用财视传媒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正义可以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作为积极关注行业进步的相关媒体方,这种没有底气的起诉无疑是不可能阻碍媒体对于企业监督的决心的。

麻烦不断的作业盒子,应该更关注自身问题的解决

在作业盒子内外,它所遭遇的问题可不止简单的负面新闻那么简单,甚至连它的盈利模式都在遭受着大量的质疑,这对于一家立足在线教育的科技公司而言是一件非常不乐观的事。

今年4月28日,有媒体曝出在天眼查中查询发现作业盒子主体公司北京知识印象科技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刘强东以及其控股公司东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退出股东行列。

有意思的是,作业盒子也因为是“奶茶妹妹”章泽天的第一个投资项目而引起了大范围的关注,所以这一次刘强东退出股东行列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再加上从去年开始作业盒子深陷持续不断的负面消息、“资金链断裂”传言等,这家在线教育平台的口碑可谓是“一落千丈”。

7月,作业盒子召开了一场“新盒”品牌升级暨战略发布会,宣布完成由阿里巴巴领投的1.5亿美元D轮融资,同时宣布作业盒子正式更名为“小盒科技”,相关旗下产品也进行了更名。这暂时让一度甚嚣尘上的“资金链断链”传闻偃旗息鼓,但业内针对作业盒子的其他争议仍然一直存在。

据统计,最新的一轮融资过后,作业盒子成立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累计总额超过二十亿元人民币的四轮融资,背后的股东除了阿里巴巴之外,还有好未来、源码资本、联想之星、德联资本、BV百度风投等明星机构。

作业盒子受到资本热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国内在线教育行业的“风口”。近年来,在线教育行业发展迅猛,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超过2亿人,年增长率高达63.3%。

特别是在作业盒子所聚焦的K12领域,这一块市场的增速尤为明显。2012年的时候,K12在线教育细分领域规模仅占在线教育总体市场的9%,但市场普遍预估到2022年,K12在线教育占比将提升至近三成。

巨大的市场潜力之下,国内K12赛道成了众多互联网巨头与初创公司“觊觎”的对象。主流的立足于校外市场的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等,以及面向公立学校提供学习题库及作业管理方案的作业盒子都是其中典型代表。

而作为公立学校在线教育领域最先“跑出来”的玩家,作业盒子能够吸引到刘强东、阿里巴巴等“巨头”的关注其实尤为难得,但它却没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反而选择了一条“no zuo no die”的道路。

2018年下半年,随着为数众多的所谓学习类APP为了达到引流的目的,不惜在平台中植入低俗、色情等争议内容,这引发了舆论的大范围关注与声讨。就在这种背景下,作业盒子成为其中的“典型”。

2018年10月底,作业盒子被人民日报直接点名批评,在题为《内容不过关,资质难甄别,安装靠强制,教辅APP缘何变了味》的报道中,作业盒子被直指存在大量变相收费问题。签到和学习卡要充值、改错题要用体力值(用完得充值)、内置刺激用户付费的游戏、APP内大量引导付费路径......鉴于作业盒子的主要用户群体都是未成年人,这些“骚操作”引起人民日报的关注也就一点也不意外了。

毫无疑问的是,学习类APP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任何一点内容都是有违教育的初衷的,这点在政策层面也得到了规范。在今年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作业盒子明显是在“顶风作案”。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记者发现在作业盒子小学端的签到处有提示用户开通超级会员的问题,这些费用根据会员时间不同从几十元至两百多元不等。开通会员充值的端口之外,作业盒子首页的数个板块都是以解锁地图包为由提示用户购买消费。此外,作业盒子还提供充值获取学习卡的服务。

这些问题都是已经被大量媒体“坐实”了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说作业盒子自身“手脚并不干净”的原因,但起诉媒体的行为却让我们觉得作业盒子方面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虽然目前的作业盒子已经成功抱上阿里巴巴的“大腿”,也获得了高达1.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但这并不是它得以“嚣张跋扈”的理由,作业盒子得知道,就在它获得新一轮融资之前,它可是深陷了好久的资金链断裂传闻。

今年年初,在脉脉、微信群等多个平台上出现多名作业盒子员工投诉,他们表示“公司资金链断裂,变相降薪裁员,不支付赔偿金遣散员工”。另外根据网友发布的作业盒子内部邮件截图显示,作业盒子以让“(财务)在安全区内生存下来”为由停发员工年终奖。

这几乎坐实了作业盒子资金压力大的事实,再加上随后不久刘强东撤资作业盒子的新闻曝出,作业盒子可是经历了挺长一段时间的艰难时刻。在此背景下,媒体对其存在种种乱象的报道就更让作业盒子压力重重了。

幸运的是,因为获得了阿里巴巴的融资,再加上此后作业盒子方面不断展开“自救”工作,它得以获得喘息,不但更名为“小盒科技”,还宣布将聚焦于AI助教服务,在全新的赛道上进行发力。

但这种幸运并不是作业盒子可以肆意状告媒体的底气所在。虽然暂时告别了资金危机泥潭,但是用户和媒体对它的声讨依然振聋发聩。作业盒子现在要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提升在线教育水平,如何用互联网与科技的力量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在线教育服务,更应该关注如何平衡教育与商业化平衡的度。

最近几年来,企业起诉媒体的案例不时频发,媒体被送上被告席也已经变成常态。这一方面是企业的维权意识在逐步提升,另一方面也跟当下很多媒体的内容审核不严,报道内容与事实相悖有关。但对于多数严谨的媒体来说,它们所发布的报道客观公正、有理有据,所以它们即使成为被告也往往能轻松赢得诉讼,毕竟舆论监督是社会赋予媒体的基本权利。

希望已经“沉浸”在各类负面争议泥沼中的作业盒子不要再次把自己拖入与舆论监督的“对立面”,那样只会给作业盒子带来更大的灾难。